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的一项重要制度,是法律赋予公民在国家、公共利益、本人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受到法侵害时所采取的正当行为,其目的是鼓励公民与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作斗争,从而保障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在行使正当防卫时必须把握正当防卫中的必要限度和重大损害,以避免造成严重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2.
一、正当防卫构成要件的理解和认识(一)基本概念刑法第20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二)起因要件防卫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行为。所谓不法侵害,是指对法律保护的公私合法权益进行侵害。不法侵害的性质,即包括犯罪行为的侵害,也包括一般违法行为的侵害,受害人都有对侵害者实行防卫的权利。但是,是否对一切不法侵害行为都应当实施正当防卫。正当防卫中所指的不法侵害,主要是指那些侵害性质严重,…  相似文献   

3.
浅谈非正当防卫蒋四清我国刑法第17条规定:“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这个规定为广大公民行使正当防卫权提供了法律根据。正当防卫作为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权利,在广大人民群众同违...  相似文献   

4.
1 正当防卫的概念我国新刑法典第 2 0条第 1款规定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 ,属于正当防卫 ,不负刑事责任。”据此规定 ,我国刑法中的正当防卫 ,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而对不法侵害者所实施的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正当防卫是一种最重要的排除犯罪性行为 ,在近代各国刑事立法中大多数都有专门规定。但对正当防卫的性质、特点和适用条件 ,各国…  相似文献   

5.
正当防卫     
正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6.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实施不法侵害的人所采取的必要的防卫行为。  相似文献   

7.
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它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防卫权利,正确实施这一权利,可以进一步宏扬正气。打击歪风邪气,保证公民的台法权利免受侵害。同时,鼓励公民行使正当防卫的权利,对予打击犯罪,制止犯罪,促使社会治安的根本好转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从严打中揭发出来的大量事实看,犯罪分子只所以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疯狂作案,而得不到制止,尽管原因诸多,但受害者在自已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拿起正当防卫的武器,不敢有效的同犯罪分子作斗争,也是—个重要原因。因此,正确理解正当防卫的必要条件,使公民有效的掌握这一武器,是公民保护自己合法权益免受侵犯的有效手段。那么,具备哪些条件才能构成正当防卫呢?从实践中我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8.
杨毅 《湖北电大学刊》1992,(5):47-49,35
重点概念 1.正当防卫——就是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人所采取的必要的防卫行为。  相似文献   

9.
正当防卫是公民的一项普遍性权利行为。我国设立正当防卫制度的根本目的是赋予公民防卫权以保护其合法权益,即在紧急情况下采取救济措施以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入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然而,正当防卫毕竟是通过对不法侵害者造成损害的方法来维护合法权益的行为,也就是说,它是一种“以暴拒暴,以恶御恶”的行为。因此,公民正当防卫权的行使必须遵守必要的限制,而不能无限制地滥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包括对不法侵害者本人)而违背国家设立正当防卫制度的初衷。 根据我国现行刑法第二十条的规…  相似文献   

10.
什么叫正当防卫?我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正当防卫行为”,这就是正当防卫的法律规定。正当防卫行为是为了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的行为,所以,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法制的建立,主要意义有三:一是鼓励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勇敢地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护公共利益、人民利益和公民本身利益不受侵犯。二是这一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文明美德和团结精神,使广大群众树立优良的社会道德风尚。三是体现了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相结合的要求。正当防卫行为对公民来说,既是他的权利,也是他的义务:对侵害他自己利益的行为而实行正当防卫是他本人的权利;对保护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利益而实行的正当防卫,既是他的权利也是他的义务。我国宪法和刑法都体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1.
正当防卫是排除社会危害性的有益行为,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是我国《刑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刑法》关于正当防卫的规定,对于保障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扶持正气,维持社会治安秩序,打击和震慑犯罪分子,鼓励和支持公民同正在发生的不法侵害作斗争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本文从正当防卫不法侵害的含义及特征入手,以求对可以实施正当防卫的不法侵害作一个科学的界定。  相似文献   

12.
刑法第二十条关于正当防卫制度的规定对于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我国刑法对正当防卫适用的起因条件、限度条件界定不明确。关于特殊防卫权的规定更欠周密性。这些都不利于正当防卫制度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3.
我的儿子上学时总有大同学欺负他,抢夺他的钱,于是,他在书包里偷偷地预备了一把水果刀,说是防身用。我真怕他到时候出什么事情,可儿子说他是自卫。请问,他的这种做法合法吗?陕西省于国民于先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但是,构成正当防卫是有严格条件的,在起因上必须存在着具有社会危害和侵害紧迫性的不法侵害行为,在时间上只能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之…  相似文献   

14.
一、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概念与特征 根据刑法第二十条规定,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于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人所实施的制止其不法侵害并没有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  相似文献   

15.
试论防卫     
防卫制度,自古有之。我国社会主义刑法所规定的正当防卫制度与剥削阶级国家的防卫制度相比较,具有三个一致性的特点,即是: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一致性;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护法和守法的一致性。总之,充分认识我国正当防卫的本质和特征,对于正确行使防卫权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正当防卫制度,是一个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法律规范。区分正当防卫、防卫过当、过时防卫,又是一个是十分严肃而重大的课题。本文将对这三个问题,分别谈一点个人的认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第17条规定:“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的规定,正当防卫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的人采用造成一定损害的方法,以防止公共利益、本人  相似文献   

16.
一、防卫权的理论基础防卫,是公民依法享有的为了使合法利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进行暴力反击的权利。防卫人在防卫时合理地认为自己处在不法侵害的紧迫危险之中,并且合理地认为为避免这种危险而使用暴力是必须的。资产阶级法学家孟德斯鸠指出:“人在进行正当防卫时有杀人的权利”,“在自卫的时候,我有杀人的权利,因为我的生命对我来说,犹如攻击我的人的生命对他来说一样”。X这种自卫权,随着国家社会的成立,依据社会契约将这个权利让给国家了。‘由此看来,防卫是一种权利行为,是国家为保护合法利益免受侵害,…  相似文献   

17.
“正当防卫”是公民的一种权利 ,任何公民在面对不法侵害发生时 ,都可以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一定的损害 ,以保护国家、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损害。但公民的防卫不能超过必要限度 ,否则就构成“防卫过当”。在司法实践中 ,“正当防卫‘必要限度’”的确定 ,长期以来 ,一直是一个疑难甚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一案件的评析 ,介绍我国刑法学界对防卫限度的认定原则及新刑法典对防卫限度在表述上的两点变化。  相似文献   

18.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0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其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它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本条共有三款,第一款规定了什么是正当防卫及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的内容,第二款则明确了什么是防卫过当及防卫过当应负刑事责任的内容。第三款则是防卫过当的例外。相对于旧刑法而言,修改后的刑法增加了什么是正当防卫行为的规定,进一步明确并扩大了正当防卫的内涵;修改了防卫过当的规定,  相似文献   

19.
何佩弦  管清华 《天中学刊》2001,16(3):117-118
我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得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可见,正当防卫权的行使远非是毫无限制的,而是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不能造成重大损害。防卫行为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是区分防卫的合法与非法、正当与过当的一个重要标志。根据什么原则或方法来认定 防卫行为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重大损害呢?…  相似文献   

20.
正当防卫是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实施不法侵害的人采取的必要防卫行为。这是我国刑法赋予公民的一项重要的合法权利,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具有深远意义。但是,防卫是有限度的,不是任意的,防卫行为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就构成了防卫过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虽然规定了防卫过当应当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但防卫过当毕竟构成了犯罪,还是要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现在要讨论的是怎样才构成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的问题。任何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