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封面链接     
过去的25年间,新闻技术和新闻产业的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与此同时,新闻的内涵、受众和新闻从业者也发生了变化。 25年前,绝大多数新闻工作者都把真实性、准确性和信息量作为工作的基本准则,并因此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但今天,新闻报道中对客观事件的人为加工,乃至歪曲、篡改成为一股歪风。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水准与日俱下,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大不如从前。  相似文献   

2.
来函照登     
《中国记者》编辑部: 在去年第十二期《新闻业务》“海外评谈”一栏中转载的北美日报文章《新闻宜力求报道准确》中,提到敝报1985年1月间一篇市场信息报道缺乏准确性和真实性。经我们查对了一月份的报纸,并未刊登“海鸥”牌自行车在本地供不应求的报道,而是在1月25日二版登了《“琴岛”自行车好销》的报道,特  相似文献   

3.
又是新的一年到了,我们的国家正在制定“十一五”规划,新闻文化产业将向何处发展,我们拭目以待。现在,我们的地市报几乎都进入了二次创业阶段。这个时期,全国报业市场较从前已发生了急剧变化,我们既面临新的机遇,也要应对挑战,地市报业要生存和发展,要有面对更大竞争,更大困难的准备。在新的一年,我们该怎样规划蓝图?该怎样立足眼前着眼未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的中国大城市里,自行车是每个家庭的必须拥有的高档消费品,收入低的家庭买辆杂牌车用着,收入高些的就会想方设法买辆“凤凰”、“永久”、“飞鸽”之类的名牌车。更有甚者,还有“大链套”,“燕式把”,“锰钢叉”什么的高标准。能拥有一辆自行车是那个时代、每个孩子都会有的梦想,王文澜更不例外,只是这一梦想实现后又在他的心里化成了一个永远也去不掉的情结。在他开始对摄影着迷后,这一情结便促使他关注自行车,拍摄自行车,无论走到哪里,从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的今天,王丈澜用相机记录着中国的昨天和今天,也记录着中国自行车的发展变化。终有一天,在中国的大城市里,自行车不再是每个家庭的必需,也很有可能只是人们用来锻炼的器械。  相似文献   

5.
“对别人了解得越多,也就越了解自己;对于地球的过去、今后和未来的研究也是这样。我曾经说过‘莫让火星的今天成为地球的明天’,今天火星上荒芜一片,是否过去曾经繁荣过,曾经万物生长?是否那里后来才遭到某种破坏,生命一去不复返?如果我们把这个认识清楚,对于把握自己的命运就有了更大依据。同样,如果我们对类似地球早  相似文献   

6.
"我想感谢在座的每一位记者,感谢大家在过去的8年里和今天与我的通力合作.我很高兴能在这个记者招待会上看到大家,我们的工作是富有成效的,这个工作可以让俄罗斯乃至世界上所有国家的人们知道,俄罗斯正在发生着什么样的变化,这里的人民是如何生活的,我们遇到了什么问题,我们打算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文化部出版局表彰先进大会上,北京第二新华印刷厂活版车间拣字女工李莲芳同志的发言,受到了与会同志的欢迎。这个年仅二十三岁的青年,工作不过四年多,却以优异的成绩,多次被评为印刷战线的先进工作者。克服困难当好拣字工那是1979年的时候,当时才十八岁的李莲芳,初到印刷厂。她虽然热爱这个工作,但是遇到的困难很多。不说别的,每天光站着拣字,就够她受的。可是,对于一个拣字工人来说,“站功”  相似文献   

8.
顾晓燕 《新闻实践》2005,(11):11-12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两年前,我跨出校园来到浙江卫视新闻中心,怀着记录历史的使命感开始了新闻征程。 两年中,我们每个朝夕感受的细节绵延成一幅画卷,突显出这个轮廓鲜明的时代。而这一切又让我有了一种切身的体会:记者的幸福在于,能于最鲜活处时刻感受时代的节奏;而我们用镜头捕捉的每一点变化,也将渐渐沉淀为可供来者借鉴的历史,这更是这份职业的光荣。 事实上,为了这份职业的光荣,卫视新闻中心的编辑记者一直尽心竭力地战斗在新闻最前线。两年来,我时刻感受着同事们为事业付出的种种努力,所以,当我今天幸运地获得这份殊荣时,我想,它或许更多源于大家对一名年轻人的鼓励。在这里,我衷心地感谢一直关心我  相似文献   

9.
眼下,如果你到哪家报社寻找传统的新闻部,可能已经是件困难的事。因为它已大多被肢解为要闻部、区域新闻部等,其部主任的职能也相应发生了变化。为此,本刊调查了几家媒体,请这些部门的负责人谈谈在今天的形势下怎样认识这个岗位和怎样把工作做得出色。我们提出的主要问题是: 在今天的形势下,做一名称职的  相似文献   

