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最重要的美学和文学理论著作。它以“境界说”为中心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它见解新颖、理论独到,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王国维继承了中国古典美学和文学思想的优良传统,吸收了西方美学和文学思想的某些观点,在此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独特的美学见解“境界说”。“境界说”植根于中国古代美学和文学思想的深厚土壤之中。境界或意境是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范畴。情景交融是中国古代美学家对境界最基本的理解和规定。这正是王国维“境界说”的出发点。王国维认为,严  相似文献   

2.
<正>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现代之交的著名学者。他是旧中国最早引进西方康德、叔本华等资产阶级美学家的美学思想,用来系统地研究中国古典诗词和戏曲,因而成为中国资产阶级美学的启蒙者,同时他又深受中国古典美学和艺术的熏陶和滋养,在他身上体现了努力使西方近代美学中国化的发展趋势。王国维的美学思想体系,包含有“古雅说”、“游戏说”、“天才说”、“解脱说”和“境界说”等一系列论点。其中,在今天最有美学理论价值的是“境界说。”王国维的“境界说”是他  相似文献   

3.
王国维的境界理论传承、总结、立足中国古代文论、美学以及文化思想,这仅仅是一种表面现象;事实上,王国维的境界说基本上可以说是西方美学思想尤其是康德、席勒、叔本华、尼采美学思想的移植,是西方美学思想对中国境界理论的一种全面切换.这首先表现在,王国维的境界理论从实质上来讲它更多地来源于尼采的悲剧理论和叔本华的直观理论;其次,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王国维的境界理论完全立足在西方哲学、美学的基础之上,是西方哲学、美学思想的一种具体运用与展开.  相似文献   

4.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先生贡献给人类历史的一部集成式的美学理论专著,刨立了以“境界说”为核心的美学理论。“境界说”是中西美学思想继承、融合与发展的结果,它主要运用西方的一些科学文学观念和新的思维方法,同时结合中国具体的文学创作实际,因而取得了具有突破性的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5.
王国维是我国近代的著名学者,也是把西方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相融合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的美学思想家。《人间词话》是代表他美学和文学理论研究水平的力作。《人间词话》的中心是“境界说”。境界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如何达到真境界?王国维先生言: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境界。无疑王国维高屋建瓴地抓住了艺术创作的核心——“真”。赤心为文“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王国维强调赤诚之心的重要。他推崇李煜,并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词,真可谓以血书者。”对抒情类散文创…  相似文献   

6.
"境界说"是王国维艺术理论和美学思想的核心,其概念采自传统诗学,而融之以西学精神,是传统诗论与西方诗学精神合铸的一块精钢。"境界"理论,不仅是王国维个人在诗学方面的艰辛探索而获得的卓越成就,更是将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智慧与西方古典哲学结合的美学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7.
《人间词话》(发表于1908—1909年)是王国维(1877—1927)最具创意的论著之一,明确提出了境界说。这是一部美学——诗学论著,王国维以中国古典诗词为例证,阐述境界说;同时也以境界说为基准。评论中国古典诗词。《人间词话》及境界说,作为王国维治学途径转变(他在三十岁之前主要致力于西学研究,在三十岁之后主要致力于国学研究)之后兼容中西美学、诗学有关思想的成果,基本上摆脱了西方理论的束缚,体现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从文体看,《人间词话》沿用中国传统的诗话、词话体式,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符合国人的论学  相似文献   

8.
“境界”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品词立论的主要标准。与之相关的概念还有“真”、“隔”、“胸襟”、“气象”等,它们共同构成了以“境界说”为核心的王氏诗歌美学体系。“境界说”本之于其“忧生”与“忧世”并重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其概念多采自传统诗学,而融之以西学精神,是传统诗论精华与西方诗学精神合铸的一块精钢,本质上则仍是中国古典诗学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话与失衡——王国维境界理论生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维的境界理论是在融合中西文论、美学以及文化思想的基础上所创造的一种新理论,它的出现体现了文化间展开对话所具有的文化新因素的生成功能.但是,存在于王国维境界理论当中的这种中西文化对话并非平等,而是一种失衡了的对话,或者说王国维的境界理论更多地表现为西方美学思想的一种移植,是西方美学思想对中国境界理论的一种全面切换.其具体体现主要有两点:一,王国维的境界理论从实质上来讲更多地来源于尼采的悲剧理论和叔本华的直观理论;二,王国维的境界理论完全立足在西方哲学、美学的基础之上,是西方哲学、美学思想的一种具体运用与展开.  相似文献   

