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论 一质点以加速度α1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间t后以加速。度α2同直线做匀减速运动,又经时间t后回到出发点,则α1、α2的大小关系为α2=3α1.  相似文献   

2.
一、提出问题学生在学习中常常碰到这样一个问题:一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减速滑动,若已知物块在第1 s内位移为x1=8 m,在第3 s内位移为x3=2m,则物块的加速度a1为多少?若第3 s内的位移为x3’=0.5 m,则物块的加速度a2又为多少?  相似文献   

3.
一、加速度(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2)速度的变化:△v=v1-v0,描述速度变化的大小和方向,是矢量.当△v和v0同方向时,速度增大,反之减小.(3)定义: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v跟发生这个变化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用a表示.a=△v/△t=(vt-v0)/(t-t0),若令t0=0,则a=(vt-v0)/t.(4)加速度是矢量,方向和△v的方向相同,即跟速度改变量的方向相同.匀加速直线  相似文献   

4.
葛鸣絢 《数学教学》2013,(5):28-29,49
我们知道,对于任意两个自然数a1、a2,它们的最大公约数(a1,a2)、最小公倍数[a1,a2]和乘积a1·a2之间满足关系式[a1,a2]=a1·a2/(a1,a2).那么对于任意n个式[a1,a2]=a1·a2/(a1,a2).那么对于任意n个自然数a1、a2、a3、…、an,它们的最大公  相似文献   

5.
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5(必修)第二章《数列》习题2.5A组中的一道题目:在等比数列{an}中,已知a3=/2,S3=9/2,求a1与q.根据题目条件,不同的思考方向会为我们引出不同的解法,在算法上也有所体现.思考方向一:根据已知联想到和的定义式S3=a1+a2+a3,出现两个未知数a1、a2,利用等比数列的概念及已知量a3与要求的量q表示未知数a1、a2求解.解:因为a3=3/2,S3=9/2,又S3=a1+a2+a3=a3(q-2+q-1+1),所以q-2+q-1+1=3,即aq2-q-1=0,解得q=1或q=-1/2.当q=1时,a1=3/2;当q=-1/2时,a1=6.思考方向二:根据已知联想到和的定义式S3=a1+a2+a3,出现两个未知数a1、a2,利用等比数列的概念用基本量a1与q表示未知数a1、a2求解.解:因为a3=3/2,S3=9/2,所以(?)  相似文献   

6.
(2013年高考湖北卷·理12)阅读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运行相应的程序,输出的结果i=<sub>.解析(1)a1=10,i=1;(2)a1为偶数,则a2=a1/2=5,i=2;(3)a2为奇数,则a3=3a2+1=16,i=3;(4)a3为偶数,则a4=a3/2=8,i=4;(5)a4为偶数,a5=a4/2=4,i=5.故答案为i=5.本题立意新颖,其背景是世界数学名题"3x+1问题":即任意一个正整数,若是偶数则除以2;若是  相似文献   

7.
第1点等差、等比数列的综合,数列求和()必做1已知等差数列{an}的首项a1=2,a7=4a3,前n项和为Sn.(1)求an及Sn.(2)设bn=(Sn-4an-4)/n,n∈N*,求bn的最大值.牛刀小试破解思路对于第(1)问,等差数列问题通常以首项a1和公差d为基本量,由于已知a1的值,故只需把条件a7=4a3翻译成关于d的方程,从而得到d的值;再利用等差数列的基本公式(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求解即  相似文献   

8.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核心公式有两个: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式vt=v0+at以及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式x=v0t+1/2at2.有了这两个基本公式,就可以根据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得到其他公式.比如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式vt2-v02=2ax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v=(vt+v0)/2=vt/2.这些规律实质上是研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初速度v0、末速度vt、加速度a、位移x和时间t这五个量的关系.具体应用过程中,一般可先进行文字运算,得出用已知量表达未知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偏方治大病",解物理习题也是如此,使用常规方法求解可能"疗程长"、"效果不理想",选择"偏方"就可能"疗程短"、"效果理想",下面就通过几个例题,介绍一下处理直线运动问题的几个"偏方",大家在解题时不妨一试.一、平均速度公式法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除了遵守几个基本公式外,还遵守平均速度公式s=vt,而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v=(v0+vt)/2,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题目中,如果巧用这一关系式,可以简化解题过程.例1一水平的浅色长传送带上放置一煤块(可视为质点),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度a0开始运动,当  相似文献   

10.
柯西不等式是由法国数学家柯西最早发现的,因而被命名为柯西不等式.由不等式2ab≤a2+b2,这里只要令a=a1b2,b=a2b1,便可得到,二维的柯西不等式为(a1b1+a2b22≤(a12+a22)(b12+b22),而等号成立时就是完全平方公式,这时a=b,也就是a1:a2=b1:b2.n维的柯西不等式为:设a1,a2,…,  相似文献   

