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图书馆学本土化是图书馆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这是由图书馆学的个性化特征决定的。文章阐述了中国图书馆学人对图书馆学的诸多创造性贡献和中国图书馆事业具有的一些重要特征,浅谈了作者对图书馆学本土化研究的一些想法。参考文献2。  相似文献   

2.
董明道是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致力于宣扬图书馆价值与理念,探索图书馆组织与经营法,在图书馆学研究方面有所建树。他热爱图书馆事业,长期主持南开大学图书馆、西南联合大学图书馆、北京矿业学院图书馆工作,敦本务实,治馆有方,在馆藏建设、目录编制、读者服务、图书馆管理等方面成绩卓著,为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参考文献52。  相似文献   

3.
1920年举办的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图书馆学讲习会是首次全国性、大规模的图书馆员职业教育活动。会议为发展图书馆教育就尽快组建全国性的图书馆协会达成了共识,为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开创了一种良好的范式,加速了中国新图书馆事业的现代化进程,是新图书馆运动的一个重要的转捩点;会议催生了一批重要的图书馆学著作,对中国现代图书馆的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形成了官府图书馆、私人图书馆、书院图书馆与寺观图书馆等四大类型的图书馆,图书馆事业曾经一度达到了同期西方望尘莫及的水平。在长期的图书馆工作实践中,诞生了基于"图书整理"与"图书管理"的古代图书馆学理论体系,也形成了以"校雠学说"为核心的文献学学科群的发展趋向。充分挖掘与全面继承古代优良的图书馆学学术思想,既是中国图书馆学本土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又是世界图书馆学多元化发展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历史研究方法,从国际图书馆和图书馆学交流的角度,阐述中国图书馆学国际化和国际图书馆学中国化的发展变化历程,认为近一百年来中国图书馆学思想发展的成就主要集中在国际图书馆标准的中国化、国际信息技术的中国化和国际图书馆理念的中国化三个层面,建议中国图书馆学研究应该在国际上积极发出中国声音,宣传中国图书馆学思想,推广中国图书馆界的创新,共同促进全球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参考文献12。  相似文献   

6.
20世纪是中国历史浓墨重彩的一页 ,2 0世纪是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史上风云际会、波澜壮阔的重要时期。2 0世纪中国图书馆完成了从封建藏书楼到现代图书馆的过渡 ,实现了从传统图书馆到现代图书馆的转变。 2 0世纪也是中国图书馆教育和图书馆学发展的黄金时期 ,从 192 0年我国第一所图书馆学专修学校武昌文华图专的创立到现在图书馆学从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的各种层次齐备 ,教学点遍布全国各地 ;图书馆学研究从基础理论到文献标引文献检索、文献资源建设、图书馆科学管理、图书馆咨询、图书馆读者工作、图书馆现代技术 ,形成一个庞大的学科…  相似文献   

7.
刘应芳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9):145-148
沈祖荣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也是推动图书馆事业本土化的先驱。为解决中国图书馆建设中的实际问题,沈祖荣提出图书馆学本土化的理念,并在图书分类、编目、图书馆专才教育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探索和实践,对中国图书馆学本土化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是我国图书馆学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图书馆学思想具有古典特征、外来特征和中国化特征。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思想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又催生了中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兴办,促进了图书馆学术研究的繁荣,推动了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历史和社会等种种原因,民国时期的图书馆学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图书情报工作》2012,56(13):147-147
“西学东渐”曾在近现代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客观上推动了近现代图书馆的嬗变以及现代意义的中国图书馆学的建立。如何合理借鉴、移植、消化国外图书馆学的思想理念、方法工具和学科实践,增强国际化视野,在开放、吸收国外图书馆学研究精髓的同时,中国的图书馆学如何实现本土化,  相似文献   

10.
“西学东渐”曾在近现代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客观上推动了近现代图书馆的嬗变以及现代意义的中国图书馆学的建立。如何合理借鉴、移植、消化国外图书馆学的思想理念、方法工具和学科实践,增强国际化视野,在开放、吸收国外图书馆学研究精髓的同时,中国的图书馆学如何实现本土化,  相似文献   

11.
刘亮  杨玉麟 《图书馆》2011,(3):64-67
民国时期是我国近代图书馆学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30年来,相对于图书馆学整体研究的繁荣,有关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思想的研究就显得薄弱一些。本文对30年来有关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思想的研究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和概述,力图全面展现这一时期有关民国图书馆学思想研究的概况和脉络。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了伟烈亚力的生平以及他在华创办的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图书馆,该图书馆作为当时中国境内最好的东方学图书馆在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变革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它带来了新型的管理方法,同时它是中国最早使用目录卡片的图书馆,在中国图书馆事业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吴稌年 《图书馆》2011,(6):32-36
中国近代社会在1912年正式确定了社会教育的隶属地位。中国近代图书馆是在"社会教育"的氛围中发展的。"新文化运动"开展后,社会教育运动渐入佳境,"新图书馆运动"的广泛开展,使图书馆真正成为社会教育中的重要机关。文中在社会教育思潮对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影响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李小缘于1926-1927年间发表的三篇论文,研究了公共图书馆的基本性质与特征,以及公共图书馆立法等重要问题,是当时最重要的公共图书馆研究文献。李小缘是中国公共图书馆研究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15.
曹祖彬是活跃在民国期间的一位重要的图书馆学家,在目录学、图书馆学教育、图书馆管理等领域都作出了一定贡献。笔者有缘联系上曹祖彬小儿子曹念燊先生,通过家人口述、查阅人事档案,获知其完整的生平履历,由此解开曹祖彬借调四川省立图书馆、兼职成都中央军校、1947年赴台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去向之谜。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民国图书馆学家及其后裔的口述资料、人事档案在民国图书馆史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国内图书馆学界应加大寻找图书馆学家后人的力度,而档案界也建议适度开放、科学管理,以期嘉惠学林。  相似文献   

16.
刘丽萍 《图书馆》2011,(1):56-58
教会大学图书馆是我国近代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读者服务最早注重开放、公平、共享的服务理念,提倡为读者着想的"以人为本"精神,主张民主开放式的服务管理。这些对中国近现代图书馆的产生与发展起到了启蒙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初创于1924年,并于1928年正式建立的和顺图书馆在民国年间就有“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的美誉,至今仍被认为是我国农村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楷模。她由和顺乡民和华侨自建自管,在经费筹措、馆藏建设及管理与服务等方面都进行了开创性尝试,取得了骄人的成就。时至今日,它的内源发展、需求导向、“有为”服务等经验仍对我国农村图书馆建设具有较强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十年,我国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宣扬公共图书馆精神,开展新图书馆运动,积极推动图书馆权利研究;同时,在实践层面,我国图书馆界深入开展基层公共图书馆调查,积极组织志愿者行动,连续多年为基层图书馆管理者开展义务培训。新图书馆运动使公共图书馆精神与图书馆权利等理念根植于我国图书馆实际工作中,对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流动图书馆建设对于解决西部贫困地区图书馆服务网点不足、知识资源不足、贫困人口看书难等问题的重要作用。提出应将流动图书馆建设纳入西部经济文化建设规划.并就西部贫困地区流动图书馆建设的运作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关于图书馆权利的一点认识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刘兹恒  陈洁 《图书馆杂志》2005,24(8):3-5,43
主要探讨了在中国如何保障图书馆权利的实现:包括赋予图书馆开展工作所必须拥有的自由空间和职务权力;大力推进我国图书馆事业的整体发展;制定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图书馆权利宣言和图书馆员职业伦理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