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教学作为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主渠道,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呢?一、创设成功情境,唤起求知欲望教学过程是引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读书者无疑,须教其有疑。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使得学习中的一些疑难问题能自己去解决。如很多学生总认为物体对支持面的正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F=G),这样的错误经常发生而且屡次重视,效果不明显。教学中当学生学完牛顿运动定律后,进行分组讨论并各小组比赛——列举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不等于物体重力的实例,在比赛中课堂气氛及学生的思维都异常活跃…  相似文献   

2.
情境创设是为了达到一种学习目标而设置的功能性学习环境.创设问题情境能唤起求知欲,创设探索情境能增强学习信心,创设成功情境能活跃学生思维,创设类比情境能轻松突破重难点.但教学情境创设也存在脱离实际、喧宾夺主、违背科学性等误区.有效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3.
与绳(或杆)相关联的系统机械能问题由于涉及至少2个物体,在判别系统机械能是否守恒、物体的速度关系和高度变化关系时,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历年来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下面通过分类例析,总结求解的策略,帮助同学们轻松突破该类问题.  相似文献   

4.
物体因受重力而对支持面产生压力,物体越重对支持面的压力越大.固体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大小等于它的重力大小,那么容器内的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大小是否也等于液体的重力呢?  相似文献   

5.
运用计算机进行数学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创设情境,提高教学效率。并能弥补用传统教学方式难以突破的重点、难点,达到事半功倍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正信息化课件全面运用于初中物理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重点,轻松地突破难点,渲染教学氛围,构置特定的教学情境,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应用信息化课件可以使备课有深度。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必备环节,是一种艺术创造和再创造的过程,传统物理备课教案,围绕着教学大纲、教师的思维形成教案,没有生动形  相似文献   

7.
初中物理浮力一章的有关计算是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尤其是根据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这一类型的题目,同学们更是束手无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结合实例分析归纳如下:只要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利用浮力等于重  相似文献   

8.
初中学生常错误地认为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大小总是等于物体的重力大小,且较难理解此时压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现有解决此问题的教具只能定性显示压力大小的变化而不能定量~([1])。为解决上述问题,特制作此教具。用软板做支持面,用橡皮筋显示支持面被压前的位置,板的形变程度通过与橡皮筋对照观察到,形变量的大小从标尺读数,定性直观呈现压力变化过程;将力传感器加上配重固定在软板上做重物,力传感器连接数据采集器,借助DIS系统定量实时显示重物对支持面的压力大小。本教具使压力大小变化过程一目了然,既定性呈现形变量,又便于全体学生观看,还便于定量实时测定,实现从定性到实时定量的质的飞跃,突破教学及学生理解中的难点~([2][3])。  相似文献   

9.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性和探究性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选取情境创设的素材,把握好情境创设的方向,以难易适中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目的明确的认识活动,其有效性如何将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影响学生知识的建构和数学素养的养成。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列举生活实例,让数学贴近生活实际;积极开展探究活动,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实现教与学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1.
张顺刚 《考试周刊》2013,(32):56-56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知识的重难点,开展分层教学,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者就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谈了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2.
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处于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在本阶段的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探究式的教学方式与问题情境的创设结合起来,为学生设置好的疑问,吃透教材,充分了解学生,遵循知识的内在规律与学生的认知规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更好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促进物理教学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设问题情境,唤起求知欲;创设探索情境,增强学习信心;创设成功情境,活跃学生思维;创设类比情境,轻松突破重难点;把握时机设疑,使兴奋持续下去;抓住时机激疑,使知识巩固深化;以错悟理,创设评错情境;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  相似文献   

14.
初中物理浮力一章的有关计算是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尤其是根据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这一类型的题目,同学们更是束手无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结合实例分析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5.
针对“浮力”一节,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分析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经验,明确教学重难点,厘清教学思路。创设激趣设疑的生活微情境,并以此情境为主线展开教学;设置逐步递进的系列问题,结合体验活动及探究实验,深度建构物理概念;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利用实验数据营造思维冲突,设计经验生长阶梯,逐步改造经验并促进学生经验生长,突破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16.
在学生学习难以理解的教学重难点知识时,教师可结合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巧妙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思考中对地理知识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率先转变观念,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通过精心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自然地进入所研究的物理问题情境中,主动地投入问题的学习,有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有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锻炼,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文章分析了当前物理情境教学的现状,阐述了创设物理情境的意义,重点谈了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境教学的几点尝试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可帮助突破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模拟物理实验,再现物理过程;促进物理课堂教学过程最优化,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9.
正"情境教学"是以体现教学内容为基本出发点,创设合理的物理情境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求知欲、突破教学难点,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手段.它的特点在于教学过程中以合理、感性的情境作为反映物理现象实质,揭示物理规律的重要手段,使学生能切身感受物理规律和物理知识的潜在背景,寻求正确结论,以达掌握知识、开发潜力,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下面我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进行剖析.案例一学习"平抛物体的运动"时,我要求学生观察水平抛出的  相似文献   

20.
胡敏 《考试周刊》2023,(13):106-110
随着学生学习压力的增大,中学生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学校在新课标下对教师也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物理解题方面的能力上,需要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中,想要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就需要学生处于真实情境下,所以情境创设成为教师主要的教学形式之一,但在运用中还是会存在问题,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的情境与真实生活脱节,让学生无法进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如果教师发现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利用生活化情境创设,通过实际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物理知识的探索中,以此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文章主要围绕初中物理,分析在教学中利用生活化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方式,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