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河南省实施计划生育“三结合”形成了落实“三为主”,推行“三结合”;政府牵头,部分联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制定优惠政策,建立利益导向机制;搞好载体建设等五大特点,实施计划生育“三结合”在转变农民群众生育观、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村妇女地位,改善党群及干群关系,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2.
农村干群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国家和农民的关系,科学发展观为农村和谐干群关系的构建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原则。文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分析了当前农村干群关系不和谐的种种表现,提出了构建新时期农村和谐干群关系的对策: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是构建和谐干群关系的组织基础;实现科学发展是构建农村和谐干群关系的根本所在;以人为本是构建农村和谐干群关系的目标要求;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是构建农村和谐干群关系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党执政的条件下,人的和谐的最重要方面应该是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它是所有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一对关系。然而,目前我国农村干群关系并不十分和谐,以致影响着农村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使得认真解决他们之间的问题,密切农村干群关系,消除和谐社会建设中的这一障碍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本文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通过分析当前农村干群关系的状况、存在的主要矛盾以及影响农村干群关系不和谐的因素,努力探索构建我国农村和谐干群关系的现实路径与全新机制。  相似文献   

4.
在新旧体制转换的社会迈变过程中,农村干群关系出现了一些不协调现象和紧张状况,其主要表现在淡漠疏远、对峙紧张和冤仇相视。之所以出现于群关系这种不协调的局面,其主要原因是:大变革与旧观念的碰撞,党和政府颁布的一些方针政策在农村得不到真正的贯彻执行,诱发了群众对干部的不满情绪;一些农村干部以权谋私、腐化堕落,任人唯亲、处事不公,碌碌不为、一事无成。要想理顺密切农村中的干群关系,当前要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牢固树立以农为本的指导思想,切实改进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的各项规章制度;打击不法行为,惩治腐败分子;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干部群众的整体素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相似文献   

5.
农村是我国最大的消费市场,完善农村商品流通体系,是培育农村市场、促进消费、扩大内需进而拉动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增长的重要基础.本文对促进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实施相对成功的美国、欧盟、日本及韩国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对中国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的有益启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建设农村流通体系的对策:制定促进我国农村流通业发展的新政策,着力加强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完善我国市场体系,建设高效的农产品流通体系;积极探索构筑和完善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体系和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体系;加强农村市场流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多种农村流通主体;建立健全促进农村商品流通现代化的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存在着人力资源数量多而人力资本存量少的不协调特征,形成这一特征的根本原因是城乡二元分割格局下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不足导致人力资源无法向人力资本顺畅转化。化解不协调特征的发展对策是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建立农村人力资本供求的均衡机制,同时消除体制性和制度性的障碍,培育和完善旁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7.
发展农村基层民主 ,是改善农村干群关系的重要举措。 (1 )健全完善农村选举制度 ,提高农村干部素质 ,是改善农村干群关系的基本前提 ;(2 )推行村务财务公开 ,落实村民对村务财务的知情权和决策权 ,是改善农村干群关系的重要途径 ;(3)尊重群众生产经营自主权 ,让农民获得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 ,是改善农村干群关系的根本办法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或将要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要确保中国社会良性运行,应处理好全球化与主权的关系,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维护国家主权的完整性与独立;处理好“开放与保护”的关系,实施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建立和完善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处理好东、西方文化的关系,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扬自身的文化个性,坚持多样文化的互补共荣。  相似文献   

9.
加强农村精神明建设,提高农村精神明建设的发展水平,必须:(1)明确农村精神明建设的地位,协调好农村物质明建设与精神明建设的关系;(2)把握农村精神明建设的内容,协调好农村精神明建设中的思想道德建设与教育科学化建设的关系;(3)组织农村精神明建设的力量,协调好农村精神明建设中的干部领导与群众参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农村流氓恶势力是由许多彼此联系而又相互作用的因素综合互动产生的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有其产生和形成的社会机制。要控制、治理农村流氓恶势力,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1.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2.搞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3.加强法制教育,严惩腐败分子和农村不良社会群体;4.大力发展和完善农村社会中介组织,群众团体;5.重视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决定着其生存价值。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营造和谐图书馆文化、创建质量管理与评价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建立健全协作机制、加强创新激励机制、图书馆立法等6个方面对推进图书馆质量兴馆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干部肩负着组织领导各族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的重任。近年来,民族地区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力度不到位,干部工作机制运行不到位,干部队伍建设的舆论宣传导向不到位等。因此,民族地区必须进一步深化执政思想建设,形成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加强执政主体建设,建立健全长效的激励机制;加强用人机制创新,切实选好配强农村基层干部,着力提升整体素质;加强考评与激励机制创新,强化管理措施,稳定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加强领导协调,重视刨新工作与责任机制,切实落实抓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责任制。  相似文献   

13.
权力和权威是构成社会影响力的主体要件,凝聚力和吸引力是构成社会影响力的客观要件,不同价值观念与利益关系间碰擅与协调情况决定着社会影响力的实现程度。考察苏东剧变可知,执政地位的共产党之所以失去执政地位,主要原因在于没能实现由革命到建设的角色转换。中国共产党实现了角色转换,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但还必须按“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自身建设,正确对待群众、对待权力。  相似文献   

14.
比较视角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制度化与专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志愿服务在弘扬人类道德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困境。国内外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历程、基本特征及招募、培训、评价和保障机制的比较显示,建立和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需要积极培育大学生志愿文化,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相关制度,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并尽快为大学生志愿服务立法。  相似文献   

15.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 改革的协调性问题再度引起学界的关注。本文简要讨论了协调、协调机制的哲学涵义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实践的协调机制的存在必然性。同时, 文章概要剖析了改革实践协调机制的现实缺失问题。  相似文献   

16.
做好高校办公室的协调工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办公室是学校的综合管理部门和内外联系的窗口,协调工作是它的基本职能。做好协调工作,必须坚持协调工作的基本原则,转变服务观念,树立超前思考和主动参与的意识,进一步加强理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合理的协调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7.
地方高校服务社会内部动力机制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加强社会服务功能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衡量现代大学存在价值、决定其社会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但是许多地方高校仍习惯于以培养人才、科学研究为主的传统运作模式,还没有树立"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的互动发展理念,不仅制约了服务社会能力的提升,也影响了自身的发展。为此,地方高校必须扩大内部机构的社会服务功能,建立专司校地协作新机构以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要。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内部动力机制,激发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地方经济建设中。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常州电大开展社区教育在协调、服务机制上的优势,分析了常州电大开展社区教育的协调服务机制的现状,提出了加强社区教育的协调服务机制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新风险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上银行的产生和发展,优化了银行的经营方式,大大提高了银行的服务效率和功能。同时.由于银行业务的虚拟化,使网上银行风险更具复杂性和蔓延性。我国网上银行发展应督促金融机构加强内部控制职能,对网上银行实施市场准入监管,大力发展先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加强网络银行与国际金融机构协调与合作,加快立法工作,强化对银行监管人员和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的培训等策略。  相似文献   

20.
多馆馆藏搬迁到同一馆舍合并,是院校图书馆馆藏合并的一种方式.这种合并必须协调好开馆与重组的关系;并针对馆藏特点,优化馆藏结构,重组馆藏优势;通过统一业务工作,完成馆藏资源的合并重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