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淑琴 《知识窗》2011,(6X):48-48
<正>《草》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原题为《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原诗8行4句,课文摘用其前4行,诗题改为《草》。这首诗概述了野草的特点,赞颂了它顽强的生命力。《草》感情浓郁、意蕴深远,二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2.
李玉梅 《科教文汇》2008,(7):150-150
《雪夜林边驻足》被其作者本人称作是“一首最值得记忆的诗歌”,也广受读者的喜爱。本文将从语音韵律、选词修持、蕴含意义几个方面来分析这首诗,探索其中蕴舍的哲理,体会诗的美感。  相似文献   

3.
历来学者对《葛生》的主旨存在众多说法,本文从文字训诂,文章分析等方面综各家之说法,最终笔者认为此诗是一首思妇诗的可能性最大.而悼亡诗可备一说.  相似文献   

4.
《滕王阁诗》是我国唐代伟大诗人王勃的名篇,为人们所传诵了千百年。然而对于这首诗许多人都存在错误的解读。主要包括对《滕王阁诗》与《滕王阁序》关系的误读以及对《滕王阁诗》思想感情的误读。本文旨在依据前人的研究,匡正这两点误读,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1设计理念《黄河颂》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篇歌词,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是一首歌颂中华民族的史诗般的颂歌。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  相似文献   

6.
周英俊 《科教文汇》2010,(11):104-104,154
1设计理念《黄河颂》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篇歌词,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是一首歌颂中华民族的史诗般的颂歌。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  相似文献   

7.
文载洲 《百科知识》2022,(33):13-14+20
<正>根据现存的资料来看,没有任何一部诗歌总集早于《诗经》,它产生于商周之交,到春秋中叶或稍后约五六百年漫长的时代。从已经考证过的《诗经》诸诗的作者来看,也能佐证这一观点。如《诗经》大雅篇的《文王》,这是一首政治诗,为周公旦所作。按照这种观点,该诗成诗于西周。另一方面,从内容上来看,《诗经》诸诗的内容也反映了从商到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荀子》等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也大量引用《诗经》中的诗句。这些证据都能大致证明《诗经》一书的成书时间。  相似文献   

8.
吕方源  刘丰丽 《内江科技》2007,28(4):31-31,33
李白的《长干行》是有名的乐府诗,表达了妻子对外出丈夫的思念之情,有不少西方诗人把这首诗翻译成英文在西方国家中广为流传,但是由于缺乏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再加上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译诗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一本文旨在探讨译诗出现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以期读者能够更好地欣赏这首诗。  相似文献   

9.
王平 《科教文汇》2008,(13):161-161
阮籍是魏晋易代之际诗人的代表,也是正始之音的标志性人物。他创作的政治抒情组诗《咏怀》诗是研究他思想及诗歌风格的重要资料,八十二首《咏怀》诗清晰地表明了阮籍内心的矛盾痛苦与思想的转变。同时这也是研究这一历史动荡时期士人一心态的绝好诗歌材料。  相似文献   

10.
石钟山之谜     
<正>“湖水青青江水黄,人言此水号鸳鸯。钟声忽起波间石,清越偏宜秋夜长。”这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屈大均所写的一首诗《泊舟石钟山下作》。诗中描绘了一幅奇怪的景象:一边是清澈的湖水,另一边却是浑浊发黄的江水,江湖两色,清浊分明。忽然,从水波之间的石头里传来阵阵钟声,悠扬动听,恰似一首古曲《秋夜长》。诗中描绘的江湖两色、阵阵钟声到底是怎么回事?现实中真有这样的奇景吗?如果有,这一景观又会发生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1.
正"翩翩黄鸟,雌雄相依。念我之独,谁其与归?"这首传唱颇广的伤感小诗《黄鸟歌》出于一位高句丽国王之口。"金花折风帽,白马小迟回。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李太白的这首乐府诗描绘了高句丽舞女的轻盈舞姿,美轮美奂、令人神往。两首诗引出了一个昔日的王国——高句丽,这个神秘古国陌生而又熟悉,传世七百载,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英国玄学诗鼻祖约翰·邓恩(JohnDonne)的著名宗教组诗《敬神十四行诗》(HolySonnets)中的第十四首《撞击我的心吧》为研究对象,尝试从语音、词汇、句法、修辞等角度分析,品会其宗教诗的魅力。分析发现,邓恩的这首宗教诗音律粗糙,缺少庄重、严肃的词汇,粗鲁的祈使句使用频繁,奇喻和悖论的运用突出了其矛盾心态。邓恩的宗教诗并非表达对神的虔诚和敬仰,而是其悔罪与疑惧心情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是晚唐诗人杜牧所作的《清明》,每当读起这首诗,都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想亲眼看一看杏花树的真实面貌。然而,诗中的杏花村究竟在哪呢?  相似文献   

