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我国现代著名小说家和散文家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是一篇情文并茂状物抒情的散文。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描写细腻,蕴含深情文章一开头,作者就对一树让人心醉的紫藤萝花进行了生动细腻的描写:“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  相似文献   

2.
《紫藤萝瀑布》是当代女作家宗璞的一篇借景抒情散文。宗璞一家,在“文革”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此文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家庭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永恒。文章先从紫藤萝炫人眼目的美丽写起。盛开的藤萝,像辉煌的淡蓝色的瀑布,“在流动,在欢笑”,“在和阳光互相挑逗”,仿佛是有了生命。藤萝盛开着,尽情绽放着自己的生命。虽然是静静的,但那挨挨挤挤的繁盛让人觉得它们在骄傲而坦荡地为自己美丽的存…  相似文献   

3.
正散文意蕴丰厚、益智陶情,凡是优美的散文作品,无不涌动着作家对生活和人生的深层感悟。七年级语文(上册)中的《紫藤萝瀑布》和《济南的冬天》两篇散文异曲同工,作者精心设计景物构图,佳句点缀一气呵成,那种"韵外之致"的意境让人掩卷沉思,情感的泉水似涓涓细流沁人心脾。读着宗蹼的《紫藤萝瀑布》,仿佛在你面前,呈现出一条紫色的瀑布,色彩绚丽,幽香缭绕,如"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  相似文献   

4.
教材分析:《紫藤萝瀑布》是宗璞写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此文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积个人悲痛和历史阴霾于心中,在庭院中偶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命之美好和永恒。作者生动地描写了紫藤萝,赞美了生命的顽强和美好,抒发了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思想感情。如何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是本文教学成败的关键。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几乎谈不上人生经验,对生活的感悟又少,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对散文的阅读与赏析仅仅停留在小学阶段问答式、  相似文献   

5.
《紫藤萝瀑布》是一篇极为精细的工笔画,仿佛在你眼前就展现出一条紫色的瀑布。绚丽的色彩,拽动你的目光;郁郁的幽香,缭绕在你鼻前……  相似文献   

6.
《紫藤萝瀑布》是一篇借号抒情、托物言志的散文。文章情绪流露自然,运用移情、象征、虚实结合、引例高度概括等表现形式,通过心境与物境的交融,物象与意象的替换,写景抒情,表现了作者由“焦虑和悲痛”转化为获取新生的信心和力量的情感变化过程,表明了作者对于生命之美在于能超越各种不幸,并主动汇入生命的长河中积极进取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7.
文本探究: 《紫藤萝瀑布》是一篇状物散文。状物散文是以某一种物件为表现主体,通过对物件的描摹刻画来传神写貌,从而达到托物言志、状物抒情的写作目的。这类散文的所写物件很宽泛,可以是自然界的植物、动物,也可以是人类世界的各种器物等。《紫藤萝瀑布》就是一篇以写蔓生植物为主的状物性散文。它描写了生机盎然、洋溢着生的美丽和喜悦的紫藤萝花,回忆花曾经遭遇过的劫难,再写花的兴盛。在花盛和花衰的形象对比和映衬中,表现出了作者赞美生命的美好、期待生命的永恒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8.
《紫藤萝瀑布》是女作家宗璞的散文精品。作者将一株盛开的紫藤萝化作一条瀑布,把每一朵小花比成一只只“张满了帆”的生命航船,“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从而构成一个耐人寻味的意境。全文分四部分。开篇(第一部分)“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大有异军突起  相似文献   

9.
《紫藤萝瀑布》被收录于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是一篇语言简练、意境优美且富含了丰富人生顿悟的哲理散文。文章在写景抒情和悟性悟理方面都做到了浑然一体。它不仅能让我们直观感受到紫藤萝美、语言美,更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之美。一、融入生命的藤萝《紫藤萝瀑布》是托物言志类文  相似文献   

10.
散文《紫藤萝瀑布》是一篇充满诗意美的好文章。散文的诗意美 ,应该是散文中的自然景物理想化的最高境界 ;诗意美的散文 ,应该像许多诗歌那样 ,有着美丽丰富的意象 ,含蓄隽永的思想 ,充沛细致的情感 ,精练流畅的语言等要素。散文同其所具有的诗意美的关系 ,犹如苹果同其汁液、织物同其纬线的关系一样———苹果和织物的品类不同 ,其汁液和纬线的“诗意”也就有异了。因此 ,不同的散文 ,其诗意美也是独特的“这一个”。《紫藤萝瀑布》的“这一个”主要体现在意象的美好和思想的隽永这两个要素上。《紫藤萝瀑布》的意象 ,新颖独特 ,美丽动人。…  相似文献   

