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统战宣传工作是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宣传统战政策、理论和知识,宣传统战工作成绩和典型人物事迹,扩大统战工作影响具有重要作用,为在学校内部开展统战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和基础。当前,统战工作重心下移,基层党组织在高校统战工作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统战宣传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对于完善高校统战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本质上来说,课程思政教育是课堂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其教育难点体现在实现价值话语体系和专业话语体系的充分结合,而若想突破该难点,需要立足于建构完善的中国话语体系。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正确认知中国话语建构在课程思政教育实施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明确中国话语建构中的关键内容,真正呈现出新媒体语境下中国话语的传播特色。  相似文献   

3.
文章立足媒介话语探析大型体育赛事传播中新媒体话语策略和国家认同建构之间的互动关系,发现媒介话语对国家认同的建构主要分为战略维度、战术维度和作业维度。战略维度从宏观层面表现为媒体通过话语说服建构身份认同、通过话语叙事培育情感认同、通过公共言论促成集体行动以及强化集体认同;战术维度主要是基于新媒体的双重编码、多级传播、文本互动以及话语风格等文本特征,从中观层面反映大型体育赛事传播中新媒体建构国家认同的话语思路和方法;作业维度主要是微观层面具体的话语建构行为,包括网络表情包、新媒体话题、新媒体段子以及网络流行词等。三大维度共同组成了大型体育赛事传播中新媒体建构国家认同的话语体系,促成了新媒体话语与国家认同建构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4.
政府回应能力的强弱是国家治理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互联网催生的新媒体环境对传统的政府回应模式形成了巨大挑战,新媒体环境下的政府回应模式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基于数字治理理论的视角,从传播互动、媒介建设及互动性话语体系构建等维度分析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回应的问题,即强被动性和弱互动性.以数字治理理论的SMART模式为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渠道整合、人才培养、创新回应媒介、形成跨部门回应机制及构建互动性话语体系等提升政府回应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和行为指导,其传播话语体系的有效性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民族精神家园的建设。向往美好生活与建设和谐社会,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的、强大的价值共识和价值遵循。置身新媒体环境下,随着互联网络、手机移动客户端、数字电视与IPTV、微视频与移动直播、社交媒体、未来媒体等的兴起并保持蓬勃发展的势头,受众的价值取向总体向好,但由于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出现了价值取向生活化、价值选择矛盾凸显等问题。近几年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的研究主要有对其话语的生成、话语体系构建的原则和路径等方面。从整体上看,现有的研究中多从宏观角度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的构建问题,较少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的构成要素中拓展研究深度,并将话语体系的构成要素深入分解,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创新的具体路径;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网络走向国际传播的视角来探讨话语体系发展,提升其国际传播力与影响力的研究也比较少。  相似文献   

