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电子书包建设是当前数字出版的一个热点.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参与了上海市虹口区的电子书包建设并取得了初步经验.笔者作为主要执行者之一,总结了出版社参与电子书包建设的优势、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应该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2.
资讯     
《出版广角》2013,(21):95-96
重庆出版集团打造数字出版新平台10月25日,重庆出版集团公司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促进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助力全民阅读活动开展。双方将开展系列合作。例如,在确定了"电子书包"合作商务模式后,双方将向教育界和市场大力推广"电子书包"产品;通过共同整合各自拥有的资源合作运营移动增值业务;共同探索和推动校讯通业务合作;中国移动重庆公司还将为国家级出版传媒创意中心——重庆出版传媒创意中心提供信息化综合配套服务。  相似文献   

3.
当浮华盛宴变为无秩序、无规则追逐的目标时,新规则必将出现.作为行业风向标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率先打起了"授权"这张牌.由此,诸多由教辅材料配版、授权引发的行业现象逐一显现.各地方出版集团,持有教材出版权的出版机构相继摩拳擦掌准备"授权".一时间电子书包、班班通、教学电子黑板、数字教辅等软硬件的教辅新生物油然滋生,也纷纷要求签订、取得相关教材出版机构的"授权".从"授权"不难看出,教辅出版已经开始上演一场巨大的变革.  相似文献   

4.
王化兵 《出版参考》2009,(14):15-15
7月8日下午,在第三届全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上,广东省出版集团数字出版有限公司、北京人教希望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广州金蟾软件研发中心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了“电子书包”启动仪式。在此次仪式上,三家企业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携手进军“电子书包”市场。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记者张倩影)7月8日下午,在第三届全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上,广东省出版集团数字出版有限公司、北京人教希望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广州金蟾软件研发中心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了电子书包启动仪式。在此次仪式上,三家企业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携手进军电子书包市场。  相似文献   

6.
蔡敏燕 《出版与印刷》2013,(2):10-11,32
<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新兴技术应用的日新月异,尤其是与传统出版产业相关联的电子文化传媒载体,更是推陈出新,电子书包、电子图书、数字报纸、数字期刊、数字动漫、原创网络文学、网络教育出版物、手机出版物以及基于各种移动网络平台的数字出版物等众多媒介产品已悄无声息地渗透到人们日常文化生活的各个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数字出版技术创新使大量通过互联网、手机、手持阅读器等终端数字设备阅读的数字图书出现。近日,广东省出版集团数字出版有限公司启动了"电子书包"项目,中文在线公司推出了"书香中国"项目。  相似文献   

8.
王琦 《出版参考》2016,(8):51-52
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传统的纸质出版业逐渐向产业化、数字化、全球化方向发展.信息技术发达的欧美国家在20世纪末开始向数字化出版转型.我国一些完成改企转制的大型出版集团从21世纪初开始也纷纷发力数字出版业,如中国出版集团公司2005年开始制定数字出版战略,建设“中国数字出版网”;广东省出版集团2009年启动了“电子书包”项目;江西出版集团2000年开始与北大方正Apabi、书生、时代圣典等技术提供商开展合作,计划实现数字化出版流程管理、数字化内容管理、网络销售等,实现从传统的出版物提供者向数字时代内容服务商转型;安徽出版集团推出数字出版及新媒体业务,建立“智慧校园”和社区数字网络教育系统,2010年开通“时代e博”网上教育平台;陕西出版集团、重庆出版集团等也纷纷开拓数字出版领域,全国形成了十大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数字出版产业成为新闻出版业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9.
教育用“电子书包”能走多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千 《电子出版》2003,(10):25-27
如果说网络出版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那么“电子书包”的推出,则是阅读和学习的工具的重大变革。目前国内主要产品有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人教电书”,北京伯通科技责任有限公司的“绿色电子书包”,辽宁出版集团、台湾碧悠电子、北大方正电子和清华液晶中心组成的“电子书包战略联盟”合作研发的电子书包。 “电子书包”的倡导者指出,“电子书包”的出现是一场学习的革命,它不仅能给学生减负,还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重要的是比传统书本要环保。但是仍有专家认为电子书包短期之内不可能取代传统书包,有专家指出美国远程教育领先我们20年,但也没有实现用电子书包代替传统书包。因此,“电子书包”的长期效果仍需要时间来检验。  相似文献   

