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学校要统一思想,提升质量意识;加强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重“三风”建设,营造良好环境;切实推进课题研究,努力做到减负增效。  相似文献   

2.
影响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学生的专业兴趣、对大学学习方式的适应性和学习心理障碍等;高校要营造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制度环境和人文环境。要让学生有对专业、课程、学业进度的选择权;要通过深化教学改革,组织多种活动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3.
学校的主体构成是老师和学生,创设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必须围绕两大主体展开:首先是教师文化。一方面我们要优化、美化校园的外部环境,为教师提供舒心惬意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要突出人文环境的建设,搭建民主平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氛围,让教师参与学校的决策与管理,让教师感到“家”的温暖,不以行政命令压抑教师的个性,让教师的精神和人格得到自由的舒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一、增强德育首位意识,明确中小学德育工作目标邓小平指出:“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他还说:“到什么时候都要讲政治,学校要把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到家。”邓小平的教导,深刻地说明了政治方向是学校工作的灵魂。我们要很好领会邓小平的教导和指示,增强德育首位意识,明确中小学德育工作目标和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与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对中小学德育目标作了明确规定:使学生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应该说这种规定是实事求是的。从教育的…  相似文献   

5.
人类个性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主体性的发展 ,只有主体内在潜能的开发 ,外在文化知识经过发展主体的内化 ,个性的发展才成为可能。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必须创造条件 ,尊重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促进学生向着积极的、上进的方向主动发展 ,这是近年来我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  一、营造“自我教育”的氛围  自我教育方式是学校教育思想观念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是学生在教育中主体性获得保障的突出表现 ,是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针对性、灵活性、吸引力和改变传统德育工作中“高投入、低产出”的有效途径。嵌镶于我校中…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农村职业学校相当一部分学生自卑感强,对前途悲观失望,认为上重点高中、上大学才是理想之路。在学习中存在厌学情绪,专业思想不稳固,吃苦能力差,创业意识不强,甚至出现违法犯罪现象。这些无疑加大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道德教育要适应社会”。德育工作的开展不仅要面向学校,同时也要面向社会。农村职校如何结合自身实际,适应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特点、新观念,加强德育工作,促进学校发展,这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课题。农村职校的德育工作应该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注重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  相似文献   

7.
德育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作,要高标准完成这项工作,必须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增强学校的全员德育意识,使德育工作真正做到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作为一所学校,必须抓好德育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接班人。如何抓好学校德育工作,除了“按章”“循规”正常推进,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8.
边疆民族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及人文环境的影响,使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问题日益突出。为此,本文提出“治贫”、“治愚”应双管齐下,同时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完善德育内容,改进德育方法;优化教育环境,构筑社会防范体系。加强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的协调,以形成导向合一的教育机制,增强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9.
面对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我们的教育应形成一个整体优化的育人系统,使学生不仅“成才”,更要“成人”。要突破座试教育的桎梏,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改变传统的“差生”观念,发展潜能教育;增强学生主体意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加强学校教育环境建设,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育中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教师与学生必须树立主体意识;实施主体性教育必须发挥教师的创造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悟能力,实施启发式教学;学生要更新现念,发挥主动性,变“让我学”为“我要学”,培养主体意识,形成主体性学习方法;确定师生的双主体意识,实施双主体教学,推动教学向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