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吴式颖先生所著《俄国教育史——从教育现代化视角所作的考察》(文中简称《俄国教育史》),从开始构思到最后出版,历时十七年,2006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建国以来我国第一部名为俄国教育史的专著,也是第一部以教育现代化为视角的国别教育史研究著作,是我国俄国教育研究和外国教育史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这部著作的出版值得祝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教育史认识的本性同题、是否存在客观的教育史和教育史认识的主体性与客体性的关系三个方面来阐释劳伦斯·克雷明的教育史学认识论.在克雷明的教育史学认识论文本中,教育史研究显然被视作了一种意义体系.在这个意义体系内,主体与主体的关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二人世界或者多人世界,而是以他们共同拥有的客体世界为前提的.这个客体世界即为当下的教育状况,它是一个网状物,是主体无法超越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主体同相互理解和交流的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3.
2002年12月,湖北教育出版社隆重推出大型系列学术专著《区域教育的历史研究》。该书为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项目和上海市重点学科中国教育史基金项目,由李国钧教授主编,上海、南京、山东等地多位研究者共同参与完成。阅读这套书,使人感到该书在教育史研究的开拓上化了很多功夫,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全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视角新颖。长期以来,对中国教育史的研究,主要从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两个角度着手,在全国的范围内,对以往教育发展进行各有侧重的考察,这是很有必要的,但往往  相似文献   

4.
教育史学评论是以教育史学自身实践和成果为研究对象的史学理论分支学科 ,是一门富于批判性质的建设性学科。教育史学评论是沟通教育史作者和读者的桥梁 ,是促进教育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是联系教育史学研究和教育现实社会需求的纽带  相似文献   

5.
我们目前所用的外国教育史教材,是1962年曹孚先生主编的。它是以苏联几本教材为基础选编而成。这本教材在当时是可行的,在后来它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它是50年代苏联人的成果,已远远不能反映当代教育史的科学水平,它存在下列许多问题有待解决。第一,书名是外国教育史,实际内容是西方教育史,名不副实。全书论及东方国家的教育只有两页,只占全书的百分之一弱。我们教育史教材分为两个大部分,一是中国教育史,一是除中国以外的世界教育史,合起来是一个整体。我们要使学生懂得中外即世界教育的发展规律,除了中国教育史外,我们外国教育史应包括东西方各国的教育史,只有如此才能看到世界教育发展的全貌,因此只讲西方教育史是显然不够的。这点在1983年黄山开会讨论外国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大陆教育史学界,以田正平教授为首的浙江大学教育史研究团队,是以中国教育现代化史研究而著称的.<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问题研究-以清末民初乡村教育冲突考察为中心>,作为该团队持续不断之学术努力新成果,在视野下移中拓展了中国教育现代化史的研究领域,以"乡村教育冲突"为核心透视了教育现代化过程中的深层历史问题,修复了从清末兴学到二三十年代乡村教育运动研究的缺损环节,是一部"费了功夫"也"费了脑筋"的学术力作.若能走出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视野重叠,在全球化视野中界定中国问题,在多层次不同教育主体的博弈中审视国家的现代化规划,或将开创出中国教育现代化史研究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7.
夏豪杰 《教育评论》2022,(7):166-168
<正>《教育史学通论》由中国教育史学会顾问、著名教育史学家周洪宇教授主编,中国教育史学会副会长申国昌教授和郭娅教授任副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历经十年倾力打造、精心出版。该书是一本系统的教育史学通论性研究成果,深入研究了教育史学的学科性质与体系、教育史学的功能与价值、教育史学的研究方法等问题,全面回顾了中西教育史学史的发展历程,并在此基础上对教育史学研究未来走向进行了展望。作者基于教育史学科建设和教育史学研究现实需要撰写该书,  相似文献   

