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骗子     
很多年过去了,人海茫茫,他几乎将报仇之事淡忘,却无意中邂逅了她。他跟着她,去同一家电影院看电影,乘同一班飞机旅行后来,他们结婚了。没多久,她的父亲死于非命,是他杀的。  相似文献   

2.
落寞的骗子     
电影《疯狂的石头》让我又想起那次在火车上遇到的两个骗子。  相似文献   

3.
尊敬的长者戈公振先生离开他热爱的祖国和人民已经五十年了! 1944年10月22日在《新华日报》副刊上曾有我写的《追念戈公振先生》。我受到尊敬的戈先生的教诲和帮助是永远写不尽的。  相似文献   

4.
生活少儿     
《出版广角》2011,(8):76
《小淘气尼古拉最新版1—小尼古拉的圣诞节》●作者:[法]戈西尼著,[法]桑贝绘,戴捷译●版本:天天出版社2011年5月版●定价:14.00元∕本●调皮可爱的小尼古拉又回来了,开始了全新的冒险。这一次他又为小尼古拉迷们带来了许多有趣的故事。戈西尼独有的幽默童趣的语言,  相似文献   

5.
1985年10月25日,在郑州市管城区一个旅馆里,发生了一次奇特的较量。较量的一方是“中国心算研究所”的“所长”张献召,一方是《郑州晚报》记者谢晓勤。一场遭遇战首先在记者和研究所的“办公室主任”之间展开: “请问贵所是什么性质的机构?”“科研机构。”“我问的是国家正式机构呢,还  相似文献   

6.
记得刚入行时做"编读往来"栏目,我总是爱挑表扬信往上发.几次被"枪毙"后,领导找我去谈话,教导做人要谦虚,办杂志要谨慎,不能老是"王婆卖瓜".我口上唯唯诺诺,心里却对老前辈的谨小慎微颇不以为然:又不是瞎编的,怕什么!  相似文献   

7.
近来,有关骗子题材的读物在美国图书市场颇为热销。这些图书有的是将历史上的骗人骗事写成小说,有的是将名骗大骗的事迹真实再现。 近期由DUTTON出版公司出版的《人精》(The Real McCoy),作者为Dariu Strauss,讲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浪子回头的故事。主人公Kid McCoy  相似文献   

8.
小方 《新闻天地》2005,(4):37-39
一名普通乡机关工作人员,打着“乡长”的旗号,靠着三寸不烂之舌,在2002年4月至2003年3月不足1年的时间里,先后伪造有关公章8枚,骗取公安机关对爆炸物品的审批条,然后将审批条“卖”给两家非法小煤窑和石膏矿主,使得这些窑主和矿主能够买卖炸药、雷管等危爆物品用于非法生产;同时他又伪造“涟源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公章,模仿他人笔迹从一乡村信用社多次骗取贷款25.1万元。  相似文献   

9.
繁体字的“戱”字,由“虚”与“戈”组成,就是用虚假的戈对阵之意。就是说,“戯”是要在舞台上对阵战斗,不对阵,没有冲突,也就构不成“戱”。 戏剧家陈白尘说了一段很形象的话:“有一个人突然掉进一个很深的陷阱,他为了活命,就千方百计搏斗,这个挣扎搏斗的过程,就是戏。他如果是个很值得同情的人,他最后终于胜利了,就是喜剧;失败了,便是悲剧。陷阱,是个比喻,是指一个环境、一  相似文献   

10.
王渊 《出版广角》2015,(6):114-114
这是一头大象的旅行记,同时也是关于人生的譬喻。相比其他一些主题更加灰暗的作品,希望这本书能成为读者爱上萨拉马戈的契机。  相似文献   

11.
袁世凯窃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之后,专制独裁扼杀民主,改元称帝。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民主力量与袁世凯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新闻战线上的斗争,是整个反袁斗争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关这方面的记述,在国内主要有戈公振1927年出版的《中国报学史》。戈氏在编写这本书时,曾花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搜集的史料亦甚丰富,唯受到条件的限制,未能利用当时的政府档案资料。为此,特以所接触到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为主要依据,写成此文,以补戈著之不足,并就正于同好。  相似文献   

