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言不尽意","成文"以"尽意",这是汉语古典诗学形式理论的基本思路之一;能使诗达到"意无穷"境界的乃是诗之"象外之象"、"声外之音",则是其另一重要基本思路;这两个基本思路联系在一起,构成汉语古典诗歌语言哲学完整的内在理路.以"意无穷"为最高境界的汉语古典诗歌,昭示着这样一种文化精神追求在诗歌的形式创造过程中,汉语通过对自身形式有限性的不断超越,不断超越着自身表达功能的有限性.汉语古典诗学形式理论这种深层的语言哲学思想,是思考汉语现代诗歌乃至现代语言哲学的一些相关理论问题等极其重要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2.
“兴”作为中国传统诗学思想中最为关键的概念之一,与西方诗学思想中的“迷狂”有着跨越语言文化的多维契合性。中国诗学中的“兴”经历了从巫乐舞一体的艺术形态到“即物起兴”的诗学观念的演变,诗之“兴”是心与物相互感应的重要媒介,也是外物触发情感而生成诗歌的活泼生命体验。西方诗学中的“迷狂”同样经历了从“通灵而感”到“写神喻意”的意义转折,以酒神精神为内核的“迷狂”是最绝妙而原始的诗,也是西方悲剧文学与诗歌艺术形态的原初象征。超越“中西”之别,“兴”与“迷狂”的深层共鸣再次印证了中西诗学的互通性。  相似文献   

3.
欧阳江河教授是著名的朦胧诗诗人,后朦胧诗(第三代诗)时期的重要代表,其诗学观念与创作风格对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诗坛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他是当代汉语诗歌语言的实验先锋,在哲学层面进行语言的探索与创造,是现当代诗人中富有语言创造力的佼佼者。他的诗作玄思意味深长,富于巫法似的形式感,魔幻般的内在结构,以及音乐性的韵味,成为哲思叙事的诗歌范本。2019年12月1日,他应邀到广西师大做诗学演讲,阐述诗歌写作中私人性与公共性的转化问题,提出了新锐而深刻的见解,并出席欧阳江河诗歌作品朗诵会,受到师生们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4.
从实质上看,妙悟与活参都是佛教禅宗提出的把握真如佛性即佛教最高真理的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二者的区别仅仅在于妙悟强调的是这种思维方式和过程的超越语言和逻辑的直觉性特征,而活参则强调的是这种思维方式和过程对佛教教义僵死理解的破除和摒弃。受以禅喻诗风气影响的中国古代诗论家将妙悟、活参的佛禅理论与中国古典诗歌的解读实践结合起来,进而将其提升为重要的诗学解释学原则。妙悟与活参的诗学解释学原则不仅蕴含有极富民族特色和极有价值的文学解释学思想,而且与西方现代解释学理论也存在某种契合。  相似文献   

5.
中国周边国家在古代有过使用汉字、汉语文言作为书面用语的历史 ,其中 ,韩国的使用历史最长 ,接受中华文化的浸润最深。韩国文人用汉文创作的符合中国古典诗歌形式要件要求的诗歌 ,是为韩国汉诗。韩国李朝时代的汉诗与诗学 ,艺术造诣达到了纯熟的高度 ,并表现出明显的中华文化的印迹与中国风习。其主要表现在以下诸端。一、用中国典故入诗。韩国汉诗 ,运用中国文史典故如同本国故事。这一风习 ,在高丽中期已见端倪 ,著名的“海左七贤”之一林西河 ,穷困不达 ,英年早逝 ,其有诗自咏道 :“科第难消罗隐恨 ,离骚空寄屈平哀。”高丽末期的李齐贤…  相似文献   

6.
“契合论”与中国现代诗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 穆木天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系统引入象征主义诗歌理论的作者之一。在《什么是象征主义》一文中,穆木天这样概括象征主义诗学的基本特征: 象征主义诗学的第一个特征,就是“交响”的追求。象征主义的诗人们以为在自然的诸样相和人的心灵的各种形式之间是存在着极复杂的交响的。声、色,薰香,形影,和人的心灵状态之间,是存在着极微妙的类似的。象征主义的先驱者波德莱尔在“交响”(Correspondances)中歌唱道:  相似文献   

7.
“意象”和“意境”是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的一对重要范畴,但这两个范畴不是同时产生的。从“意象”到“意境”,是中国古代文艺美学发展史的一条线索。这条线索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对这条线索进行深入的考察,能使我们获得有助于进一步研究中国当代文艺美学的新的启示。 (一) 意象说很早就提出来了,但“意象”最初主要是作为哲学认识论的范畴,只含有淡薄的美学意味。《周易》中关于意与象的言论,可以说是意象理论之滥觞。《周易·系辞上》说:“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系辞》属《周易》中《传》的部分,《易传》为战国后期的作品,兼蓄了儒道两家的许多思想。上引《系辞》中的那段话同庄子学派所谓“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的精神是一致的,并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意”与“象”的问题,认为“意”是“言”所不能完全表达清楚的,而这“言”所不尽之“意”却可以通过“象”完全地明白地表达出来。其实,言所未尽之意,象也未必能尽之,《周易》的看法应该说有很大偏颇。但  相似文献   

8.
语音是人类说话的声音,是我们表达和理解语言的一种外在形式。它和其他声音一样,在通过空气或其他媒介时产生声波。不同的是,它是人类独有的一套发音器官协调运作所产生的,却非单纯的机械振动;它负载着复杂而系统的意义内容,我们往往借助这一载体将大脑的所思所想外化,并达到与他人沟通、交流的目的。可见,语音不仅具有物理属性,还有生理属性、心理属性甚至社会属性。其中,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9.
孙红林 《文化学刊》2009,(2):160-163
巴赫金所著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书中,对话的论述相当重要。巴赫金将对话以“微型对话”和“大型对话”的形式展开诗学的阐释。两种对话分别从小说的语言风格和结构特色两方面表现了复调的艺术。理解对话理论,以文本为中心展开阐释是个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吴梅村诗学理论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爬梳钩稽吴梅村诗学之论 ,指出梅村诗学理论主旨有以下数点 :一为论诗主才思、性情与学识并重 ,这一诗学观 ,可以说是他的诗歌创作主体论之一。二为主知人论世 ,强调客观存在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这一诗学观 ,可以说是他的诗歌创作客观论。第三 ,梅村对明中叶以降诗坛流变史具有自己独特的批评意见 ,赞同“七子”派的基本主张 ,抨击“七子”派末流 ,批评“公安” ,鄙薄“竟陵” ,表现了他尚雅的诗学趣味。第四 ,指出梅村诗歌创作论与诗歌批评论 ,皆主“取其中”和“不可一端而求”的诗学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