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早已屡见不鲜。静心思考,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往往是“被合作”。因此,对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笔者一直持谨慎态度,原因有两个:一是数学学习更强调独立思考,二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很难控制。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又要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还要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那么,怎样的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怎样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就成为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将从四方面展示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内容。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的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很多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没有实效。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注意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合适的环境,多关注学生的合作情况,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帮助,努力让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取得实效,使课堂成为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乐园”,成为学生成长的“学园”。  相似文献   

3.
小组合作学习从本质上改变了教师“满堂灌”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数学课堂正在由“师本”课堂向“生本”课堂转变。教师在课堂上给予了学生更多自主、合作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团体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了学生的交往与审美能力,强调学生的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促使学生自主积极地学习,促进了课堂学习的有效,高效。  相似文献   

4.
姚群 《宁夏教育》2008,(11):60-61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在课堂上给学生合作的机会,旨在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的一种学习方式。但目前,在一些课堂上,合作学习往往只见其“形”,难觅其“实”,许多学生正如混在乐队中的“南郭先生”,“滥竽充数”。  相似文献   

5.
陈冰 《黑河教育》2013,(4):52-52
合作意识是指个体对共同行动及其行为规则的认知与情感,是合作行为产生的一个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独弦不成音,独木不成林”,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就要努力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一、努力创设合作氛围新的课堂学习模式以小组合作学习为载体,而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关键在于小组的建设和评价。没有完善的小组建设,没有合理的课堂评价合作也就无从谈起,课堂改革也将寸步难行。  相似文献   

6.
朱春明 《学子》2014,(12):52-52
考查课堂合作学习活动,笔者认为,有些环节内容不用小组合作讨论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例如:教学“氧气的用途”时,有老师设计小组合作讨论“氧气的用途有哪些?”其实,这完全可以通过阅读课本,自主学习来解决。而真正要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多数老师往往由于课堂时间紧迫,浅尝辄止,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7.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为实现《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本文就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四个切换点谈点认识和体会。一、学习氛围,由“严肃”到“和谐”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走进课堂,应彻底摒弃“师道尊严”、“条条至上”的框框,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民主的母语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大胆探索,积极合作。为此,第一,要蹲下来看学生,以儿童的眼光,学生的心态看待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讨论、交流、展示等,并不断给予褒扬、鼓励,真心地容忍…  相似文献   

8.
“小组合作”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有效形式。然而很多教师却不能正视其作用,致使“小组合作”流于形式,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本人结合我校汽修专业工位化教学,谈淡如何实现“小组合作”这一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9.
“小组合作学习”自 20 世纪 70 年代被应用到课堂 实践中,因其在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能动性等方面的独特 魅力,吸引了大批学者的关注。本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在课堂中的应用,探索“小组合作模式”在中职学前专业钢琴教 学中的具体实施,为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一些弊端,培养学 生更全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张相荣 《考试周刊》2014,(43):111-112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以课堂为基础组织的教学,以“小组合作”为形式,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发挥群体的互助功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快乐有效地学习英语。  相似文献   

11.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采取合作的方式展开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发挥各自的特长,进而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本文结合具体实例对基于课堂观察的小学英语“小组合作”高效课堂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2.
穆丽丽 《河南教育》2011,(12):35-36
导学案形式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为了把教师从繁重的说教和讲解中解放出来.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高效的课堂并非简单的“换角”.即由原来教师的“一言堂”变成单纯的学生的“辩论堂”。如何使导学案模式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呢?我认为要实现合作学习的高效,抓住教育契机是关键。  相似文献   

13.
詹加清 《中学文科》2009,(17):13-14
结合教学实践案例,着重从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做法中所遇到的一些“困惑”,及采取的一些相应“对策”,来谈谈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4.
吴海涛 《英语教师》2023,(15):177-180
阐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分析小学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从合理划分合作小组、激发小组合作欲望、提高小组合作效率、坚定小组合作信心、构建高效合作模式等五个方面,探究小学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依存于小组之间的互动合作,作为“生本理念”的实施方案之一,对于增强小学生的课堂学习动力、化解课堂学习难题等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因此,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促进班级学生的同步发展,英语教师应坚持“同组异质”的原则开展有针对性的合作活动。  相似文献   

15.
康军 《新疆教育》2013,(8):42-42
高效课堂的精髓是小组合作,其目的是通过小组内的合作探究,达到集聚力量,分享学习成果的目的,它的实质是以学生影响学生。以学生教学生,最终达到教师不教、学生自会的效果。笔者结合本人在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和班级管理的实践中,就如何突出两个“关键”,抓好小组有效的合作谈点不成熟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6.
小组合作学习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其高效自主、合作探究的特点与新课改“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主体性”的核心观念不谋而合。小组合作学习法是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这一形式符合“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要求,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使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效,并对学生的成长提供帮助。本文阐述了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并提出了有效的应对策略,以期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7.
新课改背景下,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小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教师要以“新课改”为契机,推进小学数学计算高效课堂的构建进程,并且充分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积极性,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使小学生在高效课堂中,深入解读数学计算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与探究方法的,锻炼数学计算的综合技能,促进数学计算高效课堂的构建,全面增强小学生的数学学科综合水平,深度践行新课改数学教学的理念。本文从多个方面阐述“小组合作”构建数学计算高效课堂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之一。它能够使学生主体意识和个性得到张扬,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交往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为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发展创造了较大的空间。通过实践,笔者认为“强化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构建高效课堂”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作业一种在教学中广泛应用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道风景,教师经常会有意识地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然而,由于认识不到位,有些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组织学生热热闹闹地搞几分钟小组合作,如同走过场一般,合作学习存在“重形式、忽实质,缺实效”的现象,暴露出不少问题,如何让合作学习的“合作”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其作用,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20.
戈欣 《四川教育》2000,(11):22-23
合作学习旨在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会合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这是当代最受欢迎的教学策略之一,但在其蓬勃发展的背后也隐含着忧虑。许多教师在采用合作学习组织课堂教学时存在误区,其主要表现:一是把合作学习小组变成“避风港”,二是把合作学习小组变成“微缩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