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几天,整理备课本的时候,忽然从中飘落出了几张纸片.捡起来一看,是两则新闻和一篇散文.两则新闻都是关于多米尼加双头女婴的,那篇散文的题目则是《那女孩说:“我最幸福“》.……  相似文献   

2.
朱海珍 《阅读与鉴赏》2010,(6):43-43,51
散文如同天地万物一样.有着各式各样的美,而其最高、也是最难达到的境界则是自然与平常。从《紫藤萝瀑布》一篇看宗璞散文的特色,具有“自然美”的语言,咏平凡之物的“形”;其浓郁的人文精神.表现出超越物外的“神”.折射出女作家的“平常心”。  相似文献   

3.
前几天,整理备课本的时候,忽然从中飘落出了几张纸片。捡起来一看,是两则新闻和一篇散。两则新闻都是关于多米尼加双头女婴的,那篇散的题目则是《那女孩说:“我最幸福”》。  相似文献   

4.
散文在统编语文教材中占有突出的地位,但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对与散文相关的文类知识和文体知识的认识是模糊不清的,既不知道"教什么",也不知道"怎么教",由此,散文教学对学生语文学习的独特价值就得不到充分的挖掘与体现.因此,语文教师掌握充分的散文理论知识,明确散文教学中"这一类"与"这一篇"两个关注点的本质和内涵,有助于克服...  相似文献   

5.
诗有“诗眼”,戏有“戏眼”,文有“文眼”;散文贵有“文眼”是我国古代散文一条传统的艺术经验。何谓文眼,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揭全文之指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必顾之,在篇末则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散文中的文眼,就是一篇散文中用含义深刻的关键性的词语,贯串全文,成为照见全文的窗户;也是作者在艺术构思中所进行的艺术思维的凝聚点。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中国现代散文创新理论的考察和海峡两岸散文创作的分析,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海峡两岸现代散文的创作表现出两种不同的风格样式,大陆现代散文创作较突出地体现了“载道”的文学精神,台湾现代散文则较多地表现出“言志”散文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梁衡先生是我国当今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从事新闻实践和新闻管理工作38年,在新闻写作和理论研究、散文创作和理论研究、科普创作和理论研究、政治管理和理论研究诸多领域卓有建树。多篇新闻作品荣获全国好新闻奖,30多篇作品60多次入选各种大中小学课本和其他行业读本,是当代作家作品入选教材最多的一位作家。2012年5月3日,笔者就梁衡先生的治学方法和他在诸多领域取得的成就做了访谈,同时还邀请到北京大学博士后董岩和清华大学博士后来尚武两位专家撰写了2篇专题研究论文,与访谈录一同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梁衡先生是我国当今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从事新闻实践和新闻管理工作38年,在新闻写作和理论研究、散文创作和理论研究、科普创作和理论研究、政治管理和理论研究诸多领域卓有建树。多篇新闻作品荣获全国好新闻奖,30多篇作品60多次入选各种大中小学课本和其他行业读本,是当代作家作品入选教材最多的一位作家。2012年5月3日,笔者就梁衡先生的治学方法和他在诸多领域取得的成就做了访谈,同时还邀请到北京大学博士后董岩和清华大学博士后来尚武两位专家撰写了2篇专题研究论文,与访谈录一同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的逻辑思考蕴含两个方面的意思:其一是从教学过程的逻辑发展来确定散文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逻辑发展是说根据散文的文体体式帮助学生读懂“这一篇”散文的认知顺序。其二是从学生学习“这一篇”散文的逻辑起点来确定散文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0.
朱自清是“五四”以来重要的散文作家。《绿》和《荷塘月色》是他写在二十年代的两篇为人传诵的名作。这两篇散文,写景细腻逼真,设色与情致俱佳,文采斐然,达到了高度和谐的艺术境界,很能代表作者的风格。本文试图就这两篇散文探讨一下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色。情恳辞切,娓娓而谈,不尚浮华,不摆架子,这是朱自清散文为人所称道的特点,也是这两篇散文的一个显著特色。  相似文献   

11.
盛德友 《培训与研究》2006,23(6):4-5,45
诗是语言艺术。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也是语言艺术。那么,为什么把一篇散文分行排列开来,人们却不认可它是诗,而把一首诗连缀成散文模样,则依然认为它是诗。甚或在一篇小说中发现几个好句子,也往往击节:真是诗的语言。何也?答曰:是诗歌语言的非科学性特征使然。  相似文献   