10.
某某牌增智益智鞋、某某牌鞋垫、某某牌增智助长片等增高产品,一度曾是黑龙江省大庆市商场、药店的热销货。但自从当地一家媒体4月初“悬赏100万叫板增高产品”以来,增高产品逐渐被消费者打入了“冷宫”。数十天过去了,没有一个厂家、经销商“露面”提出质疑甚至前来“揭榜”。但是实际情况却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百货大楼的增高产品专柜消失了;一家大型商场也撤下了300元一套的增高儿童内衣;在一些药店,增高产品被摆到了不起眼的位置,柜台前也少有问津。公开“叫板”的一家报纸日前在头版发布消息。该报认为,这些增高产品都…  相似文献   

11.
王善忠 《新闻窗》2013,(1):90-91
我们应当知晓:这个世界上永恒不变的就是变化!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每个时代都在变,每一个时代正因为它的变化而极富特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时代感。而我们今天所处的这个时代特征,可谓是一个“策划”的时代。今天,我们无不体会了策划对社会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是如此的重要及如此的需要它。那么,人们每天离不开的新闻更是如此,好新闻尤其需要策划。所强调的是:我们策划的并非是新闻事件,那我们面对新闻事件发生时,所需要策划的就是我们的新闻文稿。  相似文献   

12.
Julie:作为OutputLinks和Graphic CommunicationsWorld公司的拥有者和出版商,Andy和我掌握了大量的数据点(下个月的专栏中将会进行详细探讨),使我们对于全球印刷行业所发生的变化拥有了独到的观点。而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十分乐意分享我们对过去这一年中主要趋势的看法.以及对2010年的预测。  相似文献   

13.
《声屏世界》2002,(1):1
在我国申奥成功、加入WTO的欢呼和喜悦中,在对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的热切期盼中,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年。许多媒体正以前所未有的激情,蓄势待发,开始了新一轮的创业并以全球为舞台进入全方位的竞争。 随着广播电视改革与发展的深入,我国广播电视的实践正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这给广播电视新闻学术期刊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贴近广播电视的实践与探索,形成互动,加强理论的前瞻性和指导性,增强研究的实用性和影响力,作为全国公开发行的新闻学术期刊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为此,在新的一年,本刊将紧密结合新闻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的时代正匆匆向我们走来,在各行各业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新变化的今天,作为学校的献信息中心,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面临着怎样的机遇和挑战?本阐述了知识经济冲击下,高校图书馆应如何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杜忠峰 《新闻传播》2007,(1):44-44,46
“得言不可以不察”这个命题虽说听起来有点文言文的学究味,但在今天其仍闪烁着睿智的光芒,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在大众传播盛行、人们越发依赖传媒了解外界信息的今天,我们如果对新闻、广告、娱乐等信息保持“得言而察”的精神,那么。我们就不会为流言所蒙蔽了眼睛,不会为不良信息玷污了自己的心智,不会为不正确的舆论操纵自己的言行,不会为虚假广告而上当购物。  相似文献   

16.
编辑的精品图书意识孙鲁燕一、精品图书与目前的市场状况市场经济给我们带来了机遇,也使我们面临着各种挑战。今天,市场经济的新环境,使编辑的意识、观念和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编辑只管伏案编书,对其他可以不闻不问的局面已经被打破了...  相似文献   

17.
郭萍 《新闻三昧》2005,(11):38-39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我国经济建设又一个新高潮到来之际,新闻单位早已把经济报道作为宣传舆论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围绕这个中心在报道方针和方式上发生了和正在发生着一些变化,研究这些变化,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广播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在报道内容和报道形式上,还是在管理体制上,今天的广播都与改革开放前不可同日而语。在今天的中国,广播正以从未有过的活力和影响,越来越广泛、深入地渗透到亿万人民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广播的活力和变化来自我国改革大潮的推动,来自广播自身不停顿的改革。改革开放以来的18年中,广播战线的改革此起彼伏,后浪推前浪,势不可挡,且步步深入。这种改革是不间断的,但又是有阶段性的;各个阶段的改革内容和目析有着明显的不同。本文试图将新时期…  相似文献   

19.
《河北广播》2004,(6):11-12
我今天是第一次到《阳光热线》直播间,觉得这个节目办得非常好。我是分管民主评议的主管领导,借这个记节,谨代表我们民主评议战线的同志们对你们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新化、新科技的不断出现,我们的生活也不断进步和丰富多彩。作为广播电台的从业人员,我们也深切地感受到广播事业在这个浪潮中发生着的巨大变革。电台节目的形式和内容,变得越来越时尚,越来越专业,越来越鲜活;电台的传播形式,结合了频道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