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现阶段,网络旧书业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实体店与网店相互依存同步发展,方便快捷的网络联盟,各具特色的网站风格,多样化的经营业务。网络旧书业尽管出现时间不长,发展还不够成熟,但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古旧书业格局调整,改变了旧书业传统业态与面貌,促进了旧书传播与流通,创造了旧书交易公平与学术公平,拓宽了机构收藏补缺渠道,对于旧书业实体以及当代社会与学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学界大抵认同将旧书业作为一种文化生态系统来关照。旧书摊、旧书店、旧书铺、旧书香、爱书人……如影随形般成为中国旧书业百年辉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构件。然而,具有“夕阳产业”特征的中国旧书业,先天不足,后天蒙舴。中国旧书业的式微既成事实,一曲难以诉说的挽歌被悲情地唱出。所以,从学理上同顾中国百年旧书业,致力于其边缘化生存空间的重构与开拓实乃当务之急。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徐雁教授的《中国旧书业百年》作为国内第一部系统探讨近现代中国古旧书业发展历史和经营业态的原创型学术专著,以独特的理性眼光审视了中国百年旧书业在传统文化生态圈中的存在及意义,并深婉地提出了中国旧书业在当今社会的生存问题。  相似文献   

3.
刘洪权 《出版科学》2007,15(3):93-96
《中国旧书业百年》为一部创造性总结中国百年旧书业的宏篇巨制,所写20世纪旧书业历史沿革、地域分布、文人学者与旧书业等内容,填补了20世纪中国出版史研究的一块空白.无论从学术史的个案,还是20世纪学人的群体叙述中,都可以看出,旧书业构成了20世纪中国文化、学术生态环境的一个要素.  相似文献   

4.
存亡继绝的华夏旧书业--徐雁《中国旧书业百年》读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一个半世纪以来华夏旧书业变迁沿革的角度,评述了《中国旧书业百年》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中国旧书业已是夕阳西下,淘书人纵然断肠也无奈。虽不乏有识之士"救救旧书业"的大声疾呼,但在急功近利的浮躁之风盛行的今天,振兴旧书业谈何容易!关于旧书业的前世今生我们平常人无法左右,只能在阅读旧书业曾经辉煌的历史中扼腕叹息。但在扼腕叹息之余,笔者发现旧书业之所以能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对旧书的定义及价值进行重新评估的基础上,提出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建立高校旧书流通平台、学校旧书交流平台、寻找旧书电子版以及建立地下密集藏书库等途径,对旧书进行管理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
私家藏书的历史绵延至今,"子孙永保"的理想终成幻影,"耕读传家"更多的是一种人文精神的继承。综观百余年来的书史,中国旧书业发展可以说是"多灾多难",旧书业的发达与繁荣更多地则取决于大众知识分子的行为和精神趋向。  相似文献   

8.
现今以前的文献,其载体 主要是纸,其形式虽多 种多样,但可统称之为“书”。书 有新有旧,出版不久的为新书,过 了一段时间新书就变成了旧书。 旧书和旧书的传播者构成了我国 的旧书业。此前,对旧书业局部的 研究是有的,也有不少文章,但没 有史的研究成果问世。徐雁先生 的《中国旧书业百年》是中国旧 书业史填补空白之作。读完该书, 不禁要为它说几句话。 叙述百年 概括全史 班固的《汉书》里记载了西 汉朝廷与河间献王刘德等人在民 间征集图书之事,而且很有成果。 那么我国的旧书业起码有二千多 年的历史了。我认为二千多年的 旧书业史可以以19世纪中叶为 界,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一个时期,跨越时间长,留  相似文献   

9.
近读徐雁教授为《旧书业的郁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所写编后记中译引欧洲名句日:“君闻新书出,开卷旧书读 (when a new book is published, read a old one) ”,宗旨在于劝人读书不要喜新厌旧,而要重视旧书的阅读。我觉得中国有两句古诗也说得好:“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相似文献   

10.
韦泱 《出版史料》2011,(2):100-105
中西融汇、华洋杂处的上海滩,从民国年月开始,就是我国旧书业的半壁江山。听上点岁数的文化老人谈起解放前后的上海旧书行当,似乎在听很遥远的童话故事。  相似文献   