11.
一、考查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受力和能量变化例1如图1所示,在绝缘光滑水平面的上方存在着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现有一个质量m=2.0×10-3kg、电量q=2.0×10-6C的带正电的物体(可视为质点),从O点开始以一定的水平初速度向右做直线运动,其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s=6.0t-10t2,式中s的单位为m,t的单位为s.不计空气阻力,取g=10 m/s2.(1)求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和方向;(2)求带电物体在0~0.5 s内电势能的变化量.思路点拨:从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入手,找出加速度、电场力,进一步确定电场及电场力做功情况.解析:(1)由s=6.0t-10t2得加速度大小为:a=20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Eq=ma,解得,场强大小为:E=2.0×104N/C.电场强度方向水平向左.(2)由s=6.0t-10t2得,初速度大小为:v0=6.0 m/s,  相似文献   

12.
题目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x所用的时间为t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x所用时间为t2.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2△x(t1-t2))/(t1t2(t1+t2)) B.(△x(t1-t2))/(t1t2(t1+t2))C.(2△x(t1+t2))/(t1t2(t1-t2)) D.(△x(t1+t2))/(t1t2(t1-t2))分析本题的已知量是两段相等的位移以及对应这两段位移所需的时间,待求量是加速度.不难想到运用x=v0t+1/2at2和v=v0+at等有关涉及位移、时间、加速度的公式,同时根据"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x所用的时间为t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x所用时间为t2",可以列出相关方程,从而求解.下面是该题较典型的几种解法.  相似文献   

13.
1双匀变速直线运动组合模型1)模型建构一质点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1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加速度突然反向,其大小变为a2,质点继续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又经过同样的一段时间,质点恰好返回至出发点,试分析2个加速度a1、a2之间的大小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文[1]作者得到下列两个性质:①若数列{an}是以口a1为首项,d为公差的等差数列,则a1Can0+…+an+1Cnn=(a1+n/2d)·2n.②若数列{an}是以a1为首项,q为公比的等比数列,贝a1Cn0+a2Cn1+…+an+1Cnn=q(1+q)n.文[2]作者得到性质:对于任意以口l为首项,q为公比的等比数列{an}(a1≠0,q≠0),任意以b1为首项,d为公差的等差列{bn},总有:  相似文献   

15.
朱晓峰 《家教世界》2013,(10):123-124
设有两个有序数组a1≤a2≤…≤an及b1≤b2≤…≤bn.则a1b1+a2b2+…+anbn(顺序和)≥a1bj1+a2bj2+…+anbjn(乱序和)≥a1bn+a2bn-1+…·+anb1(逆序和)。其中j1,j2,…,jn是1,2,…,n的任一排列。当且仅当a1=a2=…=an或b1=b2=…=bn时等号(对任一排列j1,j2,…,jn)成立。以上就是新课程介绍的排序原理(或排序不等式),以前是竞赛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的不等式,现在新增至高中数学选修教材中。排序不等式和柯西不等式一起作为两个基础而重要的不等式,形式优美、意思非常简单明了,很容易理解和记忆,而且它的应用十分广泛和而又富有技巧性,掌握和利用好排序不等式,对证明不等式,比较大小,求最值,以及解决一些应用题都很有帮助,体现了数学的对称美,有利于培  相似文献   

16.
数列在中学数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数学学习的一项基本内容,本文主要介绍了数列在竞赛中的应用.例1(2001年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设{an}为等差数列,{bn}为等比数列且b1=a12,b2=a22,b3=a32(a12),又(?)(b1+b2+  相似文献   

17.
甘学军 《高中生》2015,(9):20-21
类型1:已知数列{an}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求解相关的问题解题技巧利用基本量法解答,即运用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等,将题中所涉及的数量关系均用基本量(首项a1和公差d或公比q)来求解.例1已知等差数列{an}满足:a1=2,且a1,a2,a5成等比数列.  相似文献   

18.
人教A版必修五教材第69页的习题6为:已知数列{an}中,a1=5,a2=2,an=2an-1+3an-2(n≥3),对于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作一研究,能否写出它的通项公式?与教材配套的教师用书给出了如下解答:由an=2an-1+3an-2,得an+an-1=3(an-1+an-2),及an一3an-1=-(an-1-3an-2),于是an+an-1=(a2+a1)·3n-2,an-3an-1:(a2-3a1)·(-1)n-2.  相似文献   

19.
邓永生 《高中生》2015,(9):18-19
考点1: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综合问题高考真题1(2014年高考湖南理科卷第20题)已知数列{an}满足a1=1,|an+1-an|=pn,n∈N*.(Ⅰ)若{an}是递增数列,且a1,2a2,3a3成等差数列,求p的值;(Ⅱ)若p=1/2,且{a2n-1}是递增数列,{a2n}是递减数列,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难度系数0.55  相似文献   

20.
1.原有结论呈现文[1]对一道2018年圣彼得堡奥数不等式试题进行探究,得到了如下的一个结论:结论1已知正实数a1,a2,…,an(n≥2)满足a1+a2+…+an=1,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