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玮  蔡尚伟 《新闻传播》2004,(10):4-5,22
在传媒产业化的初期,传媒作为产业的经济本质被理解为“影响力经济”,媒介所凝聚的受众的注意力资源是传媒经济的真正价值所在。“更通俗地说,传媒作为一项产业的市场价值在于,它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保持它对于其目标受众的影响,并且这种对  相似文献   

2.
丁倩 《今传媒》2015,(2):77-79
互联网发展推动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介渠道由稀缺变为过剩,即信息无限而注意力相对有限,使注意力资源成为一种更具价值的资源。作为传媒经济本质之一的注意力经济的影响力不容小觑,由此,获取受众的注意力成为现代营销的重点,而微博的出现与发展又对注意力经济背景下的企业营销产生新影响。  相似文献   

3.
史晓东 《新闻知识》2012,(3):104-105,95
在传媒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媒体市场变得越来越难以掌控。广播电视媒体必须创新经营理念,适时举办不同主题、不同形态、不同规模的大型活动,提高收听率收视率,扩大影响力,增加广告创收的渠道。媒介经济实际上是建立在注意力基础之上的影响力经济,大型活动的策划和实施对于提升媒介影响力的作用有目共睹。本文分析了媒介影响力的渠道、要素和发生机制,并以陕西电台坚持9年的大型活动——"听评月"活动为例,论述了大型活动有利于提升媒体影响力,促进媒介品牌的打造,提高媒介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时代传播技术的革命性进步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媒介传授关系,海量信息资源将我们置于一个面对无限选择的"丰饶经济"时代,当代人的"注意力"成为传媒产业发展的稀缺资源。"注意力"和"影响力"仍是现今传媒产业价值实现的核心要素,而"相关性"则成为传媒获得注意力和影响力的关键因素,由此而来的"相关性经济"成为一个需要加以认识和界定的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5.
“注意力”与“影响力”的两种模式差异 “注意力”是当代海内外传媒研究者时常提到的一个概念。近几年来,传媒之间的竞争可以演化为“注意力”之间的竞争,那么,能产生注意力的资源就产生了价值并转化为经济效益,成为信息社会的“硬通货”(陆军,《中国传媒的注意力经济和影响力经济》,P13),所以,媒体以提高公众“注意力”作为核心竞争力之一。  相似文献   

6.
于衍叶 《新闻世界》2011,(5):234-235
20世纪90年代,部分学者在传媒以"二次售卖"为主的赢利模式下提出"注意力经济"的媒介经济理论,但注意力经济理论在发展应用过程中暴露了很多的弊端。针对这些弊端,有人提出了"影响力经济"理论,试图为媒介产业的经济发展找到一个合适的理论引领,最终却发现影响力经济理论只是注意力经济模式的补充,而非替代。笔者认为,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只有当传媒出现了新的赢利模式,才会产生新的具有替代性意义的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7.
吴可嘉 《新闻世界》2012,(4):146-147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的泛滥使得注意力成为了稀缺资源。在这种注意力稀缺的媒介环境下,媒介之间必然会展开争夺受众注意力的激烈竞争。本文针对注意力经济时代的特性,对媒介生态及媒体间注意力竞争的态势进行了探讨,并总结了其竞争中运用的主要方式,使人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注意力经济对传媒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先从媒介的“双重出售”谈起:一方面,媒介通过出售自己的传播资源获取受众资源;另一方面,又通过出售自己的受众资源获取广告资源。如果将时下流行的“注意力经济”引入传播领域,那就是:传播回收并出售给广告主的正是“受众的注意力”。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特说过: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你的注意力。 不难发现抢夺“受众的注意力”已成为当下传媒个体间竞争加剧的动力。媒介的竞争说到底是对注意力的竞争。而注意力能否成为恒久的资源,取决于信息源的影响力,也就是品牌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媒介的核心资源已从原本的"注意力"向"沟通力"有所延伸,但"注意力经济"模式仍然为媒介的核心模式,"注意力"仍然是判断媒体价值的基本指标。以下就从注意力的三个角度来重新审视电视媒体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曾经把体育、绯闻和犯罪作为传媒吸引受众的三大法宝。现在常说传媒经济是“注意力经济”、“眼球经济”等,这是一种并不确切的形容。传媒经济的本质是“影响力经济”,没有影响力,传媒就什么也不是了。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新媒体作为一种交互性的全媒体,已成为我国传媒产业领域的新生力量。尤其是在信息时代,注意力经济的影响力逐渐扩大,网络媒体在注意力资源的争夺战中又尤为激烈。注意力经济是以注意力资源的生产与分配为基础所形成的经济关系及商业运作模式。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兴社会性媒体旨为开辟新的注意力战场,获取更多更有效的注意力资源。本文在注意力经济理论的背景下研究微博的影响力,试图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寻找注意力经济的发展规律,希望此研究成果能为我国网络媒体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2.
李萍 《新闻前哨》2005,(9):18-18
媒介的竞争说到底是对注意力的竞争。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特说:“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你的注意力”。在市场竞争中不难发现,抢夺“受众的注意力”,已成为当下传媒个体间竞争加剧的动力。而注意力能否成为恒久的资源,取决于信息源的影响力,也就是媒介品牌竞争力。可以说,争取“受众注意力”是打造媒介品牌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孔云云 《新闻世界》2013,(9):189-190
传媒所凝聚的受众的注意力资源是传媒经济的真正价值所在。受众的注意力资源成为媒体争夺的焦点。传媒经济活动在市场上的盈利模式是二次售卖,参与两个市场:内容市场与广告市场。传媒的影响力发生依次经过接触环节、认知环节、说服环节、二次传播环节。因此扩大媒体的影响力需要媒体树立品牌意识和主流媒体的意识,以此影响主流群体。  相似文献   

