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理解学习者MOOC课程学习的体验和需求,是促进MOOC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学习者评论数据挖掘,可以揭示学习者情感体验与课程质量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为分析不同学科课程的差异提供有效支持,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为此,开展了基于学习者视角的MOOC课程质量影响因素研究,首先以文本挖掘技术为基础,客观地从MOOC课程学习者评论数据中提取出课程管理、课程设计、学习平台、学习任务、学习材料、课程教师、课程内容及学习体验八个课程质量影响因素。其次,构建了基于学习者满意度和关注度的KANO分类模型,以评估课程质量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程度,并对两类课程进行差异性分析和对影响因素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学习者对人文社科类和自然课程类课程的评价在课程设计、学习材料、课程教师、课程内容及学习体验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学习任务在两类课程中的评价均为最低;并且通过可视化揭示了不同类别课程的KANO模型分类结果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最后,针对不同学科课程的特点,提出课程优化建议,对MOOC课程质量的改进与提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浪潮席卷全球,国内高校MOOC的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清华大学“学堂在线”作为我国高校MOOC平台本土化的典型代表,受到了学习者的广泛关注.作者通过对“学堂在线”平台中四门MOOC课程的学习,以库伯体验学习理论为视角,基于课程的授课团队、学习者和学习同伴、以及教学内容等三个关键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对MOOC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提高MOOC课程质量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学习者使用MOOC平台进行学习活动的意向,不仅取决于课程质量,MOOC平台的功能体验也十分重要。通过问卷设计、发放、收集与分析,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进行检验,构建了基于MOOC平台功能用户体验的MOOC学习者持续使用意向模型。路径分析结果显示,MOOC平台功能的感官体验与感知易用性、交互体验与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与感知有用性、感知有用性与情感体验、感知有用性与平台持续使用意向、情感体验与平台持续使用意向具有正相关影响。最后,文章提出了提升用户体验的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MOOC打破学习的界限,通过信息技术与优质教学资源的融合,便于有需要的学习者自主注册学习课程,体验完整的学习过程.文章以中国大学MOOC网上的课程《英语口语技能》为例,总结了MOOC教学的课程设计框架、课程内容形式、课程组织管理、课程评价方式,并就MOOC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促进MOOC英语教学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MOOC”概念在我国教育技术界的提出和展望,是基于对国外MOOC发展的分析和升华而来的,这种理论研究拓展到宏观层面,关乎MOOC如何在“中国模式”这一特定环境下立足,并由实践层面的中文MOOC平台构建直接制约.在廓清“中国式MOOC”对学习者个性化需求满足和课程文化负载的基础上,以学堂在线、超星慕课等六大中文MOOC平台为对象,以实际的网站监测为手段,系统地得出了六大平台在网络环境、教学平台、网络课程和教学支持等方面的现状;以六大平台的学习者为调研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其学习环境的总体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得出当前学习者对中文MOOC平台满意度水平较低的结论.针对其中较为突出的教师支持、内容设计和技术支持问题,以客观的MOOC教学实例为依据,提出深化责任意识、契合关联MOOC、关注学习体验的优化措施,拟在提升对中文MOOC平台认识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层面对我国后续的MOOC事业提供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6.
MOOC已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热点,而移动教学平台是MOOC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基础。基于用户体验蜂窝模型构建MOOC学习APP体验框架,以学习者视角体验国内外MOOC移动终端。研究发现,移动MOOC平台在学习支持服务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但在整体功能完备性方面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从学习者视角提出优化建议,以构建强交互、重体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加强讨论区功能,建立实时互动功能;优化界面功能模块,明确目标定位;完善学习导航,明确学习任务;关注无障碍学习,满足终身学习需求;规范版权归属,保护用户隐私;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等。  相似文献   

