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反思、批判现代理性社会,倡导一种全新的生存理念。它用诗性智慧、契舍特性、狂欢化色彩和鸟托邦理想等艺术内涵表达自己的审美理想,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原始精神.以此寻求人类理想的家园,拯救现代人孤独无助的灵魂,使人生更加完美。  相似文献   

2.
"唐璜"是西方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人物形象之一,许多艺术大师都以"唐璜"为主题创作过艺术作品。本文试图以西班牙剧作家蒂尔索·德·莫里纳的《塞维利亚的浪荡子》和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唐璜》这两部作品为对象,以巴赫金"狂欢化"理论为基础,分析"唐璜"基因中的狂欢化元素:从纯粹肉欲的狂欢到理性自由意志的狂欢的升华。  相似文献   

3.
歌德的《浮士德》产生在欧洲狂欢文化的沃土上,具有强烈的狂欢化色彩,是一部狂欢化的悲剧史诗。文本的狂欢化因素既参与了文本的建构,又增强了文本的文学性,从而使文本具有无穷的文学意蕴。本文用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对歌德的《浮士德》进行了尝试性的解读。  相似文献   

4.
十七年文学由于意识形态的过多介入导致文本的艺术建构受到严重的影响;寻根文学由于作家创作心态的迷茫,使寻根文学变成了一场高蹈的话语狂欢;新写实小说由于创作主体内心的冲突与彷徨,导致文学的责任与理想的失落。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女性小说的创作有两个特点:情感的私人化处理和面向自我的写作行为。女性文学在新时期文学初期逐渐从失语状态突围到20世纪90年代发出独立声音。是显著的前进;但这种声音还相当微弱,只是一种“独语”状态,距离建立与男权话语社会相剥离的独立空间还较遥远。从“无语”的艰难突围到“独语”的深深寂寞。我们可以感受到真正平等充满活力的两性对话语境尚未形成,女性文学、女性小说的狂欢还没到来,因此,女性小说的繁荣不仅需要独立化的创作状态还需要真正确立自己的性别空间和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6.
在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创作领域,范小青无疑是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作家之一,她不仅以大量的小说创作实绩确证了自己在中国新时期文学史上的地位,而且为广大的文学接受者不断扩展着审美阅读空间,更为众多文学批判专家提供了可资研究的文学文本,张德明先生的《范小青小说创作论》便是研究其小说文本的一本专述。本文试图通过对此专述的理性解读,以探寻作家批评的体系构建和批判圭臬。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时期文学,出现了多元化的创作格局,但在文学观念上仍未彻底摆脱革命现实主义加浪漫主艾的政治化严肃传统,文学的真实性和生活的真实性保持了较大的距离。王朔小说的出现,一方面使我们看到了文学生活的另样图景,另一方面也唤起了我们时文学观念的理性审视。本文通过对王朔小说创作幕略的探析.揭示了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学观念嬗变。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末,市场化世俗化已经成为当代语境,多种化观念在世纪末的化广场上肆意地狂欢,人们普遍感到一种精神上的迷失,而世纪末的中国学则沿着金钱的路标拾缀级而下,避免对历史对现实对未来的深层理性追问,放弃了守护人的精神家园的使命感,我们必须对世纪末中国学中的灰色倾向,宗教蛊惑倾向和价值失衡倾向进行反思与批判,以重建学的道德理论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9.
孟丽娟 《华章》2007,(8):77
在以"温柔敦厚、言以载道"为主旨的中国传统文学中,不难发现狂欢化的迹象.网络时代,是文学的的又一个狂欢季.狂欢化文学,以自由狂放为旗帜,它可以发掘人类的创造性思维,打破逻各斯中心主义,以狂欢化思维方式来颠覆理性化思维结构,并打破了语言逻辑的条条框框,发展出新式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0.
手机短信文学的存在已经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在对手机短信文学的文化批评中.最多的声音是以"狂欢"来定位其价值.而这种"狂欢"的定位却存在着理想化的主观定义.本文以韩颖琦的<拇指的狂欢--手机短信文学正在成为新时尚>(见<文艺争鸣>2007年第五期)一文作为论证的批评文本.论述拇指狂欢的文化意味.  相似文献   