11.
谢文稚 《图书馆论坛》1997,(1):46-46,56
通过旧书市场,使闲散的旧书实现价值的再交换是挖掘图书潜力,发展图书事业的重要方面。目前,旧书市场有两种:一是专业性的旧书店,经营艰难。二是集市性的旧书市场,不稳定,难持久。寻求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计发旧书市场,是图书事业发展的新课题。1图书馆兴办旧书市场的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逛旧书店,每每与老板攀谈,都听闻现在生意惨淡,书源紧张,价格飞涨云云;再谈及昔日旧书业之繁盛,难免喟然叹息、感慨不已。然而这终究是一己之体会,具体情况却不甚了了,直到近日读了《旧时书坊》(秋禾、少莉编,三联书店2005年12月版)《旧书业的郁闷》(晓雨、安然编,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版),于中国旧书业百年的兴衰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于从业者的甘苦,则又多了一份理解。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上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国家,其图书出版业也必定兴旺发达。民间读书、买书、爱书、藏书的热潮始终高涨,形成了全社会学习科学技术的浪潮。美国的“昨日书店”,是华盛顿久负盛名专门销售旧书的书店。该店专门收购私人或团体余暇的旧书减价(一般打对折)出售或按原价代顾客寄售均可。有些市场上难以看到的书,可在这家旧书店里,却能  相似文献   

14.
贾登红 《编辑之友》2021,(7):106-112
旧书生意是图书出版产业的一种再造与延伸,不同于新书的出版、售卖与流通,旧书从销售者、购买者到交易网络自成体系、不绝如缕,是近代中国书籍出版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人填补知识、消闲阅读、收藏品鉴的重要媒介.立足于知识社会史视角可以发现,旧书的生意不仅催生与形成了旧书市场,推动了旧书的交易与流动,而且通过再流通与再阅读,塑造了近代中国的知识传播与书籍社会史.  相似文献   

15.
论文以探讨中国旧书业与社会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为基点,考察了《中国旧书业百年》的学术价值,并与书中有关史料相映证,论述了“旧书业的发达与繁荣,更多的取决于人们对旧书的喜好与追求能否获得自由的诉求渠道”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16.
武晓峰 《图书馆学研究》2005,(11):99-100,F0003
《中国旧书业百年》共6篇100余万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探讨近现代中国旧书业发展历史和经营业态的学术专著。该书有四个特点:章节设计兼顾时间、地域和问题;建立在丰富的参考文献上的整体研究;对书店营业书目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充分肯定书商的功用。  相似文献   

17.
陈燕  刘萱 《网络传播》2004,(7):38-40
网络产业是伴随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而新兴的一种产业。广义上的网络产业是所有与互联网发展有关产业的总称,它按照产业分工的不同,可以分为网络设备制造业,网络通信业和网络服务业。网络设备制造业包括计算机产业、通信设备制造业等;网络通信业是指通过互联网进行实时通信的产业,它主要包括IP电话、网络多媒体通信(如居家办公、远程教育、远程医疗)、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旧书市场的现状与特征、地方文献藏量及价值进行了分析.指出旧书市场是公共图书馆搜集和挖掘地情资料的重要渠道,分析了搜集的紧迫性和工作难度,提出了依靠社会力量,建立搜集网络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发展旧书贸易事业,开设旧书贸易市场。旧书贸易是旧出版物拥有者之间的互通有无,旧书贸易市场,是广大读者进行旧书交易的场所。充分挖掘旧书贸易的潜力,广开旧书贸易门路,促使千家万户闲置在书架上的书籍进入第二次流通,可充分发挥书刊的学术与使用价值。节约社会物质财富,减轻读者负担。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数字技术的推广,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纸质图书在日常生活中所占比重出现了两极化趋向.一方面,习惯于通过纸媒进行阅读的人不断购买、收藏纸质图书;一方面,习惯于使用数字技术的人逐渐失去了对于纸媒的兴趣,转而热衷于数字阅读.这样的情况折射到图书市场就形成了新媒体时代下特有的旧书市场的售卖行为.本文拟从旧书本身的优势与特点出发,结合新媒体时代下营销模式的变化,对我国旧书业的营销模式进行一次全面的分析和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