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刘宇 《煤炭高等教育》2008,26(5):100-102
根据规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是由毕业生、用人单位和高等学校签订的,并作为制定就业计划和派遣的依据。经过几年的实施,该协议书的使用已经被毕业生、用人单位、高校所接受和适应。然而,由于其法律规定的不尽完善,存在协议书的称谓容易与劳动合同混淆等问题,需要对就业协议书的法律性质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必须要有一份由毕业生、用人单位和高校三方签订的就业协议书,以便毕业生能够在毕业后顺利到用人单位报到.然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就业协议书的问题逐渐显现.本文分析了就业协议书的法律性质及作用,并针对其弊端提出了改进建议,进而指出高校就业部门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管理职能逐渐弱化,而教育服务职能成为主导.  相似文献   

3.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际和国内就业机制的改革,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我国正在使用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是计划分配体制下的产物。对就业协议书的法律性质、高校在其中的法律地位,以及违反就业协议书的法律责任等问题,已成为争议的焦点。本文借鉴国外的经验,立足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以下简称就业协议书),是我国就业机制由计划向市场转型中的产物。《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第24条明确规定:“经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后,毕业生、用人单位和高等学校应当签订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毕业生在就业协议书签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签订来源不规范、"跳槽"导致签约的随意性、部分毕业生不履行就业协议的约定、协议书的填写存在漏洞等,以诚信意识缺失为切入点,结合高校诚信教育的现状分析,从加强诚信教育立法建设、丰富诚信教育内容、加强诚信校园建设等方面提出了高校诚信教育制度改革的路径思考。  相似文献   

5.
案例一:武汉某高校2006届毕业生小黄应聘深圳某银行,经过四轮面试,最后和同校其他9位同学入围,但该银行并没有和黄某等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书或劳动合同,而是要求他们于春节后到深圳实习一个月,期满后才可能签订就业协议书和劳动合同,面对一个月的实习要求等不稳定因素,小黄一筹莫展。案例二:高校毕业生小高在招聘会上与广州某负责展览事务的企业达成就业意向,公司要求小高将就业协议书寄给单位,同时要求小高春节后到单位实习,实习期工资为1500元,期满后签订就业协议书。因没有该单位的任何接收依据,小高心里有点不安,而同时另外一家待遇稍差…  相似文献   

6.
签订就业录用协议书后要承担什么责任?   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明确规定了学校、用人单位及毕业生本人三方面的责任、权利与义务,协议书一经签订便视为生效合同,不能随意更改.有的毕业生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后又去联系其他单位,“脚踏两只船“,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这种不讲信誉的人在社会上是不受欢迎的,所以,毕业生应该信守协议.如果万不得已要单方面毁约,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征得原签约单位的同意,经学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批准,并按照有关规定交纳一定的违约金,方可列入就业方案.……  相似文献   

7.
试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法律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业协议书是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与用人单位签订的重要协议,是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的依据,明确就业协议书是录用合同的法律性质,有利于减少违约现象,有利于保护毕业生的权益,更有利于正确适用法律,顺利解决纠纷.  相似文献   

8.
一、就业协议书的概念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和教育部的相关要求,为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面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要签订《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学生签订《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后统一交到学校,由学校按  相似文献   

9.
强化毕业生就业权益的自我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典案例:小汪是上海某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但是身高只有156cm。看到银行、公务员等单位招聘都有一定的身高要求,既感到愤慨又觉无可奈何。在因身高原因丧失了许多很好的就业机会后,她终于于临近毕业时与一家外资的物流公司达成了就业意向。双方签订了《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就业协议书》,协议书约定:小汪毕业后到该公司报到,先进行三个月的试用期,试用期满后签订劳动合同。由于临近毕业,小汪一直忙于毕业典礼,因此双方的就业协议书在单位盖章和小汪签字后没有及时拿到学校进行鉴证登记。八月份小汪凭就业协议书到单位报到时,单位予以接收并安排了大量的工作让其负责。但是在试用期行将结束时,公司以协议书未经过学校鉴证而没有生效为由拒绝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并拒绝承担任何赔偿责任。小汪在与单位交涉无果的情况下,将此事报告给单位所在地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社保局在对公司进行调查后,认为公司的做法确实不符合法律规定,要求其马上与小汪签订劳动合同,并对公司进行了一定的处罚。  相似文献   

