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琳琳 《新闻传播》2009,(8):139-139
2004年,中国《妇女报》首先推出了报纸的手机版,并大胆预言手机报纸将彻底终结“一杯茶一份报”的时代。  相似文献   

2.
行业报:“要行业”还是“甩行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西省行业报系统,山西工人报是惟一蝉联7年"山西省一级报纸"的行业报。在全国工人报刊系统,山西工人报是获得国家最高新闻奖和本省最高新闻奖数量最多的工人报。作为一张行业报,山西工人报为何能在竞争激  相似文献   

3.
沈莹 《记者摇篮》2004,(10):34-34
作为一张主要给全国女性阅读的新闻纸——《中国妇女报》,从她诞生的那天起,就吸引了太多的关注、承载了太多的希望……她恪尽职守地记录下女性尤其是中国女性生存、发展、平等的现状和未来以及女性与人类,女性与社会、女性与自然等等内容。“妇女报”中的“女”字就是该报纸的本色所在,保持了本色就有了自己的特色,也即个性。  相似文献   

4.
新的世纪,新的面貌;新的世纪,新的机遇;新的世纪,新的挑战;新的世纪,新的追求。伴随着历史车轮进入新世纪的市州报,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抓住机遇与迎接挑战 新世纪伊始,市州报的压力是巨大的。就媒体的挑战而言,第四媒体迅速发展,来势汹猛。就报纸之间的竞争而言,上有省市报及其子报瓜分市场,下有县市报的扩张挤压阵地,同时还有行业报、专业报对市场的打入和蚕食。好好的一块蛋糕,众多报家分食,受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许多报纸副刊,尤其是地方党报的副刊编辑们感叹,副刊越来越难办了,空间小、题材窄,竞争日益激烈,早几年办副刊(专刊)的黄金时代已风光不再…… 从宏观上来看,我国主流报纸副刊大致都有过从“勃兴”到“繁荣”到“成熟”的轨迹,除了其自身的规律支配外,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其它媒体的兴盛介入和竞争,社会舆论环境的影响,也是副刊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作为地方区域性的报纸副刊,目前的生存空间到底有多大?在众多实力雄厚的大报、专业报的夹缝中,地方党报副刊还有没有发展的余地,能不能继续繁荣下去?笔者以为,竞争…  相似文献   

6.
郑辉 《新闻界》2000,(3):44-44
1999年1月1日 ,《国际航空报》改制并面向社会公开发行 ,正式与读者见面。一年来 ,这张报纸像一株破土而出的幼苗 ,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呵护和喜爱 ,尽管她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但她毕竟以新的机制 ,新的面目走上了成功之路。这一成功是国航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是国航人智慧的结晶 ,它凝聚了大家的心血和贡献。值得一提的是 ,《中国民航报》在《国际航空报》创刊时 ,给予了无私的支持和援助。一、《国际航空报》改制的情况原《国际航空报》是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主办的内部发行报纸。国际航空报社是公司宣传部下属的一个科级单位 ,有5名…  相似文献   

7.
王荣 《新闻知识》2000,(6):30-31
报林中冒出一个新生带 长期以来,我国报纸结构基本上是以各级党委机关报为主体、以晚报和一些专业报为补充的格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报业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党报改革时期。在这个时期,各级党的机关报一统天下,报纸品种结构单一;第二阶段是经济信息报时期。这个时期从八十年代开始,随着党的中心工作转移和商品经济的兴起,各种经济信息报纸竞相问世,现在已有400多家。第三阶段是晚报复兴时期。到了九十年代,晚报进入了复兴和大发展时期,据统计,1991年以来,全国晚报从50家发展至144家。…  相似文献   

8.
走什么样的道路——行业报五种成功的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少综合性报纸打响价格战时,已有行业报不断提价,每份报纸卖到了5元;在不少综合性报纸为单一广告收入结构犯愁时,已有行业报成功地靠品牌影响力和衍生产品赚了钱,其贡献率甚至和广告平分秋色;在不少综合性报纸疲于应付新媒体竞争时,已有行业报将手机报、行业信息数据库等列入重要经济增长点……2008年3月1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五次全体会议批准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这原本是本期视点关注行业报的初衷。因为作为和部委有紧密联系的行业报,在以往历次政府机构改革中都受到波及。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经过1998-2003年治理散滥、管办分离等政策调整,行业报早已不再对上级主管部门等靠要,而是优胜劣汰,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市场化发展道路。其发展思路、运作理念、应对危机的办法对于其他报种、其他传媒不无启发。  相似文献   

9.
翻阅各地报纸,细心的读者都会为它们近年来所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所打动。各报新的版面设置、新的版式设计、新的办报风格……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小报改为大报,大报小报四版扩为八版、八版扩为十二版……一个前所未有的改扩版热潮正滚滚向前涌动,改革和竞争已成了我国报业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但我们稍稍留心一下,会发现有的报纸改扩版非常成功,读者好评不断,有的则不怎么样,还有的甚至走了回头路。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搞好报纸改扩版?这个问题的实质是要求我们解决好在新形势下如何办报和如何办好报的问题。 一、…  相似文献   

