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温总理,你会武术吗?”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从“温总理,你会武术吗?”这一美国学生提问出发,简单阐述了武术作为中国文化商标的特殊意义,全面地对武术教育,特别是学校体育教育中的武术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了一些改革的初步宏观设想。: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学、文化学等研究方法,对中国国家形象、中华武术文化的价值观及其在国家形象塑造方面的功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索和研究。研究认为:中华武术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是一个能够诠释中国“和平崛起”、展示中国形象的标识;是一个西方人体验中国与观察中国的视闽,也是一个打造中国国家形象的利器与品牌。文章最后指出:中华武术在对外文化交流上理应承担起塑造“中国形象”的历史使命。我们不仅要让西方人看到神奇的武术技术,更要让西方人通过武术这个中国符号尽可能看到一个想象之外的真实中国。  相似文献   

3.
杨浩 《体育教学》2008,(2):62-62
镜头一:2004年全国人大代表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读了一封美国小学生给他的来信,里面有一个问题是:温总理,您会练武术吗?显然,在外国人眼里,可能我们中国人应该都是会武术的,武术也确确实实是我国的国粹。  相似文献   

4.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结束后的中外记者招待会的开场白中,透露了此前曾有美国堪萨斯州托皮卡(TOPEKA)市州府中学生向他提出了“会不会练武术”的问题。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两会前的节目预告中,发布了该台届时将现场直播温总理会见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的消息。这所学校收听到这条新闻之后,非常感兴趣,便在学生  相似文献   

5.
武术的文化进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武术由一项原始格斗技术发展成文化载体的演进历程进行研究。认为:先秦文化的繁荣使武术初具文化特色;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的宋明理学的世俗化,促使武术成为成熟的文化载体,具有多方面文化特色;西方文化及竞技体育改变武术发展中的不良趋向,但降低了武术的层次。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存在的基于自身文化传统而对“他者”文化产生的与其文化本质不相符的解读是在所难免的。当今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重振文化的辉煌,改变近代以来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单向透支”和“文化赤字”现象十分必要。武术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象征性符号,在近代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中,受“文化误读”的影响,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其结果的历史意义需要我们进行及时的反思,以利于其今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浅谈武术文化对人格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武术文化是以武术为载体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是不同于西方竞技体育的文化,是在中国特殊历史文化环境中孕育产生的。文章通过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从武术文化中的武术技击内容、武德以及武术的美学等几个方面来浅析其对人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1引言上海体育学院武术系邱丕相教授在《"温总理,你会武术吗?"引发的思考》一文中指出:由于多年来我们理论上未能有效地区分开竞技武术与学校武术的差异,实践上也多以武术训练法代替武术教学,从而形成了"基本功—规范化套路"的武术教学模式。而这一模式主要以"教师"或"教材"为中心,但学生——学习的主体却一直未能成为武术理论和实践关注的中心。因此,导致学生对武术课缺乏应有的学习兴趣和武术课在学校体育中名存实亡的原因是武术课自身的问题。另外,不当  相似文献   

9.
于志钧  于敏 《武当》2003,(5):30-32
中华武术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功夫,它给人的观感是“神”而“玄”,俗话说,就是“神乎”,“玄乎”。我们曾看到过一些武术表演,一掌把人打地跳起来,飞出十来米远,打地真漂亮。可是,当人们冷静下来,又觉得“太玄了!”于是就怀疑“这是真的吗?!”西方人大概也是出于这种心境。一位中国医生到美国教授过太极拳。他说:太极拳的健身养生价值,美国人是接受的,然而他们不相信太极拳能对付  相似文献   

10.
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龙离开我们已经30多年了,但他在武术上的成就和影视上的非凡业绩让很多人望尘莫及。他不仅是一位才华卓著的武术家,更是一位哲人,对中国的武术和传统文化提出了自己精辟的见解,他的伟大之处在于用西方的理念解读了古老的中国武术,也让西方的牛津词典里多了一个“功夫”的词汇,代表了东方文化的尊严。  相似文献   

11.
柳彤  贾瑾新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1,(1):134-134,147,150,156,161
作为源自生活的中华民族传统特色文化,太极拳文化以其极具代表性、特殊性、全面性的特点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追求和谐的大国形象。为了使大众对太极文化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太极拳文化进行了一定分析。主要结论:太极拳文化既是中国的国粹,又是一项特殊的身体文化,还是一种全面性的文化;太极拳文化推崇“和谐之道”,并传播和谐思想;太极拳文化的发展对促进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建议: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借助新媒体和网络传播来大力宣扬文化内涵极为丰富的太极拳文化;大力发展太极拳文化产业;借助“孔子学院”平台宣扬太极拳文化,开设太极拳文化课程等。  相似文献   

12.
论斯泡茨文化与体育文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体育文化(physical culture)属于广义文化,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和传统性,斯泡茨文化(sports culture)则属于民办文化,具有全球统一性,两者既有同一性或共同性,又有重要的差异性。弄清两者的辩证关系,是体育理论研究的核心,也是国家体育决策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和谐”文化及文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拳不但具有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延年益寿的功效,而且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太极拳在传承过程中,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随着太极拳文化的普及和发展,必须加强太极拳文化的自身建设,加强太极拳与相关学科的渗透,加强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同时加强太极拳文化的产业化发展以及太极拳文化的全球化发展,实现太极拳文化的产业化、大众化和国际化。  相似文献   

14.
试论校园文化与体育文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通过对校园文化与体育文化理论上的分析论述,加深了对这两个新兴文化名词内涵的认识,从而有利于摆正校园文化和体育文化地位,使之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体育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文化的表现形式。通过对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研究,进一步了解和加深这二种文化名词内涵的认识从而有利于摆正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地位,掌握其内容、特征和文化功能,使其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阐述了中国武术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相关历史背景,分析了中国武术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历史发展情结,展望未来中国武术文化融入奥林匹克文化可能性,旨在为后奥运时代中国武术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7.
论斯泡茨(SPORTS)文化与现代奥林匹克文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韩丹 《体育与科学》2000,21(1):17-22
现代工业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相适应的斯泡特(Sport)娱乐活动,形成了斯泡茨(Sports)文化体系;斯泡特活动的世界性发展,又产生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已经成为一种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形态,就是现代奥林匹克文化。  相似文献   

18.
山文化在传统文化的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都有着深刻的影响。而个性、品格、精神、情怀、智慧文化是山文化的核心。文章从山文化的视角,就山文化的个性、品格、精神、情怀、智慧文化五个方面,解读了山文化与传统武术的内在联系;探析了山文化对传统武术的影响,揭示了山文化对传统武术的发展产生的重要作用。这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维系民族传统武术的长足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杨爱萍  侯纪润  王巧英 《收藏》2007,(11):93-93
有关猪的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在新石器时代它就走入了人类的生活。猪体形硕大,骨少肉多,是人类上乘的食物来源,且其食谱庞杂,好畜养,所以是人类最早驯的动物之一。在内蒙古放汉旗发现的公元前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兴隆洼文化中就有人猪合葬的现象。在甘肃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墓葬中,也有用猪随葬的实例。  相似文献   

20.
太极文化和瑜伽文化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极和瑜伽共同作为东方文化的智慧结晶,是东方文明的经典和浓缩。通过二者文化的对比,于异同之处进一步认识太极和瑜伽,更进而了解和触摸到中国和印度的传统文化,目的在于通过对太极文化和瑜伽文化的内涵思想的深入分析,全面认识这两种文化。以期能为其传承、发展和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