7.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研究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慕课)讨论区中学习者学习进度的影响因素.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构建MOOC讨论区中学习者学习进度影响模型;选取国际知名Coursera平台最热门课程《机器学习》讨论区为研究对象,获取2015年8月至2018年11月的相关数据,经过数据处理,得到37927个学习者的有效数据;将学习者学习进度、学习者发帖总数和情感、讨论区反馈的回帖人身份、回帖间隔、回帖长度、回帖人学习进度和回帖情感作为研究变量,构建多元回归模型,验证研究假设.研究结果表明:回帖人身份和回帖情感对MOOC学习者学习进度均无显著正向影响,但可以通过影响MOOC学习者发帖总数和发帖情感,而间接影响MOOC学习者学习进度;被回帖时间间隔对MOOC学习者学习进度有显著负向影响,对MOOC学习者发帖总数有显著正向影响;被回帖长度对MOOC学习者学习进度无显著正向影响,但可以通过影响MOOC学习者发帖总数,而间接影响MOOC学习者学习进度;回帖人学习进度显著正向影响MOOC学习者学习进度和发帖总数.  相似文献   

8.
张岸  汪岩 《教育技术导刊》2014,13(6):162-164
MOOC为世界各地的学习者提供了优质免费的高等教育资源和完整的学习体验。视频资源是MOOC环境下学习课程知识的主要途径。对高质量的MOOC视频资源设计特点及设计原则进行了论述,在确定视频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的视频开发技术手段和视频媒体信息呈现形式,进行了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9.
MOOC以其独特特点和独特优势如低注册门槛、资源开放在线及使用异步无限制等,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不同背景、不同特征和不同目的学习者。这就使得MOOC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并最大化其存在价值,必须满足学习者的个别化需求和目的,支持和促进学习者的自主个性化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因而MOOC学习环境必须支持和促进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该研究对支持和促进学习者自主个性化学习的MOOC学习环境设计的策略进行了深入探究,以期对MOOC研究和实践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理解MOOC平台学习者的动机结构和基本特点是提升MOOC平台建设质量和学习质量的基础性工作。文章以中国最大的MOOC平台之一——"学堂在线"学习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机器学习的方法,对中国MOOC学习者自填的动机文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MOOC学习者学习动机可以分为三类九种。其中,稳定型学习动机包括认知兴趣、提升自我和习惯性学习三种取向;实用型学习动机包括职业发展、补充学习和外界影响三种取向;尝鲜型学习动机包括优质资源、新型学习和人际交往三种取向。稳定型特别是认知兴趣取向的学习动机占比最高,反映出在线学习目前是一种自主性、非制度性的学习方式,以满足个体非功用性需求为主。MOOC学习动机和过程性学习质量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
中国慕课数量和规模已居世界第一,进入了质的提升阶段。如何让学生“学得更好”、激发学习兴趣和潜能是当前慕课研究的重要任务。创新引入体验价值理论,构建了“社会交互—体验价值—持续参与意愿”的影响路径模型,采用问卷调查研究方法,使用SPSS和AMO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研究发现,一是MOOC社会交互的正向价值进一步被印证;二是功能体验价值、情感体验价值和社会体验机制对持续学习意愿有影响;三是体验价值在社会交互与持续学习意愿的关系中不同程度地发挥显著的中介作用。研究结论为改善MOOC平台社会交互设计以及提升交互质量和学习者持续学习意愿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许多慕课平台存在高辍学率、低内化率等问题。为提升 MOOC 学习效果,通过分析 MOOC 自主学习特点,针对互动率低、缺乏监督引导等问题,探讨适合网络平台的学习方式,设计基于 MOOC 学习平台的自主学习模式。模式主要对学习前、学习中以及学习后的自主学习行为进行阐述,帮助学习者塑造良好的 MOOC 自主学习范式。对利用 MOOC 平台开展自主学习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程玉  胡凡刚 《教育技术导刊》2019,18(12):259-262
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MOOC作为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的结合体,在全社会掀起一股热潮。但是,热潮背后隐藏的是发展中的问题。基于中国大学MOOC学习经验,对MOOC热现象从专家呼吁、媒体杂志宣传等方面,分析MOOC发展中存在的辍学率高、学习体验缺失以及学习效果难以评估等问题,提出创新技术理念、创新课程模式、完善服务系统以及加强合作联盟等发展策略,以期为MOOC“降温”,真正做到技术赋能教育。  相似文献   