11.
阅读能力强的人,一下子就能抓住文章的阅读要点,找到解读文本的钥匙。因此阅读教学培养阅读感点很重要。我觉得从以下几方面培养阅读感觉。一是找主旨句。《紫藤萝瀑布》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散文,作者偶见一树盈开的紫藤萝花,心中的焦虑悲痛化为精神的宁静,  相似文献   

12.
[教学设想] <紫藤萝瀑布>入选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一单元,是一篇语言精美、意蕴丰富的散文.一树盛开的藤萝让"我"驻足观赏、浮想联翩,原来的悲痛和焦虑化为宁静和喜悦.紫藤萝是怎样一种花?  相似文献   

13.
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是本单元的点睛之作,可作为写景状物散文写作的范例。读的目的是为了写,这篇写景状物的文章,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可谓是散文写作的典范,以下几点值得好好借鉴——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散文,常见的方法是从景语和情语之间的关系入手,在“物”与“我”之间发现契合点。如何从“物”抵达“我”,如何在“物”和“我”之间建立有效的关系,是散文解读需重点着力之处。以《紫藤萝瀑布》为例,探求作者的独特经验是如何折射在“物”与“我”之上,建立“物”与“我”之间的关系,尝试在物、情、理之间找到一条合适的路径,为散文阅读教学打开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刘春明 《语文天地》2012,(16):25-26
《幽径悲剧》是季羡林先生的一篇带有悲情色彩的凄美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北大随园中的一棵古藤的命运,折射出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时代悲剧、社会悲剧,表达作者永不放弃揭露假恶丑、维护真善美的决心。《紫藤萝瀑布》是散文家宗璞的一篇内涵丰富、借物抒情的优美散文。作者通过描述紫藤萝,由物及人,从紫藤萝的命运联想到人的命运、生命的价值,引发生命的思考。将《幽径悲剧》与《紫藤萝瀑布》两篇文章比较阅读,可以得到很多收获。一、比较物象意蕴文章本天成,万物皆有情。两篇文章都是选取北大燕园中的"藤萝"这一物象,运用"以小见大"、"借物抒情"的手法,将一个大命题寓  相似文献   

16.
一、导入新课。 师:记得初一时学过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吗?孔子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你能说说从那篇散文中学到了什么吗?  相似文献   

17.
《紫藤萝瀑布》是苏教版八下第一单元“咏物抒怀”第五课,作者宗璞,当代作家.本文作者在面对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由此生发出对生命的感悟,从悲痛的迷茫中坚强地走出来,迎接新生活,拥抱生活的决心;它是一首状物抒情诗,更是一篇珍爱、赞美生命的佳作.所以,本人在教授本文时紧紧把握这两点,从听、读、品、悟、写五个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赏析文本,升华主旨,最后拓展训练达到学写结合提高能力的目的.以下就是本人上课实录,请大家指导.  相似文献   

18.
丁锋 《文教资料》2009,(7):129-131
<紫藤萝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既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生动教材,又是一篇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优秀散文,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难度较大.本文作者在教学中有意借助多种手段进行难点突破,联类感悟,以写促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朱海珍 《阅读与鉴赏》2010,(6):43-43,51
散文如同天地万物一样.有着各式各样的美,而其最高、也是最难达到的境界则是自然与平常。从《紫藤萝瀑布》一篇看宗璞散文的特色,具有“自然美”的语言,咏平凡之物的“形”;其浓郁的人文精神.表现出超越物外的“神”.折射出女作家的“平常心”。  相似文献   

20.
《紫藤萝瀑布》是著名女作家宗璞于1982年所作的散文.课改之后,语文教材虽经历多种变革,但各种版本教材基本都选编了这一篇目.文章表达了作者重见紫藤萝盛开而引发的对生命的感慨.全文景物描写细腻精美,文字简洁凝练,情感抒发及主旨表达含蓄委婉.这篇写于20世纪80年代的散文,如同一幅精美的画,一首深沉的歌,带着浓郁的时代气息,给人以美的享受,更带给人意味深长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