11.
主体人性--创作个性--文学风格,这是文学风格攀升的三个阶段。同时,由于符号化和创作对象性质对主体的偏离倾向,这又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复杂过程。风格的诞生是完美境界的诞生,但也是对生命的创造活动的限定、因而现代作家的创作活动对风格表现了强烈的戒务倾向。风格在诞生的瞬间,也面临着瓦解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方方从《风景》起以中性写作姿态一直致力于“新写实”创作,2000年的《乌泥湖年谱》顺应世纪之交长篇小说潮流,追求现实主义风格,既是对前期体和风格的一次突围,也是对私语写作的一次突围。但同时也出现技术和经验失衡的状况:史料过重过真,原创性不够,这是“突围”中的“停滞”。  相似文献   

13.
原乡认同指的是作家对自我精神和生命来源的寻找和构建。随着时代的变迁,朱天心作品中的原乡认同不断发生着变化:从“三三集团”时期对“大中国”信仰的认同,到走出象牙塔后为失落的眷村群体书写历史记忆,直至呈现“漫游者”四处寻觅并无所依归的悲情。朱天心作品中的原乡追寻经历了从认同到不认同的流变,展示了作家重塑自我、构建精神家园的努力。  相似文献   

14.
多丽丝.莱辛的小说创作曾对女权主义运动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但她本人却对"女权主义"的标签颇有微词,反对将意蕴深厚的文学作品作僵化的实用解读,或者当作某个社会运动的宣传工具。她的小说有对女性生存的关注,对女性自由的思考,同时又不限于对性别问题的探讨。她从关注女性生存开始,其最后的旨归是对人的关怀,对人类生存的深邃思考。女性主义只是其作品主题之一,而且常与其他多重主题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当代女作家中,乔伊斯·卡罗尔·欧茨是一位勤奋而多产的作家。直至今天她笔耕不止,创作了大量的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对诗歌、戏剧和文学评论等也有涉足,为欧美评论界和读者所瞩目,被誉为当代世界文坛上的“心理现实主义”代表作家。本文将从欧茨的成长经历、创作道路、创作手法对她本人及其作品进行较详细地论述。  相似文献   

16.
当代海外华文女作家当中,虹影以其离经叛道的性格和越轨的笔致在中国文坛中落地开花。她以多元化的"世界作者"的身份,从女性的角度来观察和体悟自身,释放女性潜能,突破以往女性身体书写的"私语化"的庸俗窠臼,构建女性的独立话语;同时从人道主义的世界眼光出发,超越了通俗的两性欲望,提出人性终极问题,为当下女性写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17.
王小波是中国当代文坛上一个很特殊的作家,他的小说在中国大陆一度被严重误读。对于中国当代文坛而言,王小波的小说的一大贡献就是创造了独特的"狂欢小说"文体。这种文体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黑色幽默"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恶谑化语言、黑色幽默人物和异化的环境三个方面。他的小说是"解构与颠覆的喜剧"。  相似文献   

18.
随着消费时代的到来,图像霸权在文化符号中地位日益稳固,这一过程同时也是电影语言的直观性、逼真性和文学语言的间接性、多义性,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过程。本文以《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小说和电影为例分析文学语言和电影语言的特性,从而准确理解影视等大众文化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传奇”,其人其文相映成趣,构成了现代女性文学史上一道艳丽的风景,无论世人褒贬如何,她都是现代文学史上不可逾越的一座高峰,不可忽视的一种文学现象。首先,她的小说艺术性超越了以往所有女性作家,将传统与现代巧妙结合,以怪诞艳异苍凉为审美基调,开辟了女性写作的新天地;其次,她以女性自身特有的敏锐与感悟,脱离了种种主流意识形态加于女性书写的限制,顽强独立地用女性视角剖析女性精神世界,挖掘出女性心灵阴暗造成的女性悲剧,从而拓展了女性批判新视野。张爱玲的出现,一方面是对五四以来现代女性书写的一次全面突破与完美终结,同时又开启了女性写作新世纪的大门,成为后世女性书写的又一典范.  相似文献   

20.
杜拉斯是一个时写作非常倚重和非常痴情的女作家,写作占据着她生命的大部分甚至是她中晚年的全部,在孤独中写作、在写作中品尝孤独是她的写作方式,在写作的话语中,她展示自己并通过自身来把握世界,在她那里,写作肩负着双重使命。她用写作的方式表达了一个历经沧桑的女性对世界的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