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曦 《传媒观察》2013,(5):48-50
当前,我们已身处全球传播时代,网络、微博、社交媒体的发展,使“人人皆记者”,在大众传媒之外,自媒体也渐渐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传播力量。在此背景下,新闻执政的重要性正被党委、政府提到越来越高的高度。作为执政者的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学会与媒体打交道,增强引导舆论的本领,提高对舆论的驾驭能力.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2.
高菲  陆地 《新闻战线》2020,(2):45-46
现实中的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媒体也是现实世界万物的组成部分之一,也必然受到各种力的牵引或者挤压。媒体市场上有政府或政策、资本、技术和用户四种常态的力在不断发生作用。媒体在传播过程中,要找准“点”,才能发挥“四力”,提高传播效果,在日益激烈的媒体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3.
全媒体时代,内容传播速度快、纬度广、互动性强、万物皆媒成了关键词。娱乐产业高速发展的当下,“收视率”、“流量”、“资本”“粉丝经济”大行其道。注入活力的同时也使得电视节目泛娱乐现象走向了极端和畸形。电视媒体作为大众信息的传播者,对人的身心发展尤为重要。本文将进一步探究“泛娱乐化”的本质,并提出几点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4.
“草根媒体”的兴盛,是一种新的传播文化现象.“草根媒体”是一种自编、自审、自传,且“零成本”的自媒体,是一种散发着主人公气质的公民媒体. “草根媒体”的异军突起也催生了传统媒体转型和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届奥运会首日,中国小将叶诗文游泳夺金并打破奥运纪录,迅速引发西方主流媒体的“围攻”、“抹黑”.西方政治价值标准向奥运新闻渗透,充满傲慢与偏见的媒体单边行动,企图通过媒体来遮蔽中国的传播盲目主义,等等,一方面西方中心主义在西方媒体汇聚,另一方面负面诋毁中国的舆论在西方媒体扩散,“叶诗文夺金”只不过是中国崛起进程中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又一次演练.  相似文献   

6.
“二次元IP”阅读热在2017年达到高潮,它的阅读主体是以90后、00后为核心的“网生代”.“二次元IP”阅读热折射出网络对信息传播中“反议程设置”进程的催化.“反议程设置”的实质是信息传播的主体由媒体演变成受众,受众成为议程的意见领袖,主导信息传播的全过程.“反议程设置”的出现是网络和自媒体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未来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媒体需要认识到“反议程设置”的利弊并对其进行合理利用,助力网络时代信息优质传播.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成为互动性最强和受众最广泛的传播平台,“自媒体”依托网络这片充满着无限潜力的土壤而勃兴和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伴随着博客的出现和发展,“人人皆记者”、“人人皆媒体”的“自媒体”形式成燎原之势迅猛发展。源于其高度的私人化、平民化、自主化特点,  相似文献   

8.
融媒体时代下,互联网和移动平台的逐渐升级加快了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面对媒介资源泛社会化、传播网状化的特征,传统媒体的分发渠道优势正在被进一步瓦解。在“万物皆媒”的时代,如何占领分发渠道,吸引受众注意力,从而引导舆论,是传统媒体尤其是央视这样的主流媒体需要思考的。从2019年的《主播说联播》《康辉的Vlog》到“慢直播”以及“小朱配琦”的公益“带货”直播活动,央视新闻多次凭借新潮的新闻形式以及亲民的表达方式收获观众的一致好评,有效地打破了以往人们对主流媒体严肃、高冷的刻板印象,为融媒体时代主流媒体的“出圈”和“破际”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9.
郝建国 《青年记者》2016,(23):36-37
“部长通道”是全国两会期间媒体给人民大会堂北大厅内一段百米通道起的名字.它不仅是部长们出入会场的必经之地,也是他们和媒体进行沟通的重要场所.据新华网报道,今年两会开幕后前几日有17位部长在此相继发声;3月13日,更有11位部长先后回答了23个热点问题,创下自2007年“部长通道”开通以来的最高纪录.3月16日,人大会议闭幕前,又有6位部长在“部长通道”回答问题,开放力度空前.这种变化从表面上看是为媒体获取两会信息提供了便利,实质上是国家层面政治传播制度的完善和优化.如果用社会系统理论的观点将这个变化及其背后的结构调整和制度变迁进行解读,会更清晰地体现出政治传播的系统结构及其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网络、移动终端等各种新媒体迅速发展,推动了我国信息传播的多元化,受众获知信息的渠道也不断丰富,可以说,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人人参与的传播多元化时代.但是,无论何种传播媒体,其核心依旧是“内容”,即传播的关键在于信息,“内容为王”依旧是媒体发展的根基. 恪守“内容为王“ 传播媒体进入多元化时代,受众往往可以通过手机等自媒体平台,成为信息传播的“生产者”和“发布者”.多元化的媒体是信息传播的工具和渠道,而信息传播的目的是影响受众.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最近收到的月赛照片中,有不少选择了吸引人的新闻题材。象本期入选的《触景生情》《老鼠上树》这类,让读者一眼看去,就有新鲜感。有了“为炊之米”,下一步便是如何做“巧妇”了。该怎么拍?摆在各位面前的,是一个表现方法问题。我们常常把新闻事件分成可预见的和不可预见的两种。那些排定日程的可预见性新闻,事先留给摄影者考虑战术的时间要多一些。是什么事?要拍什么?该怎么拍?一系列程序和技术问题都容得诸位仔细斟酌。不过,要拍好这类题材的照片,摄影者必须具备一双“慧眼”,打破常规,寻出动人的细节。象《触景生情》的作者就抛开了对“巴金六十年创作生涯展览会”上一般程序的就事论事式的纪录,而将注意力  相似文献   

