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闽浙赣区域史的会议,我参加过两回。以前对这方面的问题也比较关注,确实觉得把闽浙赣三个地方联结起来考察是非常重要的。我早期做闽北研究的时候,就发现近代闽北的很多人,其实是从浙江和江西来的,福建历史上的很多大事情,似乎也离不开浙江、江西等地。我上次(第三届闽浙赣工作坊会议前夕)去闽浙交界的仙霞岭一带做田野考察,发现两边的人群实际上有非常密切的交往,他们往往就是同一个家族的人。那么,在历史上他们以什么样的形式互动,又形成了怎样的历史走向,  相似文献   

2.
《教育与职业》2012,(16):114
2012年4月27日,由闽浙赣皖九方经济区联络处、高等教育出版社、衢州市教育局共同主办的"闽浙赣皖九方经济区职业教育创新合作研讨会"在浙江省衢州市成功召开。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鲍学军、衢州市政府副市长罗卫红、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王军伟、浙江省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江西先后建立了中央,湘赣、湘鄂赣、闽浙赣等大片苏区。面对险恶的环境,党和苏维埃政府在领导苏区军民进行政治、军事斗争的同时,大办文化教育事业。在战争的间歇,创办了一大批各种类型的学校。出色地完成了培养大批革命干部和提高苏区人民政治文化水平的中心任务,为苏区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赣鄱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区域文化系统,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深入挖掘优秀文化资源,不仅有利于发扬具有特色的赣鄱文化,做大做强文化产业,而且有利于增强江西区域竞争力。本文根据江西的实际情况,结合文化科学发展规律,对赣鄱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5.
9月30日,闽浙赣皖9市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合作委员会秘书长会议在金华顺利召开,委员会会长、金华市教育局应恩民局长,委员会秘书长、金华市教科所吴惠强所长,以及来自各地市秘书长和代表近20人与会。  相似文献   

6.
在以原闽浙赣边区老同志为主组成的领导小组领导下,由福建师范大学郑锦华教授任主编、陈天绶同志任副主编所编撰的《中共闽浙赣边区史》,历经十个春秋的千锤百炼,最近已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这是党史界一件值得祝贺的大事。这部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术专著,有如下五个显著的特点: 一、《中共闽浙赣边区史》是一部区域性的断代政党专史,它填补了中共党史的一个空白,是一部求真务实创新的学术专著。 该书论述的是中共闽浙赣边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其区域范围包括福建省的闽北、闽东、闽东北、闽中、闽西北和江西省的赣东北、湘赣边界以及浙江省的浙南、浙西南等地的广大农村和城市。时间仅限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所以是一部区域性的断代政党专史。 该书从筹建领导班子和编写组、研究组、资料组到广泛征集资料、开展专题研究、编写大事年表,再到编写、审定书稿和正式出版,历时10年整。其中大事年表八易其稿,成书也三易其稿,可见这是一个十分艰巨、浩繁的巨大工程,它是由历史见证者、理论工作者和史学工作者三结合写成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通过该书领导组和编写组、研究组、资料组全体同志对历史的高度认真负责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付出艰辛劳动,终于使它成为一部求真务实创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闽浙赣边区斗争的复杂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在南方地区是少见的。正如陈毅所说的,“我们华中最艰苦的就是国民党区域的工作,如浙南以龙跃为首的游击队,闽浙赣以曾镜冰为首的游击部队”,“他们的斗争是最艰苦的。”福建党组织以高度的创造精神与顽强的斗争精神,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边区的斗争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抗日和反顽自卫斗争中创造性地制定了符合边区实际情况的具体政策和斗争策略,从而出色地完成了党中央赋予的保持战略支点的历史任务,并取得了相当丰富的斗争经验,为毛泽东思想增添了新的颗粒。  相似文献   

8.
阳春三月,我又一次来到了令人神往的葛源。土地革命时期,它是闽浙赣省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1930年,闽浙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省军事委员会、省军区司令部、少共省委等都移驻葛源。葛源小学在镇东头,是横峰县最大的一所农村小学,学生有一千多人。 葛源小学的革命传统教育,就象烂漫的山花,越开越红火,越开越鲜艳,我采撷了花儿几朵。向亲爱的读者奉献。 祖国在我心中 每天早晨,在庄严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在一千多双眼睛的注视下徐徐升起,一千多双小手庄严地向国旗行队礼致敬。葛源  相似文献   

9.
横峰县葛源中学坐落在葛源镇三岭岗,这里曾是闽浙(皖)赣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葛源中学前身是方志敏、黄道等烈士于1927年创办的列宁小学。  相似文献   

10.
方志敏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他创立和领导的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特别是为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方志敏创立的革命根据地极富"方志敏式"特色,在坚持武装斗争这一中国革命基本形式的前提下,波浪式地发展革命政权,忠心实意地关心群众利益,采取灵活多样的斗争策略,高度重视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红军干部的培养,从而把赣东北苏区建设成为"苏维埃模范省"。  相似文献   