14.
杨群 《声屏世界》2001,(1):47-48
有人把电视传媒间的竞争称作“眼球竞争”,笔认为,频道竞争其实就是对受众“注意力”的竞争。电视节目只有吸引了受众的注意,才能给各电视台带来高收视率和高广告额度,才能产生较大的公众影响力。因此,笔认为,对受众注意力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将有助于各电视台提高收视率,扩大传媒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面对激烈的竞争,各大媒体纷纷将自身的品牌管理纳入战略规划上来。在品牌管理的众多环节中,媒体的影响力建设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媒体的品牌管理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扩大、加深媒体影响力的过程。媒体影响力的概念界定什么是媒体影响力?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喻国明教授认为,“传媒的影响力,就是传媒作为资讯传播渠道而对其受众的社会认知、社会判断、社会决策及相关的社会行为所打上的属于自己的那种‘渠道烙印’”;华文在《媒介影响力经济探析》一文  相似文献   

16.
周志懿 《军事记者》2006,(11):50-51
近年来随着媒体形态不断丰富,学界对传媒行业的理论研究从“注意力”过渡到了“影响力”。影响力是指媒体所传播的信息被受众接收并接受,进而改变其态度和行为,产生对传播主体有利的力量。站在传播主体的角度来讲,影响力无疑是他们共同追求的目标,无论是社会公共主体所追求的社会影响力还是广告主所追求的能促成销售的广告影响力。然而站在媒体内部的竞争角度上说,则更多的侧重于传播过程的竞争,因为更有效的传播方式与手段必然产生更好的影响力。一、什么是媒体的传播力纵观学界对“传播力”的研究,除了广告界与电视媒介方面对传播力一词有…  相似文献   

17.
如今的传媒市场竞争不可谓不激烈,如何更好地生存是摆在各个媒体面前的一个重要议题.面对竞争,该何去何从?于是,打造传媒"影响力"的呼声日渐高涨."传媒作为产业的经济本质是'影响力经济'"、"目前的报业的市场,正从注意力经济转向影响力经济"、"'影响力'是传媒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等等不绝于耳.甚至,很多媒体把它奉为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由此,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传媒在打造影响力的过程中却导致了大众话语权的缺失.  相似文献   

18.
韩鑫 《新闻世界》2013,(5):204-205
近年来,植入式广告作为一种新兴的传媒产品悄然兴起,与之相对应的植入式营销方式也成为注意力经济时代的新宠,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媒介形态中。本文主要以电影为研究对象,运用大众传播心理学,通过对受众认知模式和潜意识精神的分析来解决传受双方在植入式广告与其他媒介渠道融合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并由此探寻融入性植入式营销产生的积极心理效果,使其真正成为促进传媒经济发展的创意营销。  相似文献   

19.
在高度动态化的媒介社会中,产品与产品之间的相互关系持续变化且日趋紧密.在此背景下,受众注意力被极大分散,成为媒介争夺市场的重要资源,媒介注意力经济逐渐向影响力经济过渡.视觉文化借助多线程的获取形成社群聚合,打造出多元的社会景观,而作为单线程传播的声音文化,如何"异军突起"成为持续且充满挑战的难题.本文将分析有声读物作为...  相似文献   

20.
如果说报纸的发行是出售"注意力"的话,那么,报纸的生产经营就要靠"影响力"了.在西方,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不一定是影响力最大的报纸.要把"注意力"有效地转化成"影响力",首先需要我们对"影响力"进行一下界定.在文化领域里,"影响力"指的是"文化活动者以一种自己所喜欢的方式左右他人行为的能力".因此,在本质上"影响力"是一种控制力,即影响力的发出者对于影响力的收受方在认知、倾向、意见、态度以及行为等方面的作用.顾名思义,媒体影响力就是通过传播新闻信息而实现的一种影响力.传媒影响力的本质就是它作为资讯传播渠道而对其受众的社会认知、社会判断、社会决策及相关的社会行为所打上的属于自己的那种"渠道烙印".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判断一家媒体的影响力参照的标准主要有三个:发行量、主动阅读率、传阅率.发行量通常由发行量稽核机构来认证.主动阅读率是指主动购买、订阅报纸的读者人数在整体读报人群中的比重.传阅率指的是印刷媒体平均每期被传阅的次数.而具体到我国媒介生存环境和媒介市场的实际情况,我国主流媒体影响力的构成要素主要有以下几个:公信力、权威性、接触率、可信度、指导性、贴近性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