6.
地方高校统一战线工作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地方高校的统战文化,可为地方高校的统战工作提供思想引领,推动地方高校的发展建设和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7.
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正深刻影响着大众传播领域,它不仅使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发生改变,更多的是给经典传播理论带来了危机与挑战。鉴于此,本文以"议程设置"理论为支点,探讨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发生的变化,提出该理论只有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间互动融合的运作才能更好地促进大众传媒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经济模式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从而涌现出更多的新媒体从业人员,与此同时带来的统战新问题、新情况也已经为我党统战工作带来新挑战。为此,必须深入研究统战新形势,以"同心"思想为基础,构建"大统战"格局,创新统战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以互联网和手机等终端为基础的新媒体飞速发展,对于统一战线工作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高校是重要的社会精神家园,高校的统一战线工作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提供的各种渠道建设统战家园,有力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高校统战家园的建设需要兼顾统战对象的思想特征与需要,突出新媒体的渠道特征与优势,处理好传递正能量与消解负面影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关于统一战线方面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形成了独特的统战文化观,可以从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世界观与方法论这三个维度加强理解.习近平新时代统战文化观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既有对马克思主义统战文化精髓的继承,更具有新时代统一战线的实践与理论创新;既是在新时代的统战实践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价值和行为准则,同时也是以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为基础的,是传统文化中孕育出的谋略.它既有统领全局的理论,同时又有指导实践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时代的嬗变、世界格局及政治环境的风云变幻,对高校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思想交锋,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并构建和提升观点鲜明、彰显时代特征的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体系,重塑爱国主义教育话语内涵建设,顺应爱国主义教育新环境,话语体系应构建成既要内蕴充盈耐品,传统与时尚并行,又要内容灵动鲜活化,更加富有智性的音乐化、图像化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这种新的媒体形态是相对于广播,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形态发展起来的,并且凭借跨时空传播,多人互动,瞬时接收等这些特点迅速被当代大学生接收,在新媒体背景下,传统思想政治话语表达,无论表达方式还是表达内容上都受到了极大的挑战,逐渐出现话语表达缺失,失效等情况。新媒体背景下思想政治话语表达无论是表达内容还是表达形式上看都需要一定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在新媒体的视阈下,由于信息传播的模式从传统的"媒介"到"受众"转变为"新媒介"到"用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主体的组织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本文一方面从新媒体的内涵及其特征入手,逐层深入地对新媒体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所受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另一方面重点阐述了新媒体视阈下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范导主体、核心主体、重点学习主体。  相似文献   

14.
“议程设置理论”是传播学媒介效果领域的重要理论,它从考察大众传播在人们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入手,揭示了大众传媒的有力影响。新世纪以来,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新媒体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一种新的新闻途径应势而生——自媒体。于是,对于以传统大众媒介传播为背景诞生、认证的“议程设置理论”是否仍然有效成为了一个亟待研究讨论的问题。文章通过对自媒体环境下与传统大众媒体传播环境下的传播主体、传播对象、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传播效果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探讨当下自媒体环境中的议程设置困境,并进一步提出自媒体环境下的议程设置新假设。  相似文献   

15.
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当前,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正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如何充分利用这一有力载体,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统战工作的活力,努力推动高校基层统战工作,破解基层党组织统战工作难题,成为高校统战工作有效推进的关键因素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高校统一战线工作是党中央统战工作的主要内容,亦是党统一战线事业发展的源头与基础所在。本文立足于高校统一战线工作,分析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主要功能,阐述高校思政教育中渗透统一战线工作的意义,提出强化高校统一战线工作服务于思政教育功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胜利、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宝之一。并且在时代变迁中,不断获得新的发展契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战工作的重要论述是在中国迅速和平崛起、世界秩序面临剧烈重组的时代背景下,对统一战线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既体现了我党统战工作的一贯原则和方法,又从新时期的政党、民族、宗教、阶层、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这几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对当前统战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不断深化,基层统一战线内部构成发生深刻变化,统战对象和领域都大量增加。基层统一战线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体现,但当前我国公民在政治参与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转型期要利用基层统一战线的特点和优势,在进一步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主体、提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制度保障、营造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良好环境、取得民主监督成效等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模态话语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语言之外的其他模态如何参与意义建构。本文运用多模态话语理论分析文革宣传画这一话语现象,探究其如何实现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成意义,参与当时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和传播,完成其政治宣教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环境美学理论建构大致经历了从20世纪80年代“人化的自然”美学和90年代以环境美为核心的环境美学萌芽期,到21世纪初以来主要借鉴西方理论的环境美学学科初创期的发展轨迹,并取得了一系列丰富的研究成果,这期间还发展出了生态美学的范畴。但无论环境美学还是生态美学,它们主要还停留在形而上的理论建构层面,与当下我国社会发展中生态与环境的美学实践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美学(生态美学)话语体系尚在融合创新过程中。因此,需要立足于新时代语境下中国本土文化及当下鲜活的环境美学实践,对中国环境美学理论建构中的一些问题加以反思,并提出进一步发展的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