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在数学教学中,采用"一题多解"的教学方法,并引导学生评价各种解法的特点,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题能力、优化解题思路,而且能增强思维的广泛性.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性质,揭示了三角形中一个奇妙的比例关系,可作为例题或习题,让学生欣赏并运用所学知识探讨解法.笔者在相似三角形习题课中以它的解法为例,来培养学生思维广泛性,提高解题能力.题目:三角形内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三角形内角平分线分对边为两部分与两邻边成比例.  相似文献   

2.
数学实验有助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文章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第1课时)”为例,通过引导学生在数学实验中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在“做数学”的过程中探索并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应用该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促进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和理性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祥玲 《江西教育》2012,(11):39-40
<正>特级教师仲广群上"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面对学生的未学先知,用反问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猜测、探究、验证的过程中,感悟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并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提升了数学素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撷取几个片段与大家共赏。片段一新知开展激活思维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生: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相似文献   

4.
<正>在数学教学中,采用"一题多解"的教学方法,并引导学生评价各种解法的特点,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题能力、优化解题思路,而且能增强思维的广泛性.下面以相似三角形习题课中一道题的解法为例,用"一题多解"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题目三角形内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三角形内角平分线分对边为两部分与两邻边成比例.  相似文献   

5.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信息传递的一种重要方式。好的提问能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学生初步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把一个大三角形剪成两个小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三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会误认为剪成的一个小  相似文献   

6.
<正>《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素养。"我认为猜想是一把钥匙,可以打开学生探索数学的大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下面以"三角形内角和"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数学猜想的课堂建构策略。一、巧妙预设,激发数学探索猜想具有启迪思维的重要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善用猜想,让学生勇于提出质疑,并引导其进行探索,会收获意外的惊喜。例如",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三边关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课前通过测试,了解到有93%的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个  相似文献   

7.
对“三角形内角和”一课的研讨,焦点比较多地集中在“如何让学生探究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从几套新教材的编排看,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测量求和法;二是剪拼法(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来,拼成一个平角)。这两种方法均贴近学生的思维水平,操作简单,结论直接,但缺点也同样明显:测量时会有误差,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未必正好是180度,这使得测量结果非但不能验证结论,相反却给学生以误导;剪拼时会破坏原有图形,不能很好地体现剪拼后的图形与原三角形间的联系与变化。  相似文献   

8.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北师大版八年级下)教学目的是通过多种证明方法的探索,让学生初步体会思维的多向性,引导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教学中如何找到思维突破点,引领学生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思维发散是教师在教学中首要考虑的.笔者有幸能从学生错误的证法中捕捉到解题思想方法的“闪光点”,利用这“闪光点”作为学生思维突破点,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证明方法.  相似文献   

9.
三角形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的问题抽象成数学的知识.《三角形的内角》这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亲手“实验—剪拼”,从而在大脑里“猜想—发现—创造”.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来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盘活学生思维,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发现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某教师是这样进行的:第一步:先让学生量一量三角形上每个内角的度数,进而计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第二步:进行猜想: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吗?  相似文献   

11.
2023年滨州市中考选择压轴题以等边三角形为背景,以三角形作图为载体,以三角形内角求解为落脚点进行命制,考查学生对三角形这一核心知识的掌握情况,彰显不同层次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意在引领初中数学教学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及简单的运用;②初步体会添加辅助线证题,培养学生观察、猜想和论证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过程,初步体会思维的多样  相似文献   

13.
这是我上的一节研究课。这节课过去很久了,但每当我静下心来,总是能感受到学生思考的气息,感受到学生的思维给课堂带来的挑战与生机。对于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是不陌生的,因为学生有前面认识角的基础和提前预习的习惯。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我的教学思路是:交流——验证——问题——结论。果然不出我所料,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楚地说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在交流过程中,学生知道了内角这个概念,但是他们却不知道怎样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于是,我提出研究的问题: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在学生研究前,我们简…  相似文献   

14.
"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是学生探究图形内角性质、揭示内角规律、梳理知识脉络的典型内容。以"三角形内角和"一课为例,具体说明如何在教学中实现学生的整合性学习、意义性学习、批判性学习、阶梯式学习,有效诠释了"深度学习"之内涵,实现学生认知水平的逐级跃升和核心素养培养的落地。  相似文献   

15.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不仅是三角形中与角有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质,而且,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较为广泛。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之间的关系,也为今后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及其他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前段时间,菏泽市牡丹区第二小学面对全市举行了"教学开放周"活动,数学方面安排了6节课,我听后深有感触。特别是《三角形内角和》一课,给观课老师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角,它以问题为载体,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基于学生想法并提升学生想法,通过交流想法,碰撞思维火花。正是这种生动、绚丽多彩的思维火花,生成了课堂亮点,也正是这些亮点使课堂更厚重、更灵动、更精彩。【教学片段一】猜想三角形内角和  相似文献   

17.
(二)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活化学生思维活动。问题解决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能引领学生解题的方向,活化思维活动,有助于发现问题的隐蔽关系,突破解题障碍,更有助于对问题解决进程的反馈和调节。现以“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为例,说明它对发展学生元认知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课例简析】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教学此课,可采用引导发现法,让学生在实验中主动探索,以认识三角形的三内角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学习其它多边形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一位老师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化身为三兄弟,以三兄弟争吵的童话故事形式提出问题: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能都一样大吗?听到这个有趣的故事,学生的积极性马上被极大地激起,纷纷表示这样围不成一个三角形.然后,老师引导学生猜想:三个内角的和应该会是怎么样的呢?  相似文献   

20.
吕燕  王敏 《黑河教育》2014,(11):72-72
正教学内容:小学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实验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2.学会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教学准备:量角器、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剪刀。教学流程:常规口算。(小老师组织学生口算练习,教师小结,引出课题。)(设计意图:课前口算练习增强了学生的口算意识,进而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为笔算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