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子在《道德经》第八十章中勾勒了他理想的生活。“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后代在注释“民重死而不远徙”的时候,  相似文献   

2.
道家哲学与现代"生"、"死"观叶秀山《老子》书第五十章说: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用其刃。夫何故?以其无...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学界对老子思想中圣人形象的研究多集中于圣人对“道”的把握以及圣人继承于“道”的人格特点,即“圣人之德”。但老子对于圣人的要求并不仅限于能够体道,也需要圣人能够肩负起引导社会发展的责任,在《道德经》对圣人的描述中,最多地是强调圣人会如何治理国家,引导社会。比如第二章中“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第三章中“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相似文献   

4.
庞朴 《中国文化》2004,(21):166-167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的六篇文章中,有五篇是前所未闻的新书;另一篇《民之父母》,曾以别名包括在《礼记》和《孔子家语》里面,一直流传。但就是这篇久为人知的旧作,竟使我们不能等闲视之,而不得下改变某些旧日观念。  相似文献   

5.
在知识的海洋里,未来和过去永远是人类求知的两大方向。在无文字记载的史前社会中,从古至今、自东到西,各个民族都对自己遥远的过去进行追忆。对于人类最早的住宅形式,经春秋时代教育家孔子整理的经典著作《易经&;#183;系辞传》上写道:“太古之世,穴居野处,禽兽逼人,有巢氏作,叫民构木为巢,而穴居之俗渐脱。食鸟兽之肉及草木之实,未有火化,至害卫生,燧人氏作,叫民钻木取火,而茹毛饮血之俗渐脱。”  相似文献   

6.
陈永康 《寻根》2002,(2):46-49
泾县水东翟氏是皖南名族,泾县大姓之一。明嘉靖《水东翟氏宗谱》序云:“泾之西南八十里有村日水东,翟氏居焉,重峦邃谷,广陌澄潭,渺然如隔入世。汉以前无所闻,唐李白曾访汪伦,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之句,水东之名遂闻干天下。”  相似文献   

7.
原文:叔(韦囚皿)仁兄阁下 前日递一函力辞为作文叙非恪也。以守敬于金文虽好之而末致力,无所发明,固不如藏拙之得计也,转念 足下书方成印寄我,不嘱他人作序而独嘱我,若坚辞未免有负 雅意,乃拨  相似文献   

8.
伍晓明 《中国文化》2010,(2):121-124,125-135
<正>一传统政治话语中的"父母"与"赤子"之喻在中国传统中,视天与人之关系如父母与子女是一流行观念。①此父母—子女关系又由"天之子"为中介而具体地实现为一种"天子—子民"的政治制度。天被认为将其作父母的责任具体地转授于天之子,所以天之子即是天下全体之人—民的父母。②而作为天下全体之人民的父母,天之子即应为人民负起如父母对子女所负之责任。在传统经典中,此责任即被直接规定为:"作民父母"。《尚书·泰誓上》云:"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亶聪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所谓"元后"即民之大君也。  相似文献   

9.
凝重而恢宏的乐章,抑郁又清朗的光亮,托出“向日葵”那无所羁绊的舞台造像;三维空间中浮涌的身体、躁动的人群,结构着当代都市的精神交响……,这便是北京现代舞团的’96夏季新作──《向日葵》晚会投给观者的第一印象。1996年的中国舞坛是以现代舞为其开篇,而这先手之利恰恰为建团伊始的北京现代舞团所得;更为引人瞩目的是当前国内最具实力的现代舞明星、著名编导金星的加盟,使北京现代舞团声名鹊起。从现代舞团推出的第一台节目《红与黑》、中美交流的《生命之舞》到今天的《向日葵》充分展示了现代舞艺术的超卓魅力与该团的不凡实…  相似文献   

10.
移民与台湾的"内地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全海 《寻根》2006,(6):18-22
在信息传播和交通条件相对落后的古代社会,文化和生产技术的扩散与交流,大多是通过移民实现的。中国移民史上漫长而艰辛的台湾移民即承载着民族融合和文化传播的特殊使命:它不仅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重要一环,还是中华文化从起源地向四周扩散、传播的一个重要方向。如此艰辛而漫长的历史进程始于西汉“七国之乱”之时,至唐末五代,先后出现了中原之民迁徙入闽的三次高潮。两宋以后,继有入闽之中原之民,迁至澎湖,进而渡海赴台。连横在《台湾通史》中记日:“当宋之时,漳、泉边民渐来台湾,以北港为互市之口。”至荷兰、西班牙殖民者入侵之前,中国移民,主要是福建漳、泉移民的足迹已经遍及台湾全岛,与土著居民和睦相处,共同开发台湾的资源,成为台湾的真正主人。  相似文献   

