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适,蒋介石拟定的抢救名单中第一人1948年1月13日,蒋介石专门派大员飞抵北平劝胡适南下,但胡适以正忙着筹备北大50周年校庆为由不肯南下。第二天,蒋介石又两次亲自打电报催促胡适飞南京,并于14日再次派出专机飞北平,实施  相似文献   

2.
1946年6月,国共内战全面爆发。7月5日,胡适回国抵达上海,7月29日回到北平,9月20日正式接任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回国,在知识分子中、在中共方面引起一些反响。胡绳于1946年8月发表《新文化运动的根、枝叶和所需要的阳光——为欢迎胡适先生回国而作》。  相似文献   

3.
佚名 《出版参考》2006,(17):19-20,39
胡适--蒋介石拟定的抢救名单中第一人 1948年1月底,平津形势趋紧.南京方面朱家骅、傅斯年、蒋经国等在蒋介石授意下磋商谋划"抢救"平津学术教育界知名人士的细节办法.12月13日,蒋介石专门派大员飞抵北平劝胡适南下,但胡适以正忙着筹备北大50周年校庆为由不肯南下.第二天,蒋介石闻讯两次亲自打电报催促胡适飞南京,说时间紧迫不容再拖延,并于14日再次派出专机飞北平,实施紧急"抢救计划","抢救"对象首先便是胡适、梅贻琦(清华大学校长),其次是平津的知名教授如陈寅恪、陈垣、毛子水、钱思亮等.事已至此,胡适这才下了走的决心,同时,胡适还力劝辅仁大学校长陈垣,陈垣不走,胡适小儿子胡思杜也表示留在亲戚家.当时胡适想小飞机也带不走多少人就同意了.  相似文献   

4.
胡适一九四九年飞离北京时,留下了一批书信,这些书信以前只在报刊上零星发表过。最近,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组将它系统地整理成《胡适来往书信选》(分上、中、下三册),由中华书局陆续出版,内部发行。书信选包括胡适自一九一五年到一九四八年的一部分电报和信稿、电稿,并在附录中收入了胡适所保存的其他书信、一部分手稿和一些与书信内容有关的有参考价值的文件手稿等。  相似文献   

5.
佚名  李新旺 《出版参考》2006,(6):19-20,39
胡适——蒋介石拟定的抢救名单中第一人 1948年1月底,平津形势趋紧。南京方面朱家骅、傅斯年、蒋经国等在蒋介石授意下磋商谋划“抢救”平津学术教育界知名人士的细节办法。12月13日,蒋介石专门派大员飞抵北平劝胡适南下,但胡适以正忙着筹备北大50周年校庆为由不肯南下。第二天,蒋介石闻讯两次亲自打电报催促胡适飞南京,说时间紧迫不容再拖延,并于14日再次派出专机飞北平,实施紧急“抢救计划”,“抢救”对象首先便是胡适、梅贻琦(清华大学校长),其次是平津的知名教授如陈寅恪、陈垣、毛子水、钱思亮等。  相似文献   

6.
去年10月,台湾开启了三箱材料,发现了一批梁启超、胡适的手稿。这三箱材料是胡适的大儿子胡祖望捐献给台湾中央研究院的。新发现的这批材料,主要是梁启超和胡适讨论新诗创作的往还信件,胡适有关《红楼梦》、《水经注》的手稿。其余为胡适与时人往来书信。其中,梁启超早年读胡适《尝试集》和胡适讨论新诗的函件颇值  相似文献   

7.
1946年6月,国共内战全面爆发.7月5日,胡适回国抵达上海,7月29日回到北平,9月20日正式接任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回国,在知识分子中、在中共方面引起一些反响.胡绳于1946年8月发表<新文化运动的根、枝叶和所需要的阳光--为欢迎胡适先生回国而作>.文章认为,胡适是一个"有贡献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学者",是一个"历史上有功绩,而又不与朽恶势力同流合污的学者","在人民心上总是能保持受尊敬的地位的".  相似文献   

8.
2000年夏季,北京大学图书馆在整理旧藏胡适藏书时,发现了部分胡适手稿和往来书信,本文追溯了当年胡适留在大陆藏书的来龙去脉,对这些“重新发现”的资料进行了介绍,同时对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关胡适资料的整理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档案与史学》1998,(1):28-32,27
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手稿部珍藏的顾维钧文件中,有1938年3月至9月间胡适致顾维钧函五通,为各种胡适传记资料和其他已刊资料所未收录.  相似文献   

