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人的心灵,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线。  相似文献   

2.
王子月  李立华 《新疆教育》2012,(20):122-122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  相似文献   

3.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可作如下尝试。 一、充分利用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4.
裴雪松 《成才之路》2010,(30):100-100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引燃学习积极性的"火药"。我让学生思维活跃的轨迹是:  相似文献   

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笔者从事历史教学十多年,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作了如下探索。  相似文献   

6.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因此,在课堂四十分钟的目标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效率,更要在"趣"字上做文章。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下面就根据笔者的教学体会,谈谈自己的点滴认识。  相似文献   

7.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人的兴趣,人的积极性可以提3—4倍。有人据此而推出这样一个描绘性的公式: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兴趣。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  相似文献   

8.
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信息技术展示了它的众多优势。强拉硬扯将多媒体拖进课堂,不加批判地使用,造成课堂教学机械、僵化、缺乏个性、手忙脚乱。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呢?一、在新课导入中运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  相似文献   

9.
对于课堂的有效性教学,有时最简单的训练往往是最有效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改变教  相似文献   

10.
<正>在语文课堂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是要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能够主动自觉地对语文内容进行探索。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巧设训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爆学生渴望知识的“火药”。  相似文献   

12.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尝试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一、创设充满期待效用的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13.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人的兴趣,人的积极性可以提3—4倍。有人据此而推出这样一个描绘性的公式: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兴趣。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  相似文献   

14.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因此,打开教学思路,激发学生兴趣,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很多人都购买过商品房,在房子到手的时候,它还是个"毛胚"。于是人们便迫不及待去装修、设计自己的爱房。那么是什么原因驱使着人们迫不及待去完成装修这件事?笔者认为,这就是"毛胚"的魅力。那么,如何在科学探究中有意采用这种"毛胚"的思想,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其中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激活他们的创新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一、在引入情境处设置"毛胚"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存放着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火药’"。而这个"火药"实际上就是学生的兴趣。而要点燃学生的"火药桶",首先在情境引入上要下功夫,给学生设置一个毛胚的情境,为学生的主动探究提供一个挑战性的氛围,从而激活学生的探索欲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改变纯"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的学习,并启发学生多方向、多元化地去解读文本。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是提高  相似文献   

17.
<正>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颗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教师就要做那根点燃火药的导火线。教师能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完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都是至关重要的。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求知的起点,是发展思维的内动力,是学生永不枯竭的学习动力源泉。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会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  相似文献   

18.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只有教师的思想才有可能去点燃它。俗话说:“没有不合格的孩子,只有不  相似文献   

19.
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语文教材的写作资源,则能点燃每一个个体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从而为课堂注入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  相似文献   

20.
心灵的震颤     
在通读了5月份《山东教育》登载的《关注心灵》,我的心被震颤了!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只有教师的思想才有可能点燃它。”嘉峪关学校推出的评语改革正是点燃“火药”的引子。我是一名刚毕业的年轻教师,与我的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