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旋涡模型指出幻数是满壳效应的提前或滞后反映,满壳效应是幻数存在的基础,质子和中子数为偶数并且完全相等是幻数存在的重要条件,提供了计算公式并且计算出全部幻数。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年代,美国化学家比勒发现大气圈中二氧化碳中的碳原子有些异样,大约一万亿个碳原子中有一个原子与众不同。它的原子核由6个质子和8个中子构成,原子量不是12而是14。这是一种不稳定的原子,大约每过5700年数量会减少一半,科学家们称它为碳14。一些想象力丰富的科学家提出一种方案,用它来测定远古动植物遗骸  相似文献   

3.
独特的氦-8     
我们知道,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荷,中子电中性的.不带电,每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的数目是确定的,但是中子数会有所浮动.因此由于中子数的不同,每种元素都有一些同位素.例如氕、氘、氚互为同位素,中子数分别为0个、1个和2个,但都叫氢元素.  相似文献   

4.
独特的氦-8     
我们知道,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荷,中子则是电中性的,不带电,每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的数目是确定的,但是中子数会有所浮动。因此由于中子数的不同,每种元素都有一些同位素。例如氕、氘、氚互为同位素,中子数分别为0个、1个和2个,但都叫氢元素。  相似文献   

5.
《发明与创新》2007,(2):19-20
由来自德国、俄罗斯和中国等国24位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利用德国达姆斯塔特加速器,成功合成了元素周期表上108号元素Hs的超长寿命同位素270(质子数108和中子数162),这标志着人们向“稳定岛”理论又迈出了重要一步。该科研成果发表在近期的《物理学评论快报》杂志上。  相似文献   

6.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电子和正电子的碰撞实验,发现了一个很奇异的粒子——Ds(2317),并且认为它会有利于人们揭开原子结构之谜。 我们都知道,原子是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其中质子和中子组成小而致密的原子核,电子则围绕着原子核运动,在电子和原子核之间存在一个非常空旷的空间,因为和原子的大小比较起来,原子核的直径要小上  相似文献   

7.
中子的寿命     
我们知道,中子是由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组成的,当其中一个下夸克转变成为上夸克时,中子会衰变成质子。在中子被发现了73年后的今天,物理学家们找到了测量粒子寿命的最精确的方法。为了精确地测出中子的衰变速度,俄罗斯彼得堡核子物理研究院的科学家们在低温条件下把中子收集  相似文献   

8.
世界各地     
新的同位素——氢~5 不久前,美国发现了氢的又一种新同位素——氫~5。氫~5的原子核由一个质子和四个中子組成。它的半衰期稍大于十分之一秒。 氫~5是用同步加速器把能量加速到  相似文献   

9.
在中学课本上的原子结构图中,原子核往往被画成圆形。而实际上,大多数原子核的形状是橄榄球形的。最近,科学家利用同位素质量分离器仪器,研究了两种同位素原子氡220和镭224的原子核,有了更新的发现。镭224原子核是梨形的,一端较窄,而另一端较宽,像个没有把头的梨。而氡220的形状并不固定。此前有物理学家就从对质子和中子的各种组合进行的研究,推测某些原子核可能是非对称形状的梨形,现在终于在设备上观察到了这一罕  相似文献   

10.
以往的理论认为中子不带电荷,然而美国弗吉尼亚州汤马斯·杰佛逊国家加速器实验室最新的实验结果表明,中子的中心带有正电荷,中子的表面带有负电荷。汤马斯·杰佛逊加速器实验室在美国物理学会和美国天文学会共同举行的会议上,正式报告了这一最新研究成果。几十年来,物理学家利用电子轰击核子(中子和质子)的实验来研究核子的结构。科学家认为,由电子散射的轨迹,有可能推测出核子的电荷和磁场的位置和强度。在以前的实验中,汤马斯·杰佛逊加速器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已经发现,质子的电荷和磁场的分布是不同的。为了解中子的电荷结构,…  相似文献   

