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色儿童形象在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中一直陪伴着中国儿童的成长,影响和激励几代少年儿童奋发向上,其独特的精神指向和深刻内涵品质感染着无数小读者,成为几代人的榜样力量,是红色革命文化历史传承和宝贵的精神遗产。新时代红色儿童形象塑造应在继承传统成功经验基础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正确理解“成长本位”之于中国儿童文学与红色儿童形象塑造的意义,平衡文学形象塑造的艺术性与社会性,在两者互动所产生的正负效应中,将红色儿童形象置于新时代的特殊语境中,将塑造新时代红色儿童形象自然融合于中国儿童文学的文化创构中,使其精神指向和价值旨归更贴近中国儿童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用好红色资源,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新时代高校的重要使命。新疆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既有以纪念馆和场馆形式呈现的物质形态的文化资源,也有以胡杨精神、兵团精神为代表的精神形态的文化要素。弘扬红色文化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需要;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是深入推进文化润疆的必然要求;传承红色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选择。将红色文化资源有机融入新疆高校育人实践应坚持以理论育人,推进红色文化进课堂;文化育人,加强校园红色文化建设;实践育人,促进红色文化融入党团活动。  相似文献   

3.
掖县是一方红色热土,有着厚重的红色文化,孕育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掖县革命根据地在革命战争年代对胶东乃至全国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掖县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蕴含着"不等不靠、敢为人先;迎难而上、勇于担当;大局为重、甘于奉献;鱼水情深、忠诚为民"的精神特质。新时代,传承红色文化,彰显其时代价值,要用红色记忆激燃理想信念,以红色基因激励时代新人,让红色精神激发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4.
红色基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政治本色和精神内核。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本文旨在通过探究徐州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凝练徐州地区红色基因的本质特征,从而提出构建传承发展红色基因的实践路径,使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激发新动力,成为促进"强富美高"新徐州建设的有力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红色文化资源数量多、种类全,是革命的土地、英雄的土地,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土地,燕赵大地的红色纪念地、革命遗迹记载曾经的烽火岁月,刻录永恒的历史丰碑。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利用好河北红色资源,发挥地域优势,展现河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进行经典研读、理论授课、红色体验,践行立德树人使命,共同推动红色文化、红色教育、红色研学等多领域高质量融合发展,激励大学生在新时代的征途上迸发出更强烈的爱国热情,焕发出更昂扬的奋斗激情。思政课教师要注重在新媒体时代下挖掘河北红色资源,并寻找实践路径,在沉浸式实践体验中真切感悟革命精神、追寻先烈足迹,用红色文化赓续伟大精神谱系,用光辉历史涵养革命澄澈初心,用信仰之光谱写美好时代华章,恰逢其时。  相似文献   

6.
红色文化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它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同时也是最为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弘扬我国红色文化精神,重视我国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建设,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探索校园文化建设与红色文化的联系,丰富高校校园文化,有助于培养我国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目前,红色文化育人是我国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红色文化教育是指用中国共产党形成的独特的红色精神文化引领群众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教育和培养当代学生。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良好的勤奋精神品质。在红色文化教育工作中,应该采取"思想引导、活动促进"等思路,创新红色文化育人形式。  相似文献   

7.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大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场席卷全国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岭南历史文化底蕴的基础上,掀起以广州为革命策源地和中心的大革命运动,构建了“敢为人先、追求真理的创新意识;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的政治品格;视死如归、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既讲究团结、又坚持原则的工作作风”的革命精神内涵,形成独具特色的广州大革命时代,推动中国大革命洪流的发展,也推动了岭南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广州大革命的精神是新时代的思想教育武器,对培育新时代青年人的理想信念等综合素质有重要时代作用,对推动红色文化建设、提升广东文化强省建设有着极强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大思政课”是新时代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理念,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革命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立足“大思政课”视域推进红色文化教育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挖掘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大思政课”视域下推进红色文化育人的过程中,要从办好大课程、建好大队伍、形成大机制三个方面规划育人路径,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9.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植入中国共产党人血脉里的遗传密码,新时代大学生共产党员也必须将红色基因自觉承载,内化于心。新时代大学生共产党员传承红色基因有利于其以史明志,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文化自信,担当时代重任;以青春之我,助力伟大复兴。文章分析大学生共产党员自身主体、校园文化、网络文化、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消解各因素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弘扬积极影响,探索实现红色基因注入新时代大学生共产党员血脉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0.
《吕梁英雄传》是历经岁月积淀和时光筛选,蕴含着红色精神基因的作品,是红色经典中的经典,是吕梁革命史的真实写照,是吕梁儿女血和火的战斗史诗。它所蕴含的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是伟大的吕梁精神的不朽丰碑,是大中小思政教育的生动教材,是新时代吕梁形象的鲜亮底色。  相似文献   