10.
郭辉 《编辑之友》2015,(10):12-15
网络媒体崛起和兴盛之后,转型成为传统媒体发展的关键词.自1995年《中国贸易报》建站以来的20年中,报纸数字化、网络化转型虽持续进行,但成功者寥寥.究其原因,一方面,传统媒体难以跟上数字媒体跨越式的发展步伐;另一方面,难以摆脱自身的问题和障碍.报网转化的过程中,报纸在内容建设、渠道开拓和受众选择等核心问题上面临重重困难.总结这些问题,有益于传媒寻找到最为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有煤矿工人七百万之多,而山西就占七分之一强,煤炭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面对如此众多的煤炭企业,如此庞大的煤炭职工队伍,作为煤炭之乡的屈指可数的行业报——《山西煤炭报》,怎样为百万矿工做好这道“班后餐”,这是在目前我国进行报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下,在强手如林的报业竞争中,能否争得一片天地所必须认真严肃考虑的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的进步,矿工队伍知识结构在发生着变化,对《山西煤炭报》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对报纸来说,这道百万之众共享的“班后餐”,要想做好,其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近年来,贴进群众生活,走进人们家庭的报种,频频登场亮相,“产品多样化”给行业报纸的冲击  相似文献   

12.
经过新一轮暴风骤雨般的报刊结构调整,专业报停办了一批,划转了一批,管办分离了一批,总量大大压缩,如湖北省还剩20多家。报纸活下来了,就要办下去,而且要越办越好。 专业报的产生与发展 专业报大多诞生于70年代末至80年代,兴旺于80年代末和90年代  相似文献   

13.
陈太龙 《传媒》2002,(11):43-44
《黄骅报》经过5年的内刊编辑,3年的改版经营,终于在2001年正式创刊。几年来,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现已使各项工作步入了正规化轨道,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我们在实践中深切感到,只要我们定位准确,特色突出,着眼市场,报纸就会有更大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蓓 《新闻前哨》2003,(3):26-27
80年代伊始,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进程,中国报业市场悄然启动、新的经济增长点刺激了中国报业的兴盛,报纸数量及种类不断扩容。尤其近年来,“分众化”时代到来,传媒的“窄播”趋势日益明显,报纸的传统内容这一资源也得到重新分配,各种专业报纸应运而生。其中以家庭、人口为服务对象的家庭类报纸纷纷进入市场,立足未稳就已感到生存的压力。毕竟机遇与竞争是同时出现的,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家庭报要想脱颖而出,势必要经过一番精心策划。  相似文献   

15.
报纸定位涉及到报纸的盈利模式和目标读者群的宽窄问题。定位准确可以避免同质化的恶性竞争,通过扬长避短占据读者市场缝隙的“空白”区域,如果定位不明智,就会进入同质化的恶性竞争圈,甚至出现现实读者与目标读者的错位和分离。所有的办报人都希望自己的报纸,在一个报种结构决定的读者结构错位的环境中,有自己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新闻改革和企业发展双重动力把企业媒体牵引到了一个新的时刻。九十年代末,早于专业报、行业报等报刊先期整顿的企业报,开始了新一轮的攀登。《武钢工人报》在这期间作了两步大的跨越;第一步是1998年9月由四版扩展为八版;第二步是1999年9月由四开小报扩大为对开大报。如果说社会上很多报纸已形成报业集团或母子体系的话,那么,《武钢工人报》也初步有了两张“子报”,即《校园周刊》和《生活周刊》。 版面扩大了,形式变化了,怎么办?我们的作法是用一年时间学习京城经济类报纸和鄂地机关类报纸新风格,在新闻触角、报道领…  相似文献   

17.
1981年1月4日,《中国青年报》独出心裁,率先在全国首家创办“星期天”刊。 1984年10月,被誉为中国“独一无二”的报纸,发行量曾达900万份的《参考消息》,再次拿出绝招——增加周末版。此前此后,《经济日报》、《农民日报》等报纸也相继增加了“星期天”和“周末”刊。于是,一种新的报样悄然产生了,我暂且称之为“附报”。  相似文献   

18.
姚娜 《传媒观察》2004,(8):25-27
《华夏时报》是一份一出身就命运多舛的报纸。在诞生不到四年的时间里,四易其主,四变其身。报纸也随着总编/社长的变动不断调整定位:从关注弱势群体,克隆南方周末的“大报”,到服务少数中上层人士,办“新型主流报”的“瘦报”。然后是定位市民新闻的都市类日报的“小报”,到现在  相似文献   

19.
常云 《青年记者》2007,(14):165-165
“行业报”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媒体形式。在国外,为行业服务的媒体多以期刊杂志的形式存在,而且地域性比较强,全国性的行业报几乎没有。而在中国,从数量上看,行业报在全国性报纸中占有近八成的比例,占全国报纸总数量的7、8%。“行业报”作为中央部委所属的全国性的经济类专业报纸,被赋予了特殊的历史使命和特殊的宣传功能。行业报在中国的存在和发展实际上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在体制改革进程中保障各行业持续有序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企业报如何定位,受制于企业如何发 看一张报纸就知其他报纸主要内容的现展,这是毋庸置疑的。应当看到,企业走向 象。目前,这种状况已逐渐被改变,原因之市场后, 企业报与企业的关系会发生变 一就是产生了许多靠市场生存的媒体,在化,这种变化可能有三种:一种是依然保 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新闻资源的分配方式。持供养关系,企业报完全靠经费生存;第 今后, 新闻资源的分配主要靠媒体间的市二种是保持半供养关系, 即企业减少拨 场竞争来实现。这样,各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