11.
比先前任何元素都要重的超重元素自然存在于地球岩石中吗?一支物理学家小组表示他们已经在自然矿物精制的溶液中发现了少量特别重的原子。但其他科学家表示怀疑。目前所知在自然界存在的最重元素是铀,但只包含92个质子。在实验室里,物理学家设法制造了原子序数为118的人造原子,但它们全都高度不稳定。而今.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科学家安诺·马里诺夫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通过分析钍(原子序数为90)的纯溶液,首次观察到自然条件下存在的超重元素。  相似文献   

12.
动态     
《科学中国人》2024,(3):6-7
<正>我国科学家合成新核素锇-160和钨-156中国科研团队近期首次合成了新核素锇-160、钨-156,相关成果2月15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发表。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量子多体系统。不同数量的质子和中子,构成了具有不同性质的原子核,科学家们把它们称为核素。合成和研究新核素,不仅对认识物质结构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为理解天体环境的演化提供重要信息,是探索自然奥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杨艳 《科学中国人》2008,(2):104-105
科学家曾雄飞追踪原子世界45年,通过对两千多个核素,七百多个基本粒子,以及近百年积累起来的物理和化学实验数据,对中子结构研究终于取得可喜的进展。于2006年开始提出了质子和中子的电子结构理论,原子的三层次电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中国》2006,(12):15-15
美国能源部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国际费米碰撞探测器合作组的科学家说,他们利用Tevatron对撞机,成功地发现了两种罕见的粒子。经过鉴定,这两种粒子是最常见的质子和中子的“远亲”。  相似文献   

15.
核能利用     
氢弹爆炸核能的释放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重核的裂变,即一个重原子核(如铀、钚)分裂成两个或多个中等原子量的原子核,引起链式反应,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另一种是轻核的聚变,即两个轻原子核(如氢的同位素氘)聚合成为一个较重的核,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重核裂变能1938年,德国科学家奥托·哈恩和斯特拉斯曼用中子轰击铀原子核,发现了核裂变现象。铀-235是自然界存在的易于发生裂变的惟一核素。当一个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时,这个原子核能分裂成两个较轻的原子核,同时产生2到3个中子和β、γ等射线,并放出能量。如果新产生的中子又打中另一…  相似文献   

16.
英国南极考查队的冰河学家Robert Mulveney回答:不是直接测量温度,而是通过熔化冰核所产生的水分子中的某些同位素(化学上具有相同数量质子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原子)含量来进行推断。  相似文献   

17.
<正>打开元素周期表,我们会发现,锂元素位于第三位,在它之前是氢和氦。氢和氦是宇宙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而且天文学家根据大爆炸理论推算出的氢含量、氦含量的数值,与通过对宇宙观测得到的数值是一致的。然而锂元素在宇宙中的含量却让天文学家很意外。通过观察银河系的天体,他们发现锂元素的同位素之一锂﹣7(原子核中含有3个质子和4个中子)在各个星球上的丰度都差不多。这个现象表明,锂元素可能早在  相似文献   

18.
一个由多领域、多国科学家组成的科研小组,利用硅-28同位素历时5年耗资320万美元成功制造出世界上最完美、最圆的物体,同时这个物体将有可能成为“地球重量1公斤”的全球新标准。  相似文献   

19.
人们曾经认为原子是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粒子.后来原子被打开了,人们又认为组成原子的质子、中子和电子是基本粒子.现在,科学家们发现基本粒子的种类已远不止这几种.《打开原子的大门。向我们讲述科学家们是如何发明了光谱分析方法,并在地球上找到了氦元素,讲到了20世纪科学家们是如何打开了原子的大门,并从中解放出巨大的能量——原子能.本书曾屡获奖励,并被评为“科学家推介的20世纪科普佳作”.  相似文献   

20.
《大众科技》2010,(6):7-7
据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网站报道,法国与意大利科学家在南极内陆冰盖冰穹C地区发现了外星微粒,这些保存完好、由含有有机物质的矿物质组成的外星微粒可能来自于外太空的彗星。这是科学家首次在南极中部雪原发现彗星尘埃,相关样品和检测报告已经得到法国核子与质子光谱仪研究中心的确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