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帕夫雷什中学,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小角落”,它们是校长苏霍姆林斯基精心设计的“教育角”。这些看似无意的设置,恰恰体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独具匠心。这些“小角落”有的是一片草地。有的是废弃的屋舍,有的在苹果树林里,有的在走廊和教室的某一个角落。这些一般不被人们注意的地方,全都被巧妙地利用了起来,成为绝妙的“教育基地”,保护着孩子们的童心、好奇心、神秘感和私人空间,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被熏陶,真的可以说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学校把几片草地和小树林划给了年纪较小的孩子们。  相似文献   

2.
    
老师教给小鼹鼠一个拼音"a",可他学不会。谁都知道这是最简单的,但是再简单的东西也有人学不会,所以鼹鼠爸爸必须带着小鼹鼠到外面去找"a"。早晨,河边有许多晨练的人,有的在跳扇子舞,有的在打太极拳,有的在读书,这些小鼹鼠都看不到,他只听到有人在"啊——啊——啊——",有人在  相似文献   

3.
徐勇贤 《考试周刊》2013,(11):48-49
<正>在我的教室里有这样一个角落,它是那样的特别,那样的具有吸引力。这里的"小书虫争锋"版面上画着56条大小各一、颜色各异的"小书虫"。这是我们班级56位"小书虫"勤奋读书,努力爬行才有的"战果"。每天都会有孩子拿着自己喜欢的彩笔(这是属于他的小书虫的颜色)来到这个温馨的角落饶有兴致地"爬"上一格,因为他又读完了一本书了,这条"小书虫"又长肥了,真是值得骄傲。  相似文献   

4.
网络红人,是泛娱乐化年代里比较尴尬的一个小物种。即使是科班出身的明星们,一对比区别总还是有的,有的人没费什么力气就大红大紫,有的人透支了无数的内涵也不温不火。好在有了网络,于是各种各样的明星"曝光"层出不穷。严格意义上说,这些明星不能算"网络红人",他们也是被逼的。这年头,娱乐圈里的竞争一点也不比找工作的压力小。这也让那些在网上混脸熟的明星们身份尴尬,就好比明清年间的"待职进士",大学扩招年代里的  相似文献   

5.
周芳  卞京  陈晨 《班主任》2011,(6):53-56
由于种种原因,班里有些学生自发形成"小团体"。这些"小团体"有的只讲"哥们义气",经常一起破坏校纪、班规等;有的一个宿舍就成了一个"小团体",干什么都在一起,对班级活动漠不关心;有的甚至拉帮结派,互相争斗,引起很多问题。班级出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处理呢?(网友"小老师")  相似文献   

6.
王安燚 《教育家》2004,(10):52-53
苏霍姆林斯基在当字教师期间,曾写过一千多篇小作。这些小作有的是描写自然现象的,有的是反悔自己的情感和体会的。他说,这些写作“不是为了发表.而是为了教会我的学生使用语言……”  相似文献   

7.
苏霍姆林斯基的"快乐学校"、"蓝天下的学校"似乎没有教什么"有用"的知识. 如果在中国,大概许多家长会反对苏霍姆林斯基,并拒绝将孩子送进这样的学前教育机构的. 其实,苏霍姆林斯基建设的"快乐学校"、"蓝天下的学校"不是表面热闹而实际虚空的学校.在那里,苏霍姆林斯基最关注的不是让小孩子死记硬背所谓"知识"或者"大道理",他最关注的是小孩子们充实的生活和快乐的成长.  相似文献   

8.
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这是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老师"奉命而教",学生"奉命而作",导致学生作文的内容有的不真实,说假话;有的不具体,说空话;有的缺乏真情实感,说套话。基于作文教学的现状,我在教学中注重了三"重"。  相似文献   

9.
战疮记     
一年四季中,我最讨厌的就是冬季了。因为每到冬季,我的手上便会长出一个个"小饼子"(冻疮),这些小"饼子"有的还会发酵成"小馒头",这些"小饼子"、"小馒头"让我每个冬天都很难过。于是一到冬季,我家就会"全家总动员",演出一场旷日持久的战"疮"记。  相似文献   

