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战国时期,秦国认识到六国统治者的短见和相互之间的不信任,充分利用当时的间谍战思想和人才,积极开展间谍战,瓦解六国之间的合作,破坏各国的君臣关系,使其自毁长城,终于实现称王的目标。秦国的间谍战加快了秦统一六国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战国时代,秦、楚、齐、燕、赵、韩、魏七国争城夺地,连年混战。那时秦国最强大,时常攻击六国。因此,屈原联络六国,以合力对付秦国。怀王十一年,屈原的外交战成功了,怀王成了联盟的领袖。然而。楚国以公子子兰为首的一班贵族,常在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怀王对屈原渐渐不满起来。秦国的间谍把这一情况报告给了秦王,秦王忙召相国张仪商量。  相似文献   

3.
人文知识     
篆书一般分大篆和小篆两类.在文字学著作中,大篆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指所有的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和其他古代字体;狭义的指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文字.大篆一般以籀义、石鼓文为代表.小篆是秦始基统一六国后采用的文字.秦始皇统一中国,发布了"书同文字"的命令.当时官书浩繁,而"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秦始皇一天要看一百二十斤竹木简写成的官文,而且有许多字各诸侯国各有不同写法,统一文字势在必行.小篆就是以大篆为标准,废除六国文字中与泰国不同的文字,由丞相李斯加以整理、简化,做到字有定型的.统一后的字形略长而整齐,笔画圆匀秀美.代表作品有李斯的《泰山刻石》唐李阳冰的《三坟记》等.  相似文献   

4.
孙佳 《考试周刊》2009,(12):236-237
商鞅变法对战国时期的秦国有积极重要的意义。商鞅变法的成功,使原来比较落后的秦国一跃成为战国时代最先进的强国,为日后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而商鞅在这次变法中的个人作用保证了变法的成功。本文试对商鞅在变法中的个人作用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5.
战国后期,300多个诸候国大吃小,强吞弱,最后只剩下韩、魏、赵、齐、楚、燕、秦七国了。而此时,由于秦国自商鞅变法起,社会变革比较彻底,建立了比较巩固的中央集体制封建政权,整体国力比其他六国都强。正如李斯在秦始皇即位时上书所说:“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埽除(像扫除灶上的尘土一样),足以灭诸侯、成帝业。”(《史记·李斯列传》)如此,最终灭六国。统一中国的任务就自然而然地落在秦国身上了。而在这个过程中,出生在当时频阳东乡也即今陕西富平美原镇千13村的王翦,身为秦王政魔下的大将,统军征战,战功赫赫,贡献最大,可以说是秦代之开国勋臣。  相似文献   

6.
“仓中鼠”哲学的悲剧──读《史记·李斯列传》张永刚(河套大学文科部)秦始皇兼并六国。一统天下,成就帝王大业,李斯自然功不可没;秦国"严威酷刑",民不聊生,以至二世而亡,李斯也实在是罪责难逃。至于李斯本人,最终落得受五刑之祸,灭三族之灾的悲惨结局,尽管...  相似文献   

7.
战国时期赵国参与了山东六国的合纵抗秦战争,到了战国后期,赵国成为唯一能与秦国相抗衡的国家,多次组织六国抗秦活动并发挥重大作用,赵国的积极反抗延缓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步伐,影响甚至决定着战国后期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8.
李斯是战国时期楚国上蔡人,年轻时做郡中管文书的小吏。一次,李斯见到吏舍厕所中的老鼠多吃秽物,又常受人、犬的惊扰,而谷仓中的老鼠都吃粮食,并住在廊之下,安然自得,因此感叹说:“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①这种以生活环境决定人生价值的观点、促使他去追求能享有荣华富贵的美好处境。李斯看到秦国历来争战获胜,兵强海内,威行诸侯,料定不久的将来,秦国必将吞并六国,称帝而治。秦国是李斯理想的“粮仓”。李斯认为人生在世,“诉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  相似文献   

9.
蔡礼彬 《天中学刊》2001,16(1):98-100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由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功利主义的习俗,实行"择勇猛者而立之"的君主继统制度,用赏与罚的手段来推行尚军功以及注重实际能力的人才选拔方式,这对于秦国的发展强大乃至最终统一六国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关于李斯     
初中历史课本的好处是简约 ,遗憾则是简单 ,对人物或事件的认识不够全面。譬如李斯 ,我久来觉得他真是了不起 ,你看他 ,帮着秦始皇统一六国 ,明法度 ,定律令 ,同文书 ,设郡县 ,且还是秦时惟一的大书法家。我对他的佩服不在秦始皇之下。秦始皇以野蛮的武功发家 ,而李斯以才名留世。但后来 ,特别是在读了《史记·李斯列传》之后 ,就觉得有些人的美名往往是占了第一印象的便宜。且说李斯。他首先是个识时务的俊杰 ,在所谓的战国七雄里面看好秦国。事实证明 ,他的判断是正确的。其次 ,也是最根本的 ,他一辈子的理想不过是由“厕中鼠”变成“仓中…  相似文献   

