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右直拳诱打右反背拳击面(图1) 李小龙用右直拳向对方左肋部击打;对方用左拳向外格挡开李的右直拳。李左手向前下扒按往对方左拳腕,并顺势抓握其腕向左后回领,同时用右反背拳向对手面部砸击,使对方面部受伤。 要点:右直拳诱打对手左肋部要逼真,能引起对手出左手进行防守,李左手按消对手左拳腕要快速,抓腕领其臂要借其劲,右反背拳击打对方面部要快速、准确、猛狠。 二、右铲腿诱打右反背拳击面(图2) 李小龙用右铲腿向对方右腿胫骨铲击;对方见李右腿铲来,速向上提右腿闪躲开李的铲腿。当铲腿落空时,就势落地,身体重心前移,同时用右反背拳向对方面部砸击,使对方面部受伤。 要点:李小龙右铲腿要逼真,能够引起对方提腿闪防,为出右反背拳创造良机。当对方躲闪时,李右脚落地踏实,右反背拳击对方面部要快速、准确、猛狠。  相似文献   

2.
这是“中国功夫”吗?刘万峰北京市宣武区手帕口北街7号武友沙龙看了中国功夫──美国拳击擂台赛,首先为中国武术界的年轻健儿以悬殊的比分获胜而高兴。但也感到有些美中不足。中国选手的得胜既不是靠李小龙的寸拳威猛之力,也不是靠陈真式的频频有力的腿上功夫,反倒像学了些武术花架子的少年在打架。 中国武术以其博大精深而闻名于世,它有百家门派和上千种功夫,李小龙通过电影把它推向世界各个角落。中国武术的真谛之一是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后发制人。高级的武术较量,不是以力取胜,而是当对手与其接触时感到深不可测,一旦动劲就…  相似文献   

3.
点解     
谭腿 中国武术一直有“南拳北腿”之称,“北腿”一说起源于山东省龙潭寺,称为潭腿,还有一说由谭姓之人所创,故名谭腿。拳谚说:“练拳不练腿,如同冒失鬼。”  相似文献   

4.
少北拳法中的八部短拳是六根功中主要实练部分。通过短拳落实手根、腿根、步根、身根的四根大法,使法力存于身。 每部短拳都是专一练某一根的法或力,其他各根只是根据六合论与之配合。由于每一招式都不是六根同练,只突出练一根,因此拳法套路练得不全面,有短处,故称为短拳。短拳就像机器的零件一样,组装起来达到六根合作共练,就形成了长拳。 有人说“短小精干的拳称短拳”。按  相似文献   

5.
泰拳的拳法基本上与拳击相同,大致可分为直拳、钩拳、上击拳和摆击拳等等。 拳击只准许用拳击打,故此其拳法比较密集紧凑,力度大,威力强。而泰拳是手足并用的自由搏击,没有拳击那种限制,因此拳法的变化较多,许多拳击中不准使用的拳法,在泰拳中则是随意使用的,例如鼓拳、掌掴、回击拳和后摆拳等拳法。  相似文献   

6.
作为最古老和赚钱的运动之一,职业拳击比赛吸引着世界上数以亿计的拳击爱好者,但是我们今天看到驰骋拳场的只是刘易斯、泰森、霍利菲尔德和琼斯等著名的黑人拳手骄健的身影,白人拳手只是作为拳场上的点缀和配角,星星点点的有那么一些。然而,过去的拳坛却不是今天这个样子,如果你是一名黑人拳手。你就永远与冠军无缘……  相似文献   

7.
一个拳手必须适时地运用正确的打法对付对手。为能适时、正确地运用打法,必须从各个角度研究对手的特点,细心观察对手的战术和动作节奏。本课所介绍的是截拳道中的一些击拳方法。 第一节 左直拳击打身体 左直拳击打身体与右直拳击打身体一样威力强大,并可作为反击手段,也可在右手假动作之后或复合攻击中使用。象做前手戳击与右手直拳一样,用左直拳击打时,身体要随拳协调动作。这一击的力量很重,运  相似文献   