14.
正先秦时期:鸳鸯代表吉祥鸳鸯作为一种观赏性水鸟,最早见于《诗经·小雅·鸳鸯》。小雅成书于周朝,那个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有对鸳鸯的描述。时至今日,文化中的鸳鸯依旧流传,自然界中的鸳鸯也生生不息。《诗经·小雅·鸳鸯》这首诗表达什么呢?这首诗为祝贺新婚,以鸳鸯起兴,象征新婚夫妇像鸳鸯成双成对,永不分离,而秣马迎归,正是婚娶的描写,落实新婚中的"迎娶"。  相似文献   

15.
杨柳 《科教文汇》2010,(4):82-84
本文通过对威廉·华兹华斯的诗《我孤独地游荡》及多萝茜·华兹华斯的一首自然诗《浮岛》的对比解读,分析男性自然书写与女性自然书写的不同特征,自然在不同的再现方式中的不同地位和形象,以及由此表现出的两性在面对自然、自然价值、自然与人的关系等命题时不同的思考和观点。笔者认为威廉·华兹华斯的《我孤独地游荡》反映出的水仙的价值是它之于人的审美和精神愉悦的价值,即自然的“为我”价值。而《浮岛》这首诗则展示了大自然造化于无形的"自为"的价值,以及诗人对于大自然内在秩序和规律的敬畏,从而表现了深层生态学所倡导的人与自然相互关联、和谐共生的理想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威廉·华兹华斯的诗《我孤独地游荡》及多萝茜·华兹华斯的一首自然诗《浮岛》的对比解读,分析男性自然书写与女性自然书写的不同特征,自然在不同的再现方式中的不同地位和形象,以及由此表现出的两性在面对自然、自然价值、自然与人的关系等命题时不同的思考和观点。笔者认为威廉·华兹华斯的《我孤独地游荡》反映出的水仙的价值是它之于人的审美和精神愉悦的价值,即自然的为我价值。而《浮岛》这首诗则展示了大自然造化于无形的自为的价值,以及诗人对于大自然内在秩序和规律的敬畏,从而表现了深层生态学所倡导的人与自然相互关联、和谐共生的理想关系。  相似文献   

17.
魏圣霞 《知识窗》2013,(3):56-56
别离诗以其特有的、动人心魄的情感震撼力成为古诗园地里的一朵奇葩。在《唐诗三百首》中,表达别离的诗就有三十多首(约占总数的12%)。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笔者对古代别离诗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汤朝东 《今日科苑》2011,(17):87-95
<正>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唐朝诗人张志和的这首《渔歌子》,描述了湖州近郊西塞山秀丽山水和优良的生态环境,这里山光水色情景动人,是一首用诗写的山水画。  相似文献   

19.
《长恨歌》作为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除了具有深远的主题之外,《长恨歌》在艺术上的成就也是很高的,古往今来,许多人都肯定这首诗的特殊的艺术魅力。《长恨歌》在艺术上以什么感染和诱惑着读者呢?宛转动人,缠绵悱恻,恐怕是它最大的艺术个性,也是它能吸住千百年来的读者,使他们受感染、被诱惑的力量之所在。  相似文献   

20.
李运河 《科教文汇》2008,(24):219-219
《重过圣女祠》是李商隐爱情诗中的一首,也是其艺术园地中的一朵奇葩。这首诗相对于《锦瑟》等难解之作而言,还是比较好懂的,但它的句意的解读、艺术手法的解读、主题的解读还是有一定深度的,特别是它的主题至今仍有争议,如此等等,因此对它的解读仍有不断进行并深入的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