11.
战国末期,群雄并起,诸侯争霸。远在西方的秦国招贤纳士,一批有识之士纷纷登场亮相,李斯就是其中的一位。他辅佐秦王赢政,结束了分裂割据、诸侯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在秦始皇显赫一世的历史功绩中,李斯功不可没。长期以来,人们对李斯的评价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12.
秦未统一中原之前,素有招徕、引进其他各国人才的传统。从秦穆公时起,关东六国就有许多人在秦出将入相,更张变法,大大增强了秦的综合国力。至战国末年,秦已取得对各诸侯国的明显优势,一些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更是纷纷前来投奔,梦想着“朝为布衣、夕为将相”式的飞黄腾达。在这些人中,有一个在秦帝国短祚的历史中扮演过重要角色的人物——李斯。 李斯从荀子学成后,于公元前247年,“西入秦,会庄襄王卒,乃求为吕不韦舍人”。在秦国的政治斗争舞台上,开始了对于权力的角逐。由相府的舍人,而郎、而长史、而客卿、而廷尉,统一全国后,被始皇任命为丞相,位列三公,显赫一时。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李斯从一个闾巷布衣,终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实现了孜孜以  相似文献   

13.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中国历史》第一册 ,将第 12课的课题标为 :“秦始皇统一六国。”一些论著也有这样的提法。我认为这种提法不够确切。秦朝是在秦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秦朝未建立前 ,秦国的国君同“战国七雄”的其他六国一样 ,均称王。公元前2 46年 ,秦庄襄王死 ,嬴政即位为秦王。秦国经“商鞅变法”到战国后期 ,其军事和经济力量都超过了其他六国 ,具备了统一中国的条件。嬴政即位后 ,顺应历史发展 ,加紧了兼并六国以实现海内统一。从公元前 2 30年到公元前 2 2 1年 ,经过10年大规模的征战 ,秦国先后灭掉了韩、赵…  相似文献   

14.
读李斯传 [唐] 曹邺一车致三毂,本图行地速。不知驾驭难,举足成颠覆。欺暗尚不然,欺明当自戮。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不见三尺坟,云阳草空绿。《李斯列传》比较详细地记叙了秦代政治家——李斯,战国末期入秦后,如何从一个吕不韦的舍人,逐渐晋升为秦国丞相的历史。其中既记载了他如何协助秦始皇迅速统一六国、焚书坑儒的史实,也记叙了秦始皇死后,他怎样追随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秦始皇的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以及他本人被赵高所杀未得善终的  相似文献   

15.
李斯是秦代著名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在帮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中,起了重大的作用;秦统一后,李斯辅佐秦始皇,为健全和巩固封建性的中央集权制度,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能明其画,因时推秦,遂得意于海内,斯为谋首,作《李斯列传》。”可见,司马迁对李斯的历史功绩是给予了充分肯定的。李斯的业绩与秦始皇相始终,在除旧布新的激烈斗争中,李斯所表现的卓越政治远见和大刀阔斧,锐意改革的才能,为秦始皇肯定和支持,秦始皇的建树和李斯的政治活动是分不开  相似文献   

16.
秦国统一山东六构亡的关键因素是吸引和重用外来人才的优良政策和传统,而六国衰亡的关键也在于缺乏连续的吸引和重用人才的政策和传统.  相似文献   

17.
韩非(约公元前280—233年),战国末期的哲学家、思想家,法家杰出的代表人物.出身于先秦韩国皇室,与李斯同为荀子的学生.当时秦国已成统一之势,战国六雄已是强驽之末,积弱的韩国更是不堪一击.韩非死时离其祖国的灭亡不过三年,离秦始皇统一中国不过十二年.他曾上书韩王、提出变法图强的主张,但未被采纳.韩非虽具有过人的政治才华,此时却也无力回天.加上他有口吃的毛病,于是便退而著书,从理论上进一步阐发革新政治的重要性.他的著作传到秦国,秦始皇看到后赞叹不已,甚至说:“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后来竟以武力胁迫韩王派韩非去泰国.不久,被李斯、姚贾诬陷,毒死狱中.其著作保存在《韩非子》一书中.  相似文献   

18.
吕不韦新论     
吕不韦以商人的投机心理涉入秦国政治,帮助子楚取得了秦国王位,并辅助秦国两代国王治理国家,为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吕不韦为秦国作出了重大贡献,却遭杀身之祸,并被历代史家所贬低。尽管他在个人生活上存在污点,但他仍不失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  相似文献   

19.
(一)科学技术和通信联络手段的迅猛发展,使现代间谍战变得异常纷繁复杂.如同现代战术往往渊源于古代战术那样,现代的用间之法,也往往是由古代间谍计发展起来的.中国古代的用间谋略极其丰富.举世闻名的《孙子兵法》,曾精辟论述了在战争中使用间谍了解敌情的重要性,并阐明了间谍的种类、使用原则和方法.《水浒》里对"细作"即间谍的描写,便是古代这种用间谋略思想成功的艺术体  相似文献   

20.
李斯是秦代的风云人物.在统一六国和创建秦朝的历史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他的荣辱进退与秦王朝盛衰兴亡有着紧密的联系。李斯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但最终又以悲惨的结局收场。该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李斯的悲剧人生.总结历史教训,并以此管见知识分子在政治舞台上的命运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