11.
红色文化见证了党的诞生、革命和发展,是共产党人初心与使命的体现。大学生党员党性培养面临多元文化格局带来的理想信念危机,"象牙塔"地缘限制带来的脱离群众隐患,优越物质环境带来的干事激情缺乏,市场经济带来的道德滑坡毒瘤。从丰富红色文化传承内容、扩宽红色文化传承渠道、健全红色文化传承机制三个方面,探索运用红色文化锤炼大学生党员党性的路径,成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红色文化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高校外语教学开展红色文化教育,能够增强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外语教学,存在教师对红色文化资源收集不够全面、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价值缺乏深刻认知、外语教学与红色文化资源缺乏深度融合等制约因素。化解制约因素的路径是提高教师红色文化素养、创新红色文化外语教学、开展红色文化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3.
红色文化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作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鲜活教材,指引新时代大学生养成正确价值观。红色文化在高校中传承和发展与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向同行,红色文化借助高校丰富的育人载体得以更好地弘扬和传承,高校可以借助红色文化丰富教育内涵和资源,提升育人质量。以江苏A高校为例,通过创新红色文化育人理念、强化红色文化育人阵地建设、协同红色文化育人主体、掌握网络宣传主动权,构建全方位覆盖、多渠道浸润的红色文化育人体系,走出一条体系化的红色文化传承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内外多种社会思潮的不断交织涌动,人们的价值观念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动荡和冲击,这对新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教育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与挑战,表现在红色文化认同教育的主体问题、方法使用等方面。本文从红色文化育人的资源选择、载体运用、形式创新等角度为提升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提出几点行之有效的举措。  相似文献   

15.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源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以刘胡兰为代表的英雄人物及重要历史事件在高校的传播呈现一定下降趋势,究其原因与传播主体不够灵活、传播受体自身乏力、传播环境遭遇挑战、传播媒介更新迟缓等因素有关.因此,利用融媒体传播理念与技术创新高校红色文化传播路径,对推进新时代红色文化的革命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高校红色文化育人是指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思想下,通过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培养学生坚定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以有声、有形和有温度为切入点,探究高校红色文化育人的路径,构建“1+N”高校红色文化育人模式,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文化自信,为高校红色文化育人提供实践性的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我们在文化自信的道路仍有新的挑战。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精神文化的不匹配、新青年群体的英雄精神意识状况等方面的冲击,传承新时代英雄主义仍需创造性实践。敬畏英雄主义、传承英雄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要求、新使命,赓续英雄主义精神品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助力精神动力和精神源泉。  相似文献   

18.
新疆红色文化资源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研究新疆红色文化资源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之间的内在逻辑,分析新疆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产业、生态、基层党组织、人才和乡风文明等五个方面的效用,掌握目前发展的不足,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视人才培养,创新乡村特色品牌产业,奋力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相似文献   

19.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得以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李大钊是红色文化的重要代表,是中国革命的先驱者之一。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数字化手段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收集、挖掘、修复和再现成为了保护红色文化资源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以李大钊数字形象为例,详细阐述了李大钊数字人形象设计的方法与原则。同时利用数字媒体艺术与技术,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实现精准化、个性化传播,有利于促进全民红色文化教育,鼓励全民对于红色文化的参与和保护。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需要加强新时代高职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发挥好内蕴民族精神的经典红色歌曲的教化功能、美育价值,引导高职生积极践行新时代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