12.
以生命的名义—— 一戈熊熊燃烧的烛火,照亮了坎坷的长路九曲;为蹒跚而行的患者踏平荆棘,让痛苦与瘟疫与人类远离。 四年前,有感于SARS期间医护人员的“搏命”不恤,丘树宏在手机上记下了这些句子。  相似文献   

13.
王新 《湖北档案》2003,(11):29-31
这是一个传奇般的男人,半生饱经磨难却从不放弃自己的艺术之梦。他教过书、当过兵、办过厂,因为痴心艺术,他的婚姻屡遭磨难,先后3次离婚,4次结婚。他是随州克隆编钟第一人。1992年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他头部遭受重创做了开颅手术,从些便落下了终身残疾。但他身残志坚,挥“戈”重上人生战场,硬是拖着残疾之躯复制出音律、音色均可与出土文物相媲美的编钟,然后又办起“天戈画廊”,收徒传艺。在他的精心抚育与指导下,儿子何坤今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  相似文献   

14.
我国新闻界先驱戈公振生平业绩,最近在他的故乡江苏东台展出。戈公振是我国著名新闻记者、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开拓者和我国早期新闻教育工作者,这次展览内容丰富,史料详实,有戈公振本世纪初进八上海报界,二十年代考察英、美、日等国新闻事业的各个时期的一张张留影;有三十年代采访、考察苏联后介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苏联访问记》手迹和出席国际新闻专家会议的“简派状”等一件件遗物;还有他生前撰写的《中国报学史》、《新闻学》那一本本不朽之  相似文献   

15.
一个是热衷于搞骗人游戏的恶作剧者,另一个则是见钱如命的记者:“希特勒日记”诉讼极富滑稽色彩,而“明星”杂志却哭笑不得……“我们不是在剧院里!”法庭审判长愤怒地抗议道。一切都是徒劳的。汉堡法院231号大厅里,听众笑声不断。即便法官们自己都难以保持那种严肃的神态。在两个星期的听证中,  相似文献   

16.
邹韬奋同志离开我们已是整整三十五周年了。这几天我翻阅了他主编的《生活》周刊,重读了《韬奋文集》和他写的一些有关的文章,他的亲切的形象又重新呈现在我的眼前,他的响亮的笑声又重新响在我的耳边。特别是仔细看了他从一九三二年到一九三五年写给家叔戈公振的一些信件,更是万千往事萦回心头。记得一九二五年十月下旬,韬奋曾为《世界知识》写了一篇《悼戈公振先生》的文章。文章一开头就说: “记者提笔含泪写着这篇《悼戈公振先生》的时候,正在十月二十四日下午从中国殡仪馆哀送戈先生大殓以后为中华民族,为新闻事业,为个人友谊,想起他都不胜其凄怆悲痛。回忆戈先生于十月十五日下午由海参崴乘北方号到上海,我和胡仲持先生同到码头去迎接他,握手言欢,历历犹在目前,谁能想到七天后就在他的弥留榻前,和他惨然永诀!”当读完这篇没有收进三联书店编印的《韬奋文集》的文章时,我就回想起他们两个人之间前  相似文献   

17.
眼下的北京,正在上演小剧场话剧《戈瓦拉》。而我这点文字,是特别为某些人的。大约是前年6月底有条简短新闻:一支古巴和阿根廷科学家小分队站在玻利维亚一小镇的一个深坑前面,坑里有七具沾  相似文献   

18.
1990年1月31日,美国东部时间下午2时,一则惊人的消息从美国有线新闻电视网(英文为 CableNews Network,简称 CNN)在乔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总部播出:“苏联共产党可能进行重大政治改组。CNN 驻莫斯科首席记者史蒂夫·赫斯特获悉:戈  相似文献   

19.
凌翔 《航空档案》2005,(4):42-45
历史记载着这样一个庄严的日子:1970年12月24日,这一天,中国人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成功了核潜艇。从此,中国人拥有了克敌制胜的撒手锏.这深藏在大洋深处游戈的战略武器发射平台使中国人在世界面前更加理直气壮了。  相似文献   

20.
3月底的一天,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葡萄牙作家若泽·萨拉马戈出现在子弹横飞的拉马拉,并对西方媒体公开声明:“此地所发生的一切是犯罪,足以与在奥斯威辛、布痕瓦尔德发生的事情相提并论。”上述言论在西方世界仍然引起轩然大波,特别是因为时值大屠杀纪念日前夕,以色列人的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