12.
《葡萄月令》是人教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自然的年轮”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也是汪曾祺先生散文的代表作。该单元的重点在“现代散文的疏与密”(散文的布局安排),为了能够上一节有“语文味”的课,我对这一课做了四次改动,并选取其中两种构思,完成了两次公开课。  相似文献   

13.
"老生代"散文是新时期散文发展中的重要现象之一,而"文革"记忆是"老生代"散文多有涉及的内容.在对这一内容的表述上,"老生代"散文家选取了两种不同的叙事态度:一种是以巴金、萧乾、季羡林为代表的讽谏立场,另一种则是以杨绛、陈白尘、孙犁为代表的宽容节制立场.不同的叙事态度产生了不同的美学风格,但因精神资源的共通性与一致性,"老生代"的"文革"多元记忆完成了彼此间的互补,共同构筑了中国知识分子群体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14.
×××同学问:《榆钱饭》这篇散文在结构上的线索是什么? 散文的特点是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一篇散文中,可以涉及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榆钱饭》从时间上看,囊括了40来年。散文的这种“形散”而“神不散”的两个方面是怎样统一起来的呢?那就是在结构上靠有一条明确的线索。这篇散文以“吃榆钱饭”为线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本)》中基本课文篇目有《伊索寓言》二则、短文两篇、新闻两篇、《孟子》二章、散文二篇、《诗经》二首、词二首、《梦溪笔谈》二则、唐诗二首、宋词二首、《孟子》二章、宋词二首、杂文二篇十三篇课文。这里的十  相似文献   

16.
两则"阅读导引"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两个案例 我们先来比较两篇课文的“阅读导引”。一篇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中的《(世说新语)两则》(《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阅读导引”非常简单:  相似文献   

17.
为文之道,贵有文眼,这是我国散文创作中一条传统的艺术经验。俗话说:“挈领而顿,百毛皆顺。”“文眼”就是那个“领”,它制约着一篇散文的全局,抓住了它,构思的路子就会豁然通畅。清代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说:“揭全文之指,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必顾之,在篇末则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可谓文眼者也。”此处的“指”即主旨,也就是一篇散文写作的宗旨;顾注则讲的是文气的贯通、呼应、内在联系。文章有了“眼”,题旨才会有隐现,意境才会有虚实,剪裁才会有详略,结构才会有疏密,前注后顾才能浑然一体。是否可以这样说:人  相似文献   

18.
读练提示本单元是本册记叙文的重点单元.五篇课文中两篇是抒情散文,三篇是叙事散文,写作上各有特色.读练的重点应放在《井冈翠竹》《谁是最可爱的人》、散文的特点及抒情散文、叙事散文的区别上.散文的“形散神聚”是个难点.为此,教师引导学生读练要以知识短文《谈谈散文》为统领,紧抠课文的字、词、句和表达方式等基础知识,通过比较阅读和分项练习,提高学生阅读和欣赏散文的能力.教法建议教学本单元(包括知识短文)一般要用十一到十三个课时才能完成任务.但是若采用单元读练设计进行教学,则至多用八个课时就可达到目的.方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课文所选的两篇散文都是当代作家的作品。贾平凹是以写小说见长的青年作家,散文也写得很美。《丑石》这篇作品富有情趣,别具一格,给人以深刻的启迪。秦牧是当代著名的散文作家,他的作品以知识性强,哲理性强,而深受读者的欢迎。《菱角》是秦牧的代表作品之一。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领会这两篇散文时,要注意两位作家不同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20.
凭吊与思索     
汪曾祺的《胡同文化》,是作者为一部叫《胡同之没》的摄影艺术集写的序言,但这序言却没有写成一篇关于照片的说明文字或是胡同回忆录,而是写成了一篇思情并茂的文化散文。新时期文学以来,文化散文悄然崛起,蔚成大观,譬如余秋雨、韩少功等的散文,但这些散文是以理性思辨为主要特征的;而汪曾祺的《胡同文化》则表现出浓郁的感性体验色彩,显示出文化散文的别一种风格。在这篇散文中,汪曾祺用朴素、简练、传神的白描语言,凭借他对北京市民生活和胡同历史的深厚积累与体验,把北京的独特景观——胡同景象与文化栩栩如生地展示了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