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学出版》杂志自1994年创刊以来,已走过了10年的发展路程。它是伴随着我国大学出版业的发展而不断成长起来。目前,《大学出版》已经成为大学出版人必读的杂志。突出工作指导性又注重学术性已成为它的特色。办杂志,我是外行;读杂志,从杂志里寻找自己所渴求的知识和信息,则成为我生活中的习惯性需求。《大学出版》是我阅读和学习的园地,获得信息的源泉。正如一位大学出版界的老社长亲自对我说的,《大学出版》他每期必读,《大学出版》是他了解大学出版业发展状况和发展态势的重要信息资源。《大学出版》能有今日之成绩,是经过几届中国大学出…  相似文献   

2.
我与《大学出版》一起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在我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工作的第十个年头,学校任命我为出版社常务副社长。同年,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的机关刊《大学出版》正式出版发行。白驹过隙,眨眼间整整十年过去了。十年来,我与《大学出版》一起成长。作为大学出版社的负责人,我十分关注《大学出版》上发表的领导讲话和重要会议的精神,十分关注同行们的理性思考和办社体会,  相似文献   

3.
在《新闻战线》上,我是一名《新闻爱好者》,由于酷爱《新闻与写作》,对《新闻世界》中的《新闻通讯》《新闻三昧》,缺乏《新闻探索》和《新闻研究》,为了提高《新闻写作》水平,在《中国记者》老师们的帮助指导下,我考上了《国际新闻界》著名的《新闻大学》。在培养《记者摇篮》的大学里,我系统地学习了《新闻知识》《新闻采编》《新闻学论集》《新闻传播》《新闻业务选编》《广播业务》《电视业务》《新闻广播电  相似文献   

4.
在《新闻战线》上,我是一名《新闻爱好者》,由于酷爱《新闻与写作》,对《新闻世界》中的《新闻通讯》《新闻三昧》,缺乏《新闻探索》和《新闻研究》,为了提高《新闻写作》水平,在《中国记者》老师们的帮助指导下,我考上了《国际新闻界》著名的《新闻大学》。在培养《记者摇篮》的大学里,我系统地学习了《新闻知识》《新闻采编》《新闻学论集》《新闻传播》《新闻业务选编》《广播业务》《电视业务》《新闻广播电视研究》和《对外报道业务》,进行了《新闻学探讨与争鸣》。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新闻与成才》杂志社当一  相似文献   

5.
1996年底我刚从武汉参加高校出版社社长总编培训班回到北京,接到《大学出版》的约稿,希望我就培训班的收获写一篇文章,从那时起至今已经整整8年了,在这8年中我既是《大学出版》的作者,每年都在这里发表文章;同时也是她的忠实读者,她成为我每期必读的几份杂志之一,从这份杂志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现在《大学出版》迎来了她的十年华诞,我向她表示祝贺。过去的10年,是中国出版改革和发展变化最大的10年,也是中国大学出版业改革力度最大、发展最快的10年。《大学出版》作为大学版协主办的专业性刊物,一直为高校出版社的改革和发展鼓与呼,不断探…  相似文献   

6.
行动的写作     
这个专题我想让写作者自己说话,他们是写《十四家》的陈庆港、写《中国在梁庄》《梁庄在中国》的梁鸿、写《上课记》的王小妮,他们的职业分别是职业摄影师、大学教师、大学教师兼诗人.本来还邀约了写《冬牧场》的李娟,她还在遥远的新疆做一个真正意义的"劳力者",我不想因为我的约稿改变她的生活节奏.作为这个专题的主持人,我还是想,他们说他们的,我说的我的,这种主持不"主"的方式,也许倒可以有一种各说各话的嘈杂.  相似文献   

7.
新书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2006,(23):90-90
《大学何为》;《我很丑也不温柔:漫画范用》;《笔底波澜:百年中国言论史的一种读法》;《坏蛋:我的配角人生》;《美利坚开国三杰书》。[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大学图书馆学报》1998,16(6):71-75
苦乐生涯由此始记得在1985年2月份,我将自己写作的《非图书馆学专业大学毕业生从事图书馆工作之我见》投寄给当时的《大学图书馆通讯》(即《大学图书馆学报》的前身),没想到在当年5月份就接到编辑部的来函,告知稿件将刊登在1985年第3期上。从接到采用通知...  相似文献   

9.
赵家璧先生的《编辑忆旧》,谈到他在中学毕业时,代表光华大学附中毕业生参加大学毕业生组织的《光华年刊》编委会,担任印刷部主任,去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委托代印,认识了总经理伍联德。伍委托他编辑《中国学生》月刊,从此开始了编辑生涯。我的出版生涯,与赵先生的经历有若干类似之处。1933年,我在无锡县立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大学扩招以及大学生消费需求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媒体加入到大学生媒体市场中。本文拟通过对《新商报·我的大学》和《大学周刊》两个月各八期的传播内容的分析比  相似文献   

