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折射出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特质禀赋,为地方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了具有时代特色的生命力。承德医学院校立足“红医精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校的传统特色、办学理念相融合,将抗疫精神融入“四贯通、四结合”大思政育人体系中的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具有重大历史事件特点的校园文化品牌,创新“三全育人”新格局。  相似文献   

2.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我们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在疫情防控方面取得重要战略成果,率先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然而,随着疫情的反复,常态化防控对人们的生活持续产生影响,尤其是对当代大学生而言,意识形态领域的“抗疫”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在此背景下,深入理解何谓制度自信,准确把握中国制度的人民性、制度结构的高效性和经济制度的多样性,优化大学生课堂授课的教学语言、提升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和开辟第二课堂,将有利于提升社会共识,形成最大抗疫合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二个百年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3.
面对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举国之力的战疫斗争。在斗争中我们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阶段性胜利,取得了一系列战略成果,在抗疫实践过程中孕育了伟大的抗疫精神。抗疫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珍贵的资源,思想政治教育是抗疫精神塑造大学生人格的有力途径,把伟大的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会进一步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弘扬中国精神,培养使命感,坚定“四个自信”。团队结合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试图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四个方面来探寻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并将抗疫精神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到凝聚人心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使得教育的情境、资源和目标发生了诸多变化,疫情的复杂多变使得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教育教学环境的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从专业能力提升、丰富思政教育内涵、创新舆论引导方式等六个方面着手,力图发挥高校教学、管理的合力,以“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丰富滋养大学生,在应对这场疫情大考的同时,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青年学子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5.
陈晨 《教育探索》2020,(4):63-67
全国人民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展现出来的抗疫精神,是中国精神谱系中的崭新标识,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将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团结作风、奋斗精神和担当品格。高校应主动将抗疫精神融入课程体系、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中,引导大学生成长为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相似文献   

6.
伟大抗疫精神作为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伟大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彰显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取向、凸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展示了负责任的大国担当,对进一步培养新时代青年家国情怀、责任意识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可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活动教学、线上网络教学”等形式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  相似文献   

7.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自身具有的创造性、实践性与发展性,在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得以充分展现。新冠疫情发生之后,14亿中华儿女团结一致,共同抗疫;党和政府坚守"人民至上"的立场,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保卫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三个月的时间上交一份抗"疫"答卷,供人民进行检验。在此次疫情中,人民群众是取得防疫阻击战胜利的根本力量,党和14亿人民群众团结奋斗,又创造了一份"中国奇迹"。  相似文献   

8.
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积累的历史经验,也是战胜新冠疫情的重要原因。当前,人民至上是衡量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统筹疫情防控、民生保障和经济发展就是要坚持人民至上,从战胜疫情走向治理现代化;要继续贯彻群众路线、践行人民至上,做到突出人民利益导向,将制度优势更充分地转化为治理效能;要聚焦人民需求,提高社会治理的科学化水平;要扩大公民社会参与,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要大力弘扬抗疫精神,将人民至上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9.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学校教育永恒不变的主题。我国人民在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形成的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与爱国主义具有极高的契合性。思政教育者要把握这次特别的爱国教育契机,改革创新教学模式,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使爱国教育更具时代性、感染力、说服力,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10.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党领导中国人民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总体战、阻击战,在这场全民抗疫斗争中生成了伟大抗疫精神,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因宝库。伟大抗疫精神源自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因传承、鉴戒于自古以来中国人民的抗疫经验与教训、诞生于中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实践。新时代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必须在深入研究中准确阐释,在统筹设计中广泛宣传,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践行传承,在勇担时代使命中升华发展,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力。  相似文献   