10.
1999年1月29日,“容庚先生手稿、藏品捐赠展览”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三楼新辟的馆藏陈列室开幕,容庚先生亲属、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林迪夫、科教图书馆处处长林梓宗以及各界知名人士、学者出席这一隆重而简朴的开幕仪式,开幕仪式由中山图书馆副馆长李昭淳主持,林...  相似文献   

11.
2009年5月1日,哈佛大学开放存取项目推出“探险和发现:近代受资助的探险与科学发现”。在这些新公开的藏品中,互联网用户可以浏览成千上万的地图、照片和出版资料,以及调查笔记、信件。此外,还有一些珍贵的手稿。这些资料都与1626年至1953年间受资助的探险和科学发现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2.
<正>《独立评论》由胡适等人于1932年5月22日在北平创办。胡适任主编,编辑及撰稿人主要有丁文江、翁文灏、傅斯年、蒋廷黻、任鸿隽、陈衡哲等十余人。被学术界称之为"独立评论派"。他们在1932年的9月18日,即九一八事变一周年的国耻日,出版了纪念九一八专号(即《独立评论》第1卷第18号)来纪念这个国耻日。这一期上发表了傅斯年的《"九一八"一年了!》、胡适的《惨痛的回忆与反省》、蒋廷黻的《九一八的责任问题》、费彝民的《看人家怎样应付国难》等文,  相似文献   

13.
2008年9月18日,对于一般人来说,也许是平淡无奇的一天,但对于龙游县档案馆工作人员来说,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在当日举行的书稿捐赠仪式上,县档案馆迎来了开馆以来最重要的藏品之一——龙游本土作家唐朝亮的长篇小说《大庄园》的手稿。现年75岁的唐朝亮先生是龙游新闻界的元老,在退离工作岗位后,他致  相似文献   

14.
杰里米·诺曼是美国的一位书商,诺曼的个人爱好是收藏。然而他的藏品与众不同——以独特的文件、档案为收藏对象,专门收集世界顶尖级科学家的手稿、论文,科学家之间的私人信件及体现高科技发展的原始资料。 盘点诺曼收入囊中的藏品——发现DNA双螺旋结构并获得1962年诺贝尔医学奖的弗朗西斯·克里克……  相似文献   

15.
正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军武力侵占中国东北,并虎视华北乃至整个华夏大地。中国的民族危机急剧加深,社会各界纷纷对国家的命运产生担忧。北平文博界,各机构出于保护文物安全、传承民族文化的目的,着手准备转移安置珍贵藏品。1933年初,山海关陷落,侵略者兵临北平城下,一场声势浩大的"文物南迁"行动正式开始。  相似文献   

16.
欧阳哲生 《历史档案》2007,7(2):118-124
胡适生前刊行的著作主要是一些经他本人编辑或订正的著作,此外尚有许多手稿、私人往来书信、个人的日记和一些档案文献材料,暂时未予出版.胡适去世以后,这些材料陆续整理出版,其方式或直接影印,或经人整理.以下将简述中国大陆、台湾和美国胡适档案文献材料的整理、出版与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17.
1997年岁末,笔者于国内发现一部百衲本《辽史》,其首册目录页之天头,题有一则关于涵芬楼影印元刻本(即“百衲本”)《辽史》版本问题的跋文,全文407字,文末署为:“胡适卅一、十一、廿三夜纽约”。笔者于惊愕之余,追查胡适先生文集、手稿集以及有关先生行年著述  相似文献   

18.
1932年5月,北平的一批著名学者、教授创办了一份政论性新闻周刊——《独立评论》,胡适担任主编。该刊16开本,每逢星期口在北平出版,天津、上海、南京、西安、兰州、武昌、开封、安庆等大城市均设有代订售处。每期约2万字左右,以刊登政论文章为主,同时也刊登杂文、书评、游记、新书介绍等。设有《问题讨论》专栏,组织社会知名  相似文献   

19.
古史辨(第一册)顾颉刚主编,北平朴社,1926年初版一自1920年至1923年,胡适、顾颉刚、钱玄同及持不同意见学者展开了为时九个月的古史讨论,讨论内容于1926年结集为《古史辨》第一册出版,标志了"古史辨派"的正式产生,  相似文献   

20.
在敦煌宝藏发现之初,人们对遗书中各类写本的题记就予以了足够的重视。伯希和向胡适说他当时挑选敦煌经卷的三个标准,其中之一就是看有无题记可供考订。一九三六年,许国霖采用北平图书馆所藏敦煌写卷编成《敦煌石室写经题记与敦煌杂录》,胡适作序称收录的四百多条题记"是一组最有趣味又最有历史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