11.
贺辞一束     
同根生 ,相呼应。共发展 ,齐进步。———祝贺《津图学刊》创刊 2 0周年《大学图书馆学报》编辑部2 0 0 3年 6月 11日《大学图书情报学刊》编辑部贺信《津图学刊》编辑部 :欣闻贵刊 2 0周年华诞 ,谨致兄弟期刊的衷心祝贺 !2 0年来 ,贵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把握时代需求 ,为推动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成绩 ,可歌可贺。我刊与贵刊同龄 ,贵刊的宝贵经验值得我刊学习 ,希望两刊今后加强联系 ,共创佳绩。《大学图书情报学刊》执行主编许俊达暨全体同仁敬贺2 0 0 3年 5月 1日《当代图书馆》编辑部贺信《津图学刊》编辑部 ,尊敬的同仁 :欣闻…  相似文献   

12.
接到1月30日去人民大会堂参加李铁映同志《大学笔记》捐赠仪式暨学风座谈会的通知,我就一直在想,《大学笔记》将会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是李铁映同志大学时期的读书笔记?还是课堂笔记?这本书和目前我国其他政要出的书有何不同?  相似文献   

13.
《专业户王求晓夫妻双双考上大学》(以下简称《考上大学》)这一新闻,1988年8月8日在《江西日报》第一版刊登后,在全国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去年7月下旬此稿被评为第十届全国好新闻一等奖。我在江西日报驻九江记者站工作过14年,记者站工作,使我养成了“爱动、好走”的习惯,一有  相似文献   

14.
在我所任职的大学图书馆意外发现十卷本《李长之文集》,感到异常的高兴。因为我关注李长之已经很久,在十年前曾经向德国马尔巴赫文学档案馆推荐他,将他收入《国际日耳曼学家辞典》。  相似文献   

15.
释喻  刘志国 《新闻前哨》2012,(12):54-55
2001年8月,一封题为《我想“握住”武大的“手”》的求助信,启动了《襄阳晚报》援助贫困生上大学活动。一对来自保康山区的李姓姐弟同时考上了大学,但他们家境贫寒无力支付学费、路费、生活费,经过襄阳晚报编辑部牵线,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捐款,帮他们圆了大学梦。  相似文献   

16.
我在《新闻大学》1988年夏季号发表《关于新闻若干问题的哲学思考》以后,卢惠民同志在冬季号发表了与我商榷的《关于新闻和新闻价值定义问题》(简称“卢文”)的文章。卢惠民同志与我商榷的主要之点是:我在文中,列举的全国二十所大学联编的《当代新闻学》关于“新闻就是及时公开传播的非指令性信息”的定义,是否包含着唯物辩证的观点?《当代新闻学》对新闻价值的表述,是否比较恰当?鉴于“卢文”提出了一些值得深思的观点,就有必要对“卢文”的、“商榷”进行再商榷。  相似文献   

17.
我是《新闻战线》的一名忠实读者,作为一名高校校报编辑,我坚持阅读《新闻战线》已有10多年,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受到很大教益。在此我把我的经历和感受说出来,并真诚地向《新闻战线》道一声“谢谢!”1989年6月,我从大学毕业并留校从事校报编辑工作。由于我大学学的是数学,走上与新闻打交道的工作岗位后,我犯了难。虽然大学期间凭着爱好我采写了一些通讯稿,但正儿八经地办报纸,却有些吃力。为了使自己尽快进入编辑角色,弥补新闻知识上的不足,单位领导向我推荐了《新闻战线》。拿到《新闻战线》一读,便觉眼前一亮:它既…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大学扩招以及大学生消费需求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媒体加入到大学生媒体市场中。这其中不但有面向全国发行的期刊,如月刊《大学生》、画报《大学周刊》,同时,地方性媒体也参与其中,例如大连《新商报·我的大学》周刊。这些期刊都定位在大学生群体,而大学生是一个专注于网络远远大于  相似文献   

19.
【导读】大学时代的学术经典阅读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非常重要。回顾令人怀念的,我的“80年代”,《美的历程》《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镜与灯》三本书对我的学术研究有过重要的,近乎“建构原型”的意义。我曾经在《存在与发言——陈旭光电影文章自选集》自序中仿照鲁迅先生,把自己命名为“历史的中间物”。  相似文献   

20.
随着大学扩招以及大学生消费需求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媒体加入到大学生媒体市场中。本文拟通过对《新商报·我的大学》和《大学周刊》两个月各八期的内容、版面等方面的分析比较,希望能为大学生媒体市场的的采编和管理运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