11.
2020岁末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不仅是对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考验,对新闻媒体也构成一次全新挑战。新闻媒体如何管控舆情、助力疫情防控成为话语研究领域的关注焦点。文章以及物系统为分析工具,选取《中国日报》(英文版)新冠疫情相关报道,通过考察报道中及物系统表征及分布,探讨新闻工作者如何通过各类及物过程的选择,实现疫情报道的“建设性”话语构建。研究表明,物质过程、言语过程及关系过程的高频出现凸显了方案性、未来导向、赋权于民、传播积极情绪等建设性新闻特征,这一建设性新闻报道方式不仅有效服务于国家战胜疫情的总体目标,也极大推动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中国抗疫形象的海外传播。  相似文献   

12.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和抗疫故事为思想政治教育积累了宝贵的教学资源和素材。防控是思政大课堂,战疫是思政教科书。高校思政课讲好抗疫故事应从情感、内容、方法三方面着力,深刻挖掘疫情防控中的生动实践,增强思想引领,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开始,在中国人民同心抗疫的过程中产生了丰富的疫情资料,这些资料具有历史价值,将疫情防控下的文献、音频等资料进行收集和管理,整理成档案,这对于保存历史文献,发掘疫情防控下档案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内蒙古赤峰市疫情防控下档案的收集与管理工作为例,探求当前疫情资料档案的收集与管理现状,分析疫情文献档案的意义与价值,以及如何做好疫情防控下的档案收集与管理工作,从而加强我国各部门对抗疫材料的重视,推动档案的收集与管理工作,以史为鉴,为后人提供抗疫经验。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得到基本控制,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常态化”的新阶段.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按照“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总要求,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给青年学生带来的影响和冲击,从以下四个维度进行创新:一是把握青年学生社会心态样貌,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二是引导青年学生珍视敬畏生命,上好生命教育课...  相似文献   

15.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威胁到广大人民的生命安全。面对巨大的心理压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受到极大影响,生命价值、生命意义、生命尊严等教育亟待在小学开展。“生命至上,以人为本”是中华文化的基本底色,从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汲取养分,探索后疫情时代的小学生命安全教育,以疫情为教材,及时化解儿童的“安全危机”“生命困顿”,构建体育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多学科渗透的策略,全面提升生命韧性与力量,培植儿童的生命安全观。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依法抗疫思想,主要指2020年初我国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有关会议及考察过程中所作出的依法防疫、抗疫的指示精神。这一思想包含着强烈的现实问题取向,融行为引领和政治实践于一体,不仅对战胜疫情提供了很好的政治保障,还对思政教学有着鲜明的育人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中西方抗疫答卷的对比,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新契机、注入了新内容。“东治西乱”的疫情防控现状是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开发的现实前提和实践基础,“中西对比”疫情防控实践案例拓展了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开发的边界和内容,抗疫教育资源与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内在一致性。立足抗疫国际比较的现实场域,超越各国疫情防控差异的表象,窥见不同治理模式背后的历史渊源、文明根性、价值认知,从疫情防控理念、制度、文化、效果等四个维度的国际比较来挖掘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从民族与世界、普遍与特殊、理论与实践、传承与创新等多视角、多维度呈现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生成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有利于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对重大现实问题的回应和阐释能力,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相似文献   

18.
抗疫精神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具有特殊的时代价值,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全国人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表现出来的爱国精神、民族精神、团结精神等统统凝聚并形成了抗疫精神。将新时代的抗疫精神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用真实动人的疫情一线奋战人员的案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有助于提升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深刻阐述了伟大抗疫精神的内涵,他指出:“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他强调:“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拉萨教育系统深刻领会伟大抗疫精神的科学内涵,深入挖掘伟大抗疫斗争中的德育资源,探索出一条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弘扬抗疫精神,讲好抗疫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抗疫精神形成于中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病毒疫情的伟大实践中,是中国精神谱系的崭新一环,拥有着丰富的内涵。将抗疫精神融入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助于帮助青年学生坚定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建立过硬的心理素质、培养开阔的国际视野。要从把握抗疫精神的科学内涵、体验抗疫精神的深厚情感、追求抗疫精神的崇高信念、担当抗疫精神的时代使命方面入手,将抗疫精神真正融入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引导青年学生将抗疫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抗疫精神的坚定践行者和弘扬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