11.
商铜与商代青铜器纹饰的特点张振玉众所周知,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礼器是当时统治者用以表示身份等级,立国传家的重器,所以受到极大的重视,世代相传,不轻易予以销毁。《左传·宣公三年》载:“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  相似文献   

12.
寨堡是古代军队或百姓为抵御敌人侵袭,以木、土、石、砖等材料环绕修筑而成的封闭性军事防御设施,包括军队为了应对屯驻需要而修筑的军寨、百姓为了在战乱中自保而修筑的民寨。汉晋以降,每当社会动荡之际,百姓本着守望相助之精神筑寨自卫逐渐成为普遍现象,并在明清两代达到高峰。民寨发轫之初,多为百姓守望相助以应对动荡之局势。唐宋以后,其对维持基层稳定的重要性逐渐得到朝廷认可。嘉庆白莲教之役,清廷自上而下采取一系列坚壁清野的举措,促使民寨由民间自发向国家控制的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的刘备,既有“明君”之誉,又有“枭雄”之称。罗贯中描写《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时,以历史人物刘备为原型,同时根据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审美倾向,着力突出其明君形象,而有意淡化其枭雄色彩。这样的刘备形象,虽有血肉不够丰满、个性特征不足、个别描写过头的弱点,却仍然取得了相当的成功,成为古代文学作品中前所未有的“明君”范型。  相似文献   

14.
《科学怪人》,英文原名Frankenstein(《弗兰肯斯坦》),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电影.此类电影虽有科幻元素,然早已被归类为惊悚恐怖片.大家印象中的科学怪人乃一疯狂科学家利用人尸拼凑而成,在某狂风暴雨之夜晚,借由闪电使之复活过来的狰狞怪物,怪物失控逃离实验室,残杀人类,也跟其创造者恩怨相扣,相互追杀及报复.  相似文献   

15.
弘扬中华美德尊敬老人善待老人俞雷目前,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占全国人口的9.5%。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老龄人还将继续增多。国家虽有多项照顾老人的政策规定,但尚不够完善,也有贯彻不力的问题。西方如瑞士法律明文规定,父母有养育子女之责,而子女...  相似文献   

16.
重温范仲淹名言北宋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中的名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在范仲淹看来,古代的"仁人"不论是否执政,都充满忧患意识。所忧何事?如果自...  相似文献   

17.
在知识的海洋里 ,未来和过去永远是人类求知的两大方向。在无文字记载的史前社会中 ,从古至今、自东到西 ,各个民族都对自己遥远的过去进行追忆。对于人类最早的住宅形式 ,经春秋时代教育家孔子整理的经典著作《易经·系辞传》上写道 :“太古之世 ,穴居野处 ,禽兽逼人 ,有巢氏作 ,叫民构木为巢 ,而穴居之俗渐脱。食鸟兽之肉及草木之实 ,未有火化 ,至害卫生 ,燧人氏作 ,叫民钻木取火 ,而茹毛饮血之俗渐脱。”关于穴居时代人类的生活情形 ,西方古希腊诗人卢克莱修斯在其诗作《天道赋》也有描绘 :“当此之时 ,民犹未知夫用火 ;虽获兽而不衣其皮…  相似文献   

18.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的六篇文章中,有五篇是前所未聞的新書;另一篇《民之父母》,曾以别名包括在《禮記》和《孔子家語》裏面,一直流傅。但就是這篇久爲人知的舊作,竟使我们不能等閑視之,而不得不改變某些舊日觀念。  相似文献   

19.
常青 《世界文化》2010,(10):33-33
<正>麦卡锡被誉为"美国当代四大一流小说家之一",他拥有的才情让很多人为之羡慕、嫉妒。他的小说使他获得了世界声誉。其中《老无所依》被改编成同名电影,一举囊括了第80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佳改编剧本以及最佳男配角四项大奖。另一部小说《路》,曾连续获得第91届普利策最佳小说奖,最佳"鹅毛笔  相似文献   

20.
縱觀我國學術史,每個時代,大抵都有新舊之争,然皆未若清民之際為烈.似乎可以說,"新舊之争"四個字已成為民國學術史的關鍵詞.然何人為新,何人為舊,既難截然一劃而分,而舊中蘊新,新又返舊,更趨複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