11.
刘培是目前辞赋研究界和宋代文学研究界比较活跃的青年学者,他的宋代辞赋研究颇具特色,引人注目。其《北宋辞赋研究》是一部立足于对北宋辞赋文献的全面整理和对北宋文化的深入研究基础之上的一部力作。该书以辞赋为着眼点,对辞赋文献以及与辞赋相关的文献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对与北宋文学相关的学术文化思潮进行了深入探讨。作者力求在宋代文化发展的具体背景下,在辞赋发展的广阔背景下勾勒宋代辞赋演变的脉络。该书以学术文化的视野来关注文体发展,以文体发展的着眼点来反观学术文化的具体演进轨迹,对文体史的书写方法做了打通文史哲学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2.
宋型文化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时代文化的符号,而且是一个具有新的文化特质的文化范型。以追求内圣、精神的圆满自足为目标的宋学,构成了宋型文化的基本内核的重要方面。成熟的科举制度、文官官僚系统、中央专制集权、台谏制度等则构成了宋型文化的制度层面。而宋代农业革命、消费性的城市经济、士大夫阶层的形成等方面,则构成了形成宋型文化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学与化有密切的关系。南宋时期,中国传统化重心南移,南方化兴盛,南宋词呈现出南方情味,其审美风格以阴柔为美。金元兴起后,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游牧化与北方化融合,北方化重心区形成。以阳刚为美的元散曲具有明显的北方化的特点。因此,从南宋词到元散曲艺术审美风格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宋代诗词在文化转型过程中,因文体特点、创作心态及发展阶段的不同,在雅俗走向上产生了很大的差异,是宋代文化中雅俗观念的直接体现,又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雅俗两种文化的交融。这种现象说明,时代文化影响甚至制约着文学的发展,同时文学自身规律的发展,又促使社会意识形态及审美情趣等发生改变,并对文化走向产生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辽代金银器是北方草原地区民族文物的一支奇葩。早在距今3500年前这一地区就已出现金器,经过历代各民族的发展、创新,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并融入了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因素而自成一体的发展序列。这种独特的文化传统被不同的民族一代又一代地继承下来。辽代时期,金银器已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成就,其中外来文化因素起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辽代早、中期受唐文化、西方文化影响极深,金银器中表现出浓郁的唐代与西方风格。到辽代中期时,金银器开始出现宋文化的因素,晚期却完全宋化或从宋地输入,从而表现出在草原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两宋时期,江浙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引发城市变革,市民阶层成为新兴力量介入城市社会;同时,文化下沉,雅俗合流,文化娱乐市场持续发展。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为新兴文艺形式的发生提供了充满生气的土壤。以宋室南迁为历史契机,南戏最终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温州诞生,并以其综合性艺术的独特魅力与市民阶层共通的价值诉求,借助商业力量在江浙城镇体系中迅速风行,成为人们认识两宋时期社会生活的重要文化样式。  相似文献   

17.
赵宋一代,共有包括理学诗派在内的11个诗派。由于北宋与南宋表现在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性,而使致这两个时期诗派诞生与形成的原因也就各有所别。北宋立国之初,由于其典章制度、文化学术等方面均与李唐关系密切,因而"宗唐"的文学史现实,即催生了活跃于这一时期的诸诗派。而南宋诸诗派,因"靖康耻"等时局的重要变化而形成。介入两宋之间的理学诗派,则是因传统儒学一变而为"道家"的结果所致。  相似文献   

18.
试论宋代福建的科举与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科举制度在沿袭唐代旧制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科举制度的公平原则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福建士子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尽情施展才华,使福建一跃而成为宋代少数几个科举大省之一.发达的科举在促进福建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民间重学风气的形成,以及各种人才的大量涌现中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使福建文化在宋代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同时,文化的繁荣又促使科举进一步发达.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相似文献   

19.
从洛学到闽学,是宋代中国古代文化重心南移的一个重要过渡。在这期间,杨时、游酢到河南拜洛学大师二程为师,“程门立雪”、“载道南归”,三传而至朱熹。朱熹创立闽学,集理学之大成,在闽、浙、赣之武夷山一带形成新的文化重心。杨时道南学派在洛学到闽学中的主要作用:其一是传续洛学,沟通二程与朱熹思想;其二是为朱熹思想体系的形成和成熟作了准备;其三是为朱熹的代表作《四书集注》成书提供了思想资料。杨时道南学派的思想是宋代中国文化南移再兴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20.
从地域上讲,宋朝沿海港口地区是海外贸易集散地,外来人与物远远多于内地偏远地区,外来文化及观念都在这些地区首先产生影响。生长于沿海地区的人以及到这些地区游览、任职的官僚文人,都首当其冲地感受或接触到海外文化。明州与泉州等浙闽地区在宋朝是高丽物质文化最为流行、最先被认知接受的前沿,可以代表高丽文化在宋朝被认知和被接受的深广度。从阶层上讲,宋朝诗人所代表的士大夫文人,在认知与接受高丽文化上最为从容和理性,他们认知接受的深度与广度,可以体现整个宋朝文化界对高丽文化认知和接受的深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