12.
《声屏世界》2012,(7):177-178
2012年互联网媒体环境,随着网络媒体碎片化进一步升级,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人皆媒体"成为当前媒体环境的最大特点。企业广告宣传面对如此的环境,将何去何从?一方面媒体社会化使得我们能有更多机会帮助企业和品牌完成更高质量的整合传播;同时,由于"人人皆媒体"使得我们也面临着另一种"风险",那就是"口碑危机"。如何充分利用社会化媒体的优势同时又规避"危机",是摆在我们每个企业和品牌面前的棘手问题。昌荣互动学院邀请了中国传媒大学专家邵  相似文献   

13.
黄翔 《新闻战线》2020,(4):108-109
面对新的时代挑战,必须增强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打造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重庆广电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发展工作,开展“四全媒体”研究建设、构建“四力”高地,面对挑战“燃”起来,适应传播环境变化,重视新媒体运营,使巧劲探索转型升级之路。  相似文献   

14.
舆论缓释——危机传播下的“安全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诗阳 《新闻窗》2009,(4):84-85
公共危机事件中的媒体功能是一个传统议题,而舆论缓释作为危机传播下媒体舆论引导功能的核心,对于维护社会舆论稳态能起到“安全阀”的作用。当今社会巳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媒体在危机事件中的表现很大程度上能影响危机的进程和解决。媒体在危机传播中有着自身固有的优势,同时也必须承担起更加重大的责任。因此。媒体要努力充当“社会舆论的减压阀”,在危机传播中起到“公开信息、澄清事实、平息谣言、鼓舞人心”等舆论缓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马瑛 《中国广播》2008,(9):57-58
提要是对广播新闻内容加以提示的简短文字,是广播新闻必不可少的“脸面”。广播新闻要先声夺人,提要就是“先声”,其在广播新闻中的传播作用显而易见。说得准确点“提”出的新闻“吆喝”得好坏,直接影响广播媒体的传播力或收听率,所以广播工作者应充分发掘提要在新闻信息传播中的特点,让其成为发挥广播媒体传播力的支点,帮助我们改善、  相似文献   

16.
杨蓉 《传媒》2015,(4):79-80
媒体是国家形象传播的重要工具.在媒体中塑造“中国形象”的主体呈现二元结构,在国内媒体之外,又有作为“他者”的国外媒体.以“他者”的视域进行反观,在实证的基础上了解“他者”视域中的自我,进而解读其生成的原委,将有助于丰富“中国形象”的内部结构,强化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针对性和目标性,避免主观臆断或误读误判,为“中国形象”的塑造争取更为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7.
以虚拟现实技术为标志的数字媒体的“拟像”传播呈现出广谱性特征,构建了全新的视觉公共性图像形态。虚拟性与“拟像”是一个问题的两个层面,也是媒介建构的出发点,人与媒介互动过程中内在地规定了虚拟性特征。数字媒体的迭代发展,创造出了新的“拟像”形态,推动了媒介视觉传播的全面“拟像化”,反映了工业文明生产的广谱性“图像生产机制”。数字媒体的“拟像”传播使文字、图像、视频具有了互文性特质,实现了不同文本整合传播机制。数字媒体语境下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构建了沉浸式和交互性“拟像”传播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8.
地方媒体新闻要实现有效传播,形成独特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走“近”“亲”路线无疑是一种积极的应对之策和有效选择,也是“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具体体现和实践.  相似文献   

19.
随着传播观念由“传者本位”到“受者本位”的进一步变化,电视媒体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媒体要吸引更多的受众,提高媒体的收视率,扩大广告利润,除了要“术业有专攻”外,也要做好“形象工程”,即做出有特色的电视节目外,也要注重提升媒体的品牌形象。于是,台标作为媒体品牌标识成了各个电视媒体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在融媒体环境下广播新闻宣传的效果和影响力如何提升,着重分析“时度效”问题。【方法】通过使用文献资料法,深入研究在融媒体环境下广播新闻宣传的“时度效”问题。【结果】研究发现,在融媒体环境下,广播新闻宣传在“时度效”三个方面展现出显著的能力,但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在时的方面,需要更加精准地抓住时机,快速作出反应,并及时传播相关信息。在度的方面,需要恰到好处地掌握宣传的程度,避免过度宣传和虚假宣传的情况发生。在效果方面,应更加注重传播的效果和影响力,不断追求更好的宣传效果。【结论】在融媒体环境下,广播新闻宣传需要更加注重“时度效”的把握,以不断提升传播效力和影响力。另外,也需要积极探索新的传播途径和方法,以应对融合媒体时代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