14.
慕课作为具有较强体验性特征的教育产品,在为广大学习者提供在线学习机会和优质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独特的情感体验。通过对一门教师教育类慕课前、中、后期与情感体验表达有关的724条学习者反思文本的质性分析,确定了25种积极和消极情感体验,体现了慕课学习情感体验的特有状态,其中,较为常见的有满意、激励、期待、不满、警觉、充实、感兴趣、轻松、高兴、喜欢。从整体情感倾向来看,绝大多数情感体验是积极的,满意、激励与期待三种主要情感体验约占总体的80%,情感体验积极且集中。从课程阶段来看,三个阶段均以积极情感体验为主,前期情感体验表达最为丰富且种类多样,中期的消极情感体验最多。从情感体验指向对象来看,七成指向学习内容,两成指向学习者自身,而指向慕课学习形式、课程资源、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情感体验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examined participants’ learning experiences in the context of a six-week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MOOC) in journalism with five thousand students from 137 countries. Three research questions were asked: (1) Who are the students and why are they enrolled in this MOOC?, (2) How much time have the students spent in taking this MOOC and have they completed all the assignments?, and, (3) What have they learned and what aspects of this MOOC do the students find most helpful? Four hundred and nine students responded to a survey and forty-four responded to interview questions. The main findings showed 84% of the participants were working professionals and only 28.9% were from a journalism background. Of those who did not complete the course, lack of time was the top reason. Most participants reported a positive learning experience, but lack of feedback and/or poor quality were reported as negative experiences. The discussion forum was the least liked aspect of the course.  相似文献   

16.
实施大规模开放式课程(MOOC)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教学的一种全新方式。面对MOOC教育背景,贵州理工学院的通识选修课《神奇的材料世界》开始MOOC课程实施,作为面向多专业的选修课。MOOC课程实施以来,其教学结果表明学习者学习体验较好,学习效率有所提高。本文将介绍《神奇的材料世界》在MOOC教学实践中的经验、课程建设的关键点、教学理念变化及教学模式等体会,旨在为通识选修课在MOOC课程实施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总结开发、运行慕课《鲁迅十二讲》的经验得失,以下三点是值得注意的。第一,好的慕课,需要坚实的科研基础。慕课《鲁迅十二讲》第一期的线上学员对课程内容的极大肯定是与课程优异的科研基础分不开的。第二,好的慕课需要精良、丰富、即时的线上“教→←学”互动。精心运行的线上“教→←学”互动,是慕课《鲁迅十二讲》深受好评的另一大原因。第三,慕课教学对高校的教学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涉及到慕课主讲教授的选择、课程业绩的认定,以及同步spoc课程线上线下的课时分配等。  相似文献   

18.
MOOC has a strong influence on the inter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integrate MOOC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creating an online learning culture with the innovative mode of flipped classroom, online learning and blended learning. Internationalized teaching and stimulative policies are mapped out to encourage teachers to take advantage of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 classroom teaching, establish high-level Sino-foreign labs and graduate schools to train top talents as the center of higher education internalization, consolidate the internationalized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and develop internationalization-oriented high quality MOOC  相似文献   

19.
慕课时代的来临给成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一方面,慕课的大规模性、开放性、交互性的特点在满足成人学习需求、促进教育公平、激发成人学习兴趣、节约教育成本等方面为成人教育创造了极好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慕课对成人教育的传统办学模式、教学方式方法等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对成人学习成果的认定、学习效果的评判、学习质量的认可等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面对慕课,要抓住机遇,因势利导,充分借助其带来的变革力量,积极推动成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