10.
一个词的战争——重读王国维诗学中的“自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国维诗学中的“自然”观念是利用中西两种诗学传统的思想资源建构起来的。他在建构自己的“自然”观时,面对的是中国传统和西方nature两种不同意义上的“自然”,这两种“自然”观并不具有对等性和同质性,西方浪漫主义时代的原始主义、有机主义、非理性主义等三种自然观构成了它的理论主体。而“自然”一词在中国古代诗学中负载的种种意义或遭受压抑,或被放逐到边缘的位置。因此我们与其把王国维笔下的“自然”看作两种诗学传统的融合,不如看作在特定历史语境的知识/权力关系中二者对符号意义的争夺。正是通过对现代中文里许多类似“自然”这样词汇的符号意义的占领,西方思想在中国现代思想中的权威地位才得以牢固地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1.
中国美学理论的核心范畴“性情”、“灵性”和“情性”对译者的审美认知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译者对待中国文化史和道家思想的认知和接受,可通过异化策略在译文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宇文所安深受中国诗学的影响,在译诗中显示了忠实于中国美学意蕴的诗性认知能力和开放的审美胸怀。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汉语语境中所进行的一切古代诗学研究都是一种现代诠释,这是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古代诗学的现代诠释这个命题。从狭义的角度来说,是指把这个命题置于比较文学与比较诗学的论域之中来审视,以了解它所具有的独特内涵。古代诗学的现代诠释之关键在于变化了的时代之中涌入了西学的洪流,正是西学的涌入才使得古代诗学的现代诠释这一命题能够成立。立足于这种现代语境来对古代中国诗学进行诠释,便只能是比较文学与比较诗学研究。这是我们对古代诗学的现代诠释这一命题之性质、对象与范围的理解和限定。真正的诠释,其实正应该以超越对中“体”或西“体”的偏执为前提,而代之以一种心态更加开放、视野更加远阔、方法更加丰赡、学理更加稳固的对话诗学。这种对话诗学,在现阶段必然是比较诗学。中国古代诗学的现代诠释必然要以西方诗学的运用或参照作为前提,这样一来,如何评价西方诗学便成为了如何实现中国古代诗学之现代诠释的内在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梁宗岱的象征主义诗学和美学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但是,长期以来学界未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以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两个时期的诗歌发展为层面,从诗歌创作的思想、形式、语言、以及对西方诗歌的借鉴等方面,系统阐释梁宗岱诗学和美学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论述海德格尔在接受老庄“道”的思想的某种影响的基础上提出的“此在在世”的存在论命题,指出它超越了西方“主客二分”二元对立的传统;同时指出这一命题又反过来对中国当代哲学美学思想发生了重要影响,由此论证了中西文化对话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美国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在《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一书中对中国古代文论进行了英译和跨文化阐释,该书反映了西方学者在西方思想背景下对中国古代文论的认识和理解。基于此,节选该书关于《诗大序》中两段文字的翻译和阐释,讨论比较诗学视野里诗歌的功用和分类。通过详细地比较和对比,找出英译中国文论的优点与不足,继而对中西文论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郭熙"身即山川而取之"——中国古代绘画创作理论的重要命题之一,很容易被我们简单地解读为近似于西方古典美学中的"摹仿"论,或者被认为是西方近代美学中的"移情"现象。而这都不符合此命题的内在含义。文章认为,"身即山川而取之"不能等同于西方美学中的"摹仿"论,也不是主体对客体的"移情",它是在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中孕育的绘画理论,具有深厚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7.
“诗穷而工”是中国传统诗论中的一个著名论点。然而它却与先秦的儒家文化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先秦儒家对待贫穷的方式是“安贫乐道”。“诗穷而工”与“安贫乐道”表面上看是两种不同的思想,实质上“安贫乐道”的儒家精神正是“诗穷而工”的深层次内核。体现了古代文人在儒家思想和诗歌的地位不断上升互动的过程中,在共同的人生价值观念和相似的人生历程上的诗歌美学的集体性认同,是对积极人生、社会责任和生命体验上的认同。  相似文献   

18.
目前学界一致认为中国古代是有美无学,而西方一直是有美有学。其实,无论是中国美学还是西方美学,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更替、时代推移而不断演进和变化的。我们不仅要继承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优良传统,而且要借鉴全球的美学思想,从中吸取有益的东西,用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美学,做到多元化。  相似文献   

19.
李泽厚的美学思想庞杂,千头万绪。博采众家之长为己所用,这是李泽厚最常用的治学方法。李泽厚美学并非个人原创学说。他接受且运用了众多西方先哲和中国古代先贤的美学思想,但这些思想又不是原模原样地被他植入自己的思想体系,而是经历了有如李泽厚所言的"创造性转换",这种"转换器"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此即李泽厚美学理论的"移花接木效应"。在接受外来美学的过程中,李泽厚巧妙利用"误读"来满足建构自己理论的需要。借用外国美学时髦的名词术语,"克隆"出自己的美学体系,实现了外来美学理论的中国化,这应该是李泽厚美学的特色。李泽厚美学能够在较长时间内独领风骚,与其理论的可读性、新颖性、前瞻性等有着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20.
柏拉图的诗学思想是建立在他的"理式"论基础之上的,而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思想则是建立在他的"四因"说(特别是其中的"形式"因)基础之上的。本文比较深入地分析了柏拉图"理式"论的来源及其在诗学思想方面的矛盾性,阐释了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在其希腊艺术理论中的具体运用,辨识了理式论与四因说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