8.
太极推手与西方拳击之比较——兼论太极推手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极推手和拳击是两种风格不同的技击运动。拳击以科学知识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太极推手以抽象的哲理为拳理。拳击的研究重理智分析,而太极推手的训练则注重直觉体悟。拳击造乎其极则“方中见智,”即“方以智”;而推手造乎其极则“圆和之中见神妙”,即“圆而神”。拳击与推手都强调斗智斗力,但拳击在强调斗智斗力时,更强调斗力;太极推手重智力合一,更侧重“意”、“气”、“神”、“知”。在实践中,拳击的技击招法较为简单,而推手的招法则甚为复杂。拳击攻防分明,凶猛剽悍,主要打撞击力,而推手则“不顶不丢”,“沾连粘随”,主要打渗透力。拳击以打准对方之有效点数胜,推手则以迫使对方失衡赢。总之,拳击与推手同中有异,异中见同,各有其长,亦互见其短。以辩证观念作理论指导,强调技击技巧的揣摩和体验;在强调练力的同时,更注重意、气、神、知的训练,可谓推手之长处和优势,然而缺乏具体科学的实证研究,轻视理智分析,并存有一定程度的轻力的倾向是其不足。因而保持推手的独特风格,发扬其固有长处和优势,大胆地引进西方拳击的有益因素,实现推手的科学化,是其未来发展的趋向。  相似文献   

9.
当今武术界对我国的散手运动在规则上存在很大分歧。我国从1979年散手运动逐步开展以来,人们对散手运动就议论纷纷,大致有这三种观点:一、拳击加腿加摔跤。二、当今散手已失去了武术的特点。三、称现代散手,传统武术不行了。这三种观点在国内普遍存在,可以说矛盾尖锐。而笔者认为当今散手是武术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衡量武术运动的最高标准之一。至于一些同志说是拳击加腿加摔跤。笔者认为这是对武术和拳击理解不够  相似文献   

10.
散打比赛中除了勇猛的进攻和有力的击打对方有效得分部位外。更主要的是有准确合理的攻防章法,攻中有防。防中有攻,相辅相承。只攻不防只是一勇之夫;只防不攻也难得分取胜。只有攻防得体,抓住战机,冲进去可打,退出来可守,避强攻弱,才能取胜,才能体现出中国武术的“真功夫”。在实战中恰如其分地运用中国武术中的传统连环摔击法,拳、腿、步同时发动才能打出中国武术的传统风格。  相似文献   

11.
一位美国著名作家曾对拳击做了这样精辟的解释,他说“拳击远非只是拳手在拳台上血腥般竞争和格斗所能涵盖的,还有拳赛推广人之间的明争暗斗,有线电视网之间的争夺和政客间纠缠吵闹的声音,就像马戏团里的狮子一样。而拳击唯一的训兽者就是金钱,因为数以千计的美元将在拳击市场中被吞噬”。从100多年来现代拳击运动演绎出的一次次惊心动魄的“世纪之战”和一次次风波就很能说明这一点。 事实上,拳坛的真正主宰者并不是那些头顶王冠的拳王,而是那些所谓的拳赛推广人,是他们在幕后精心设计、操纵并导演了那一幕幕令人难以忘怀的场面。  相似文献   

12.
二郎担山是中国武术民间散手中,利用各种擒摔动作将对方身体扛起后摔倒于地,进而制服对方的技术。本文仅举六例,供武术爱好者参考。 一、二郎担山 当对方出左拳击打我头部之际,我速用右手向左上方抓搂对方的左前臂。同时上左步于对方体前,身体右转,两腿弯屈,左手  相似文献   