8.
克雷明的<美国教育传统>是其三卷本<美国教育史>的结晶,该书是建立在克雷明教育生态学理论基础之上形成的.根据教育生态学理论,克雷明在<美国教育传统>中重新界定了美国教育史的研究对象,进而开发出了美国教育史研究的新方法.虽然克雷明的教育生态学理论产生于人们对美国教育制度持普遍怀疑态度的时代,但克雷明仍对美国教育制度持有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日本的教育史研究自19世纪70年代受欧美教育史研究的影响而发展迅速.20世纪50年代,教育史学会的成立为日本教育史学界聚集了一批专业的研究队伍,其出版发行的年刊《日本的教育史学——教育史学会纪要》是日本教育史研究成果交流的重要阵地.本文通过梳理1957年以来教育史学会的发展状况,分析其年刊栏目与文章的内容,展现日本教育史研究队伍的专业性、综合性、国际性特点.日本教育史研究创建了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和研究平台,积极承担起对教育实践的指导和监督责任;扩展了研究的主题与范围,重视教育史史料建设与学术情报分享;持续鼓励跨学科的研究工作,探索教育史新的研究方法;积极应对全球化研究趋势,重视教育史学科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0.
近读知名教育家、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周洪宇教授的新著《教育公平论》,感受颇深.该书不仅在体例与内容上有别于他者,而且融理论探讨、现状分析、经验描述和政策建议于一体,走出了以往纯粹某一方面研究的"藩篱".该书作者大学毕业后曾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从事教育研究和教学近30年,是国内教育史和教育政策研究方面的知名教授.后被组织安排到地方政府和人大机关任职,先后担任武汉市江岸区副区长、武汉市教育局副局长、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和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还当选为第十届和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由于这种特殊的经历与身份,作者的研究能够站得更高、对实际情况了解得更加全面与深入,因而就比一般学者的纯学术研究多了些独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以俄为师"与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光礼 《煤炭高等教育》2003,21(3):34-36,67
我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进程是一个不断对外学习的过程,建国初期的“以俄为师”是中国高等教育走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对我国的高等教育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高教领域的“全面学苏”其实是必然性与偶然性机缘凑合的产物:就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来说,“以俄为师”是惟一的选择(必然性);但就当事者的主观选择而言,“全盘苏化”只是一种代价昂贵的学习方式(偶然性)。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现代化自彼得大帝开始至今已走过了300多年的历程。在这漫长的现代化进程中,俄罗斯始终处于欧风西雨的浸润下。俄罗斯历史上的数次改革都是向西方学习,按照西方的样板进行的。“西方化”情结在俄罗斯现代化道路中挥之不去的缘由既有地理因素的制约,又有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的影响。但是,“西方化”在俄罗斯却一次次地遭到碰壁与失败,它给俄罗斯现代化和俄罗斯社会历史发展造成了十分深远的影响与后果。俄罗斯现代化与西方化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3.
世纪初俄罗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1世纪初,俄罗斯教育最引人瞩目的一项变革是努力实现各领域、各层次教育的现代化.本文阐释了从开始实施<2010年前俄罗斯教育现代化构想>,迄今为止在高等教育领域采取的全新举措,重点介绍俄罗斯在扩大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提高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增加高等教育办学效益等方面的新进展,以期读者对世纪之初俄罗斯高等教育的最新动向和现代化进程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4.
随着西方化的传入,中国古老的“大同”思想在基督教,进化论和空想社会主义,西方工人运动,俄罗十月革命和苏联经验的先后激发下,不断得到强化,最终形成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中国近代化过程明显存在着社会理想的“大同”化倾向。  相似文献   

15.
人的现代化理论是现代化理论之中的一个重要层面,人的现代化也是现代化内容的核心所在,然而学术界对于人的现代化的研究却是薄弱的。本文首先从人的现代化在现代化研究领域内的滞后谈起,然后以《从传统人到现代人》一书为蓝本,指出了现代人所具有的特征。本文的另一主旨则在辨明人的现代化在中国近代史语境下的含义即是国民性的改造。最后,针对人的现代化研究在中国近现代史范畴内的薄弱环节提出了三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从现代化的含义、动力、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现代化范式的转换等方面,综述近年来中国现代化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史学动态,肯定了史学界的现代化研究对于拓宽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实现学术创新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刘正伟 《学科教育》2013,(6):102-111
20世纪80年代末,在教育史学界,田正平吸收了史学界的现代化理论,提出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理论范式;此后,他一方面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内涵、理论体系及框架进行不断阐述;另一方面又与全国教育史学界同仁一道致力于中国教育近代化相关专题研究。25年来,这一理论范式不仅是田正平认识与探索中国近代教育史的基本理论和重要工具,他在留学教育、近代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中外教育交流,高等教育、乡村教育早期现代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富有创新性的成果,为国内众多中青年学者所认同与使用,引领和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的转型。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教育大市 (县 )青州以现代教育技术开路 ,全面促进素质教育开展 ,从而抢占教育现代化的“制高点”的经验、做法和收获 ,拟将一些规律性的材料 ,供教育界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后,随着教育功能观的转变,顾明远先生首次明确提出了"现代教育"这个学术概念,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了"教育现代化"思想体系。顾明远先生认为,"现代教育"是现代生产的产物,具有平等性、终身性、生产性、个性性、多样性、信息化、开放性、科学性等基本特征。"教育现代化"是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换的过程,其核心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在探索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之路时,必须处理好"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关系,正确对待外国教育思想和经验。  相似文献   

20.
从教育现代化的视域对高职教育现代化发展进行评价应考虑其"教育性"和"职业性"的价值取向:学习者维度的成长成才之需、院校维度的内涵式发展之需、企业维度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之需以及社会维度的"尊劳尚技"氛围之需。高职教育是不同于其他普通高等教育的另一种"类型教育",参考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现状,高职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框架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客观反映出现实情况、缺失"人"和"文化"要素。在教育现代化检测评估过程中,高职教育现代化监测可考虑单独设置,进行"类型赋能",并在评价理念、评价表述、评价监测、评价关系等方面向"类型教育"取向转变,进一步完善与健全高职教育现代化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