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提高全民的体质和健康水平,我国制定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这个由国家领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有目标、有任务、有措施的体育计划,是一项适应社会需要,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相配套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标志着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然而,在高校如何更好地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已成为我国近期发展战略研究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2.
一九九五年十月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一项国家领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体育健身计划。它的奋斗目标是努力实现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纲要》的实施,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建立科  相似文献   

3.
全民健身计划是一个国家领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有目标、有任务、有措施的体育健身计划, 是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相配套的社会系统工程和面向21世纪的发展战略规划。为此,呼市积极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努力扩大体育人口,提高呼市国民体质, 建立具有呼市特色的全民健身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4.
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是一项在我国深化改革和发展的新时期提出的由国家宏观领导、依托社会、全民参与的社会系统工程和国民体质建设发展战略计划,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学校是培养与创造人才的良好基地,体育教育是实现全民健身与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措施。学校体育逐渐向科学化、生活化、个性化方向调整,课程体系更加完善。面向终身体育、面向全民健身计划、面向教学的现代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这是国家发展社会事业的一项重大决策,这个计划是一项国家领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有目标、有措施的体育健身计划,是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相配套的社会系统工程和面向21世纪的发展战略规划。实现全民健身计划对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安定团结,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都将产生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国务院于1995年6月 20日正式批准和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并将在全国组织实施。这是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国群众体育和国民体质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全民健身计划是一项国家领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体育健身计划,旨在加强全民健身工作,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分别明确了本世纪末和到2010年全民健身工作的奋斗目标与任务,是我国新时期全民健身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全民健身计划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实施,将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现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文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7.
全民健身计划是一项全面性推动体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措施,它必将对我省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对加强国民体质建设、提高人民整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民健身计划到2010年奋斗目标是:努力实现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继身体系。全民健身计划给广东体育提出新的要求和视角,即如何运用体育和经济相结合,积极实施本省全民健身计划,提高我省人民群众整体素质,加强经济建  相似文献   

8.
关于学校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研究姚蕾,吴宝雷,公冶进,王秀法90年代初期“全民健身计划”正式出台。该计划的实施,对于发动全社会不失时机地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国民体质,这对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它的出台给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  相似文献   

9.
试论全民健身与学校体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全民健身计划在我国具有时代性全民健身计划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任务,“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就是由毛主席在建国初期提出的,我国宪法明文规定“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再加上最近通过的“体育法”为我们建立和提倡全民健身运动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据。建国40年来,无论是50年代的  相似文献   

10.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增强人民体质”是我们国家体育工作的基本方针和根本任务。1995年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所推行的全民健身活动,是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的基本方法和根本途径。全民健身计划倡导国民运用科学、文明、健康的锻炼方法强身健体,十分有效地增强了全民族体质。 然而,李洪志所宣扬的“法轮功”、“法轮大法”却集封建迷信糟粕之大成,这完全是与全民健身计划所倡导的体育锻炼的科学原则  相似文献   

11.
1995年6月28日,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面概括和总结了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从现在到2010年全民健身工作的奋斗目标、任务和对策措施。进一步明确了全民健身工作的指导方针和发展方向,是一部中华民族体质建设的伟大工程的纲要性文件。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是我们国家发展社会事业的一项战略决策,是与亿万人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大事,是一项功在当代,造福子孙的跨世纪工程。  相似文献   

12.
建设农村特色体育的全民健身活动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全民健身计划是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农民是社会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健身活动开展状况直接影响着这一计划实施的进程和质量。本文通过探索农村特色全民健身活动的现状、特征和意义,提出开展农村特色全民健身活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1995年6月28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这个计划是一个由国家领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有目标、有任务、有措施的体育健身计划,是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相配套的社会系统工程和面向21世纪的发展战略规划。《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产生,是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它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和国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集中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要求发展体育事业、  相似文献   

14.
立足于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十五年的现实,揭示全民健身运动对于改善国民体质和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体育事业健康发展、拉动居民生活消费,以及促进社会整合等方面的重大社会功能和价值,为<纲要>在新形势下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体育科学》2013,(5):97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利用全国国民体质监测、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成果促进我国群众体育发展,加强国内外体质研究学术交流,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中国体育科  相似文献   

16.
《全民健身计划》为我国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十分宝贵的历史机遇,是我国十二亿人体质建设的跨世纪工程。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体质和健康的高度重视,是动员组织全民积极投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国民素质的计划,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创举。《全民健身计划...  相似文献   

17.
全民健身计划的基础是农民体育达川地区体委杨正本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目的是增强人民体质。制定和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又是党和政府维护和保障公民参与体育的权利,切实为人民谋利益的具...  相似文献   

18.
关于全民健身的几个观念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央号召和全国各级政府的努力下,一个波澜壮阔的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的运动正在我国兴起,它预示着在新世纪到来之际。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小康生活的实现,我国包括人民体质在内的国民素质必将有明显提高,也必将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加速实现现代化的步伐,意义至为深远。 但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经济尚不发达的国家推行这样的庞大计划,并非轻而易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群众体育活动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民体质监测是全民健身计划实施过程中的决策支持系统,把握全民健身运动和健身效果的动态信息,为政府决策和宏观调控提供科学的依据。对我省人口进行体质监测,对掌握我省的人口体质健康状况及变化规律是十分必要的。对黑龙江省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为广泛深入地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有针地性地进行群众体育活动及有效地增强人民体质有着积极深远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段芙蓉 《健与美》2023,(2):108-110
根据《中国20—69岁居民体质健康综合评价报告》可知,我国居民体质健康状况合格率逐年下降,主要原因为现代社会中居民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工作习惯等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为改善这一问题,提升居民体质健康的平均水平,习近平总书记陆续提出“健康中国”“全民健身”“终身体育”等策略和概念,积极完善相关政策,加强居民健康需求,实现全民体质全面提升。羽毛球作为一种全民皆知的体育项目,难度低,易于全面推广,在娱乐的同时,促进居民身体得到锻炼,提高其身体机能和心理素养,是实现全民健身的有效途径。文章以全民健身和羽毛球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内涵为立足点,对全民健身视域下羽毛球运动的特点和意义展开论述,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指引,就如何实现羽毛球多元化融合,促进羽毛球运动发展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