10.
电子书包行业正在逐渐形成一条包括硬件制造、软件开发、数字出版和网络运营各环节在内环环相扣的产业链,只有处于产业链上的各环节正常运作并相互配合良好,电子书包才能真正由试验走向推广阶段。  相似文献   

11.
全面梳理国内外数字教育出版领域的六种发展模式,包括教材立体化出版模式、移动教材模式、电子书包模式、开放式教材模式、电子教材租赁模式、在线教育服务平台模式。对这些模式的涵义、主要特点及优劣进行分析并列举著名案例,并指出我国现阶段数字教育出版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首先对我国电子书包产业面临的运营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然后借鉴苹果应用商店的运营机制,提出了一种“多赢”的平台化电子书包发展模式.通过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在电子书包应用中保护出版行业的利益,还有利于提高教育类出版物内容提供者的参与积极性,从而促进电子书包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育技术的进步,我国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重大的进展.近年来,在教育领域尤其在出版领域,电子书包、在线教育、数字出版等概念相继出现.中小学教材的出版发行是整个出版发行产业的关键,教材是否数字化,如何应对教材的数字化是每个出版工作者必须正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数字出版的迅猛发展,对传统出版单位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挑战,许多作为内容提供商的出版机构纷纷向技术提供商延伸.文章就传统出版社开展数字出版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对通过数字出版流程的建立和数字出版平台的搭建给传统出版社带来的转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传统出版社开展数字出版业务的策略,进而探讨其开展数字出版业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国内出版机构对融合发展的迫切需求,使得培养具有融合思维的全媒体复合型数字出版专业人才成为出版机构完成自身的数字化转型,最终实现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升级的第一步.在此前提下,笔者以个人实践经验从强化版权意识、掌握传统出版业务、理解数字专业壁垒、巧用生产工具、尊重人才五个方面思考了出版机构如何培养并留住数字出版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6.
林天文 《传媒》2015,(8):74-75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普及与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也从传统的纸质阅读发展到电子阅读.为了满足电子阅读用户的根本需求,数字出版应运而生,通过对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完美融合,为电子阅读用户提供丰富的电子刊物,满足了用户的阅读需求.然而,随着我国电子阅读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用户对数字出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对我国数字出版的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在分析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探讨电子阅读环境下数字出版的转变途径,以此来进一步促进我国数字出版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最近,新加坡教育部门开始在一些中小学校推广“电子书包”,拉开了这个正在走向智慧型国家彻底革新学生背书包上学的传统方式的帷慕。这个重量不足800克的“书包”,实际上是一个贮存、记载和阅读信息、资料的电子装置,上面设有若干电子卡插槽,学生可以插入课本卡、作业卡和字典卡等,还能与因特网连接以及收发电子邮件。专家们认为,“电子书包”的出现,预示着一场新的文化革命的来临,带来的不仅是教育领域的改革,也表明电子出版物已开始冲击传统的文化出版市场。信息技术、尤其是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正在将人类带进新的文明世界。1996年2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  相似文献   

18.
数字史料是指将传统的史料实现数字化出版.在信息时代,数字出版得以快速发展,数字化阅读已经成为趋势.将传统的史料进行数字出版,不仅实现了史料的保存,还为历史研究提供重要的支持,是信息时代史料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学术界、出版界应当依托研究机构建立数字史料数据库,加大数字史料出版力度.  相似文献   

19.
微言大义     
《出版广角》2015,(3):126
人民网研究院官方微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副司长宋建新表示:截至2014年6月底,我国网络文学用户数已达2.89亿,较2013年底增长1498万人,网民网络文学使用率为45.8%。从产业规模上看,2013年网络文学收入规模达到46.3亿元,预计在2015年突破70亿元。北京大学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新媒体研究室官方微博为了让教育和数字出版得到更充分的融合,教育出版巨头培生集团提出了"三无"模式——无书包、无教师、无校园模式。而在我国十大出版集团的数字出版规划项目中,明确将"电子书包""教育出版""数字化教育内容服务"等业务列为重点的已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20.
姚翠薇 《出版广角》2015,(11):50-51
电子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当前传统教育出版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在数字技术的冲击下,传统的教育出版面临着转型.本文以传统教育出版为研究对象,简要探讨了慕课对我国传统教育数字化出版转型的启发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