13.
一、左闪防拳右勾拳击胸(图1) 对方左直拳向李小龙面部击打,李见对方左拳接近面部时,速向左前闪身进步,闪开对方来拳,当对方左拳击空,调整身体时,速用右上勾拳击打对方胸部,将对方胸部击伤。 要点:右前闪身要及时,闪躲幅度不可太大,以对方左拳击不着身体为宜。右上勾拳还击胸部要快速、准确、猛狠、有力。 二、右闪防拳左勾拳击颌(图2) 对方用左直拳向李小龙面部击打,李见对方左拳接近面部时,速向  相似文献   

14.
打腿速度决定了游泳的底线速度。拉开选手之间差距的正是打腿速度。要想激发打腿的潜能,增加打腿的推进力,脚踝的柔韧性非常关键。现在还没有提高打腿成绩的捷径。就像自行车项目的骑速与骑车总里程成正比一样,打腿速度通常也与打腿总里程成正比。不过,如果你肯下苦功,不厌其烦地做脚踝柔韧性练习,腿部力量训练以及体能训练,经过这些重要训练之后,你的打腿速度将稳步提高,游泳的底线速度也将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15.
赵宝安  赵伟 《精武》2005,(3):38-40
由于前辈秘而不传,加之学者多注重手法练习,很少练习腿法,以致误传通背拳“拳多腿少”,甚至说通背拳没有腿法。其实五行通背拳腿法多样。拳谱云:十字飞环去撩阴,手脚齐到方为真。劈搂穿挑拳加腿,暗腿奇出敌魂飞。用以强调腿法是击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潘双喜 《精武》2004,(11):32-33
拳谚云“拳轻掌重肘要命”,传统武术中有夺命肘、穿心肘等招法,可见肘法在搏击实战时杀伤力之巨大。截拳道肘法实用性强,灵活多变,分为顶肘、挑肘、盘肘、砸肘等。实战时,每种肘法可单独使用,亦可配合拳腿等动作组合应用。本文主要介绍顶肘(侧顶肘、后顶肘)的功法训练与防暴格斗法,其劲力讲究转胯活腰、抖肩送肘、劲至肘尖,技术应用以贴身近打、顶靠暗击、出奇制胜为法则。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美国风行中国武术,纽约就有四十多个武馆,授武术者多为中国人。以洪拳、北少林拳、龙形派、虎爪派、太极拳、气功最为流行。参加习武的青年百分之六十都是美国人。开业十七年历久不衰的纽约洪拳武馆,所授弟子已达九百余人。  相似文献   

18.
胡家戳脚拳     
单汝柏  马世良  孙劲 《精武》2010,(12):38-39
戳脚拳是中华武术百花园中不可缺少的一枝奇葩,因为各门各拳种在技击对抗中,都强调“拳是两扇门,专凭脚打人”,或是“拳打三分,脚打七”、“拳是两扇门,无腿不打人”,从这些名句中不难看出,在武术技击中缺少腿功是不行的。  相似文献   

19.
散打运动自1979年从我国传统武术运动中脱胎而成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至今,给人们留下的最深印象是“拳击加腿”、“打法过于单调”、“没有中国武术的味”。中国散打运动应以中国武术各流派的徒手格斗技法和战术为主要内容,以民族传统理念为基础,制定适合中国武术散打运动的、自己的竞赛制度和规则,使中国“功夫”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于世人面前。然而,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我们的武术散打工作者共同努力。1增强体质、功力训练,提高运动技能、技战术水平现代散打运动表明,所有高难、实效的技击技术、战术技法,都  相似文献   

20.
乔汉 《武当》2014,(2):36-37
很长时间以来,在中国武术文化界存在着武术去“武”化的两种现象,一种是文的,说文解字把“武”字解释为“止戈”;一种是实践,把武术作为一种健身操,虚练套路,追求动作高、美、难,亦或是像京剧中的武打比划,谈起武术的实战性,只言我们追求的是养生,现在不是冷兵器时代,或者是我师父、我师爷当年功夫如何如何,而内家拳派习练者,常挂在口头上的是张三丰创太极拳,“欲令天下众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击之末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