10.
小张是武汉某高校2004年新闻专业毕业生,2004年1月与深圳市某私营房地产企业签订就业协议书.约定从事企业内部杂志编辑工作.并从协议书签订之日起开始计算试用期。试用期间,小张工作十分努力,并放弃了其它好几个不错的就业机会。然而到了4月份.单位人事主管却以小张不认同该公司文化为由单方解除了就业协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就业指导目前已是高等学校工作的一部分,而法律指导是就业指导中的薄弱环节,急需加强。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法律指导分为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前后两个相互衔接的不同阶段,那种认为签订就业协议就代表就业的观点是错误的,劳动合同才是真正就业的法律体现。明确就业协议为预约合同,劳动合同为本合同的法律属性,才能处理好二者的衔接。针对就业过程遇到的法律疑难问题,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加强研究与指导,并采取一系列相应措施将法律指导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12.
后劳动合同法时代,应将大学生就业协议制度置于实现社会权、保障民生、促进和谐的理念下反思和重构。就业协议定性为附期限的劳动合同,具有法理正当性和劳动合同法规则依据。现行就业协议制度建立在计划经济的就业体制之上,以劳动关系的行政控制为特征,实现社会稳定,体现国家本位;但无法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市场化、契约化、法治化的要求,将加剧经济和社会的断裂,悖离民生,不利于社会和谐。人们应从理念更新、主体改造、权利义务设计、责任机制和救济机制设计等方面重构就业协议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3.
高校聘用合同中服务期违约的实质是教师流出与高校反流出的权利与权力博弈。约定服务期义务及违约责任的高校聘用合同具有极强的自治性,其性质应为兼具民事合同属性的特殊劳动合同。在理念上遵循“平衡协调”的高校聘用关系调整观,最大限度尊重双方当事人的意思合致。采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优先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补充适用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参照适用的多重调整维度,以公平原则为利益衡量工具,对高校聘用合同中服务期违约行为、责任承担方式及责任限度予以重新厘定,旨在实现教师生存利益与高校期待利益间的协调与平衡。  相似文献   

14.
《劳动合同法》背景下完善高校教师聘任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近<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为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提供了新的工具.在实行聘任制的高校,对教师权益的保护能否与新近实施的<劳动合同法>精神一致,颇受人们关注.广大高校应当趁<劳动合同法>实施的良机,从制度建设、聘任合同、程序规范和权利救济等方面,切实保护高校教师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刘慧频 《培训与研究》2010,27(4):76-79,95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公立高校教师任用制度已由传统的任命制转为现代的聘任制,而聘任合同制度是聘任制的核心。聘任合同是具有公法特性的本质上属于私法性质的人事合同,聘任合同的具体适用目前可以参照《劳动合同法》及《国家公务员法》的有关规定,但最终需要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聘任合同的聘任期限等具体内容不能完全由高校和教师自由约定,须受到法律法规的适当限制。  相似文献   

16.
对上海商学院高职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显示,毕业生就业流向与学校专业设置相匹配;毕业生实际收入和预期薪值基本一致;虽然求职途径多元化,但学校仍然是主渠道;毕业生有一定职业规划意识,但职业成熟度不高。建议:利用政府资源,大力开展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建立专业化职业发展教育师资队伍;加强学生就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建立就业协议制度与劳动合同制度的衔接与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7.
劳动者要获得双倍工资请求权,必须具备两大条件:一是劳动者必须和用人单位已经建立全日制劳动关系。二是用人单位没有与劳动者依法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具体包括三种情形:第一,首次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不满一年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第二应当签订无规定期限劳动合同但没有签订;第三,劳动合同期满后继续用工,超过一个月没有续签书面劳动合同。即使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可归因于劳动者,也不能因此而免除用人单位承担支付双倍工资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8.
独立学院教师聘任合同适用《劳动合同法》,其与劳动合同具有很多共性,加之独立学院性质与教师身份特性,决定了独立学院聘任合同性质为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19.
高校教师聘用制度改革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乔锦忠 《教育学报》2006,2(4):70-73
本文在回顾我国高校教师聘用制度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高校教师聘任制在实行过程中选择短期合同和长期合同的原理,说明了在给予教师长期合同或终身教职中使用“非升即走”机制的原因,指出了实行教师聘任制之后职称评定制度的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