10.
<正>曾经听到这样一件事情:幼儿园里,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0",问班上的小朋友:"这是什么?"结果,小朋友们的答案花样百出。有的说是"鸡蛋",有的说是"气球",有的说是"泡泡",还有的答是"葡萄"……同样的符号,在大学校园里,高学历的学子们均回答:"这不过是个零。"这种单一的、毫无争议的答案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们的回答相比,似乎缺少了灵性,缺少了想象力,也缺少了一点思维的个性。作为一名基础教育者,我陷入了思考:人之初,本来是充满个性  相似文献   

11.
苏霍姆林斯基说,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更多的学校认识到了阅读的重要作用,开始做出了切实的努力.有的创建"书香校园",有的开设"国家启蒙"课,有的进行"阅读中外经典,享受读书乐趣"课题实验,还有些学校开始每年免费为教师订阅报刊.为教师免费订阅报刊既是一种"教育福利",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但在实际操作中,有部分教师订阅时"随意",使用中"无意",最终导致校方的"好意"变成"失意".如何优化管理教师的报刊订阅,使之真正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笔者认为,关键是要落实好"择、读、研、用、投"五字方针.  相似文献   

12.
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刻不容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了解,学生仅仅因为一点小的过失就遭受教师惩罚的事经常在学校发生:有的罚"吃苍蝇",有的强迫学生互打耳光,甚至有的还往学生脸上刺字……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古人也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这些事件触目惊心,令人不得不去深思:有些教师到底怎么啦?  相似文献   

13.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对于学生来说,每一个小小的"发现",都是通过自己的细心观察获得的.所以在学生心目中,这些小"发现"要比勘探者发现沙漠里的"绿洲"还要可贵.作为教师,一定要珍视孩子的小"发现",这样他们才会为之鼓舞.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应着力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善于发现别人不曾看到的"新大陆",成为快乐的"发现者".  相似文献   

14.
游过长城的人,在一起谈论长城,有的说"长城真雄伟",有的说"长城真古老",有的说"长城真奇妙"。这些都是人们游历  相似文献   

15.
张日才 《中国教师》2010,(Z1):277-277
<正>我们这些做老师的,以前都是做过学生的。不多年前,我们的老师在黑板上用一支小小的粉笔演绎的精彩至今记忆犹新。但电脑在校园中的涌现猛然改变了这一切。如今的课堂,有的黑板被投影幕遮去"半壁江山",有的一节课下来却没留下只言片语,有的可有可无地留下些象征板书的"板书",有的歪歪扭扭地留有几行文字。  相似文献   

16.
这篇文章在对校长、对教师和对学生这几个方面都提出了一些发人深省的观点。比方说:"校长不是官,应该是一位学者",并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提出"应让学校硬件软  相似文献   

17.
<正>不管是班里,还是院子里,你身边是否总有个能"一呼百应"的孩子王?他们有的喜欢没事找事"瞎折腾",有的却喜欢带领小伙伴去做些蠢萌的事,有的还能在学校当个"风云人物"……想知道这些孩子王们通常会捣鼓些什么"游戏"?那么就跟着小编来看看你有没有"中枪"吧!黑游戏:防不胜防参与角色:孩子王和老师游戏故事设定:班上的物理老师总喜欢对成绩不好的同学冷嘲热讽,大家都不喜欢她。这学期班里来了位插班  相似文献   

18.
家教名言     
在实际生活中,可以强迫孩子做某种事情,然而迫使"做个好孩子",这是不可能的。——苏霍姆林斯基  相似文献   

19.
正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我来了!在七月份,我和老师、同学一起去新加坡"留学"了,这是我第一次离开爸爸妈妈,外出"留学"。"啊!终于到了!"一阵阵吵闹的声音把正在睡梦中的我一把拉了起来,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有的盯着"小银幕",似乎里面会跳出人物一样;有的与同学有说有笑;有的趴在窗户上,看那蔚蓝色的天空;有的在津津有味  相似文献   

20.
<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些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就出现学业落后、成绩不良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小学的时候,没有把那些好像是知识的‘地基'的基础知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达到牢记终生的程度。"这些后进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学习积极性越来越小,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最终导致学习兴趣荡然无存。苏霍姆林斯基通过实践证明,改变后进生的方法,"最有效的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