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作文教学中, 对学生思维训练和积极情 感的培养相当缺乏,导致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行文干涩、模式化等诸多症状。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素质呢? 一、从内容选择入手,积累习作素材 小学语文大纲指出:“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作文内容就越充实。”教师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接触生活实际,努力营造出“大作文”的氛围。例如:在教学中,我根据小学生观察的无序性和盲目性较强的特点,在观察前向学生交待清楚观察的对象、范围,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观察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新大纲对小学作文要求做了修改,更好地体现了教学目标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体现了结合学生实际,真正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这一思想。教师应如何在作文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体现这一思想呢? 一、命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一环节关系到学生能否产生作文的浓厚兴趣和热情。新大纲指出:“教师要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为题材,提出作文的范围和要求,指导学生自己拟题作文。”“命题作文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启发性,便于学生展开思路,有内容可写。”这要求教师平时多留心观察、了解学生的世界,懂得他们平时做些什么,想些什么,以避免命题的随意性、盲目性;克服命题的成人化、陈言化,力求命题有启发性、新意性,贴近学生的生活。二、选材切合学生的认识实际目前,小学生作  相似文献   

3.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指导小学生到生活的源泉中去,多看、多听、多做,对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是有益的。作文教学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选材,学生在习作时就觉得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写出来的文章也就充实具体,有真情实感。如何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写真情实感呢?我们是这样做的:写学习生活的真情实感。有人认为这方面的命题是最得心应手的。什么《一个刻苦学习的同学》、《……攻克了难关》等,可是学生写来往往内容枯燥,空洞无物。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认为主要是缺乏真情实感。教师要教育  相似文献   

4.
“做作文”强调学生的习作过程是一个现实的体验、思索、整理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的习作过程有重要的作用。那么,为什么要“做作文”?怎么引导学生“做作文”呢?这都是我们所要探讨的问题。一、找寻“做作文”的依据误区之一:拘泥环节,耗时太多我们的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时,往往精耕细作的多,大胆放手的少;按部就班的多,勇于创新的少。作文教学大致有以下几个环节:教师命题,并指导审题;学生写初稿;教师抽样点评;学生自改;教师修改;学生誊抄作文;教师在学生作文本上作出评价;教师总体讲评。这样做耗时较多,冗杂呆板的教学步…  相似文献   

5.
余银妹 《广西教育》2004,(4A):18-18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于表达,使学生具有实际的写作能力,写记实作文,一定要让学生说真话,吐真情,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习作教学必须让学生丰富生活,帮助学生开拓习作“源头”,写自己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事情,文章才会生动具体。怎样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习作,下面我谈几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6.
作文是客观生活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反光镜”。作文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写作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习作心理,顺应学生认知的心理规律,那么,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开辟这条“绿色通道”呢?我的具体做法如下:一、在开放型的活动中挑拣——解除“写什么”的心理障碍许多孩子一提起作文便发怵、害怕,孩子对作文的害怕并不在作文技巧上,而在于无内容可写。那么,如何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让他们觉得有东西可写呢?1.把说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如组织《春》的习作课,可以让学生置身于大自然的美景中说春;也可以让学生收集有关春的古诗,通过…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作文是一种半独立的习作训练活动,即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习作训练.所谓“训练”,训,即教师的指导;练,即学生的习作实践.这两方面应紧密结合贯穿在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中,而不能相互割裂或仅仅作为一个环节、一个步骤来处理.因而,“双导”作文教学即是在作文教学中,以《大纲》为依据,以学生作文的心理需要为基础,从学生作文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作文类型,在学生作文的每一个阶段,施以全面的指导——不仅指导学生“如何写”,而且指导学生“如何改”,全面地提高学生作文的综合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低年级作文教学是整个小学作文教学的基础。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要进行有条不紊的习作训练,即从一年级的听说练习到三年级的小作文练习、仿写训练等,以帮助学生夯实写作基础。那么,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启蒙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呢?一、观察生活,积累作文素材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中产生出来,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的文章。"生活是习作素材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开掘和充实生活,让学生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思,让他们"有所为而作"。教师要致力于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留心观察生活细节的能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那么,如何在习作评改中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培养学生习作“自改和互改”能力呢?我认为,教师应改进习作评改指导:将习作评改重心由“课外”向“课内”侧重,评改方式由单纯的教师书面评语(静态)向课内师生合作评改(动态)转变,做到由“外”而“内”,  相似文献   

10.
小学作文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感到无东西可写。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小学生写作也不例外。是学生缺少生活吗?显然不是。而是学生对生活没有较为丰富和深切的感受,哪能写出内容充实富有情趣的习作呢?成功的真正秘诀是情趣。如何培养学生习作情趣呢?我们只有从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着手,追本溯源,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情趣而打开学生的思路,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和恰当的形式,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已的真情实感。”这些要求,揭示了小学作文教学的规律,是对传统作文教学的一个突破。教学中,怎样落实大纲的这些要求,做刭从内容入手呢?一、正确反映学生的生活实际《大纲》指出:“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接触周围的事物,他们妁生活是丰富的,无论是说还是写的都是有内容的。教师在指导时,要根据儿童的认识特点和生活实际,采取科学的方法去发掘,让他们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东西无拘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先生说过: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小学生习作教学也不例外.多年来,小学生都是被动作文,“教师要我写,我不得不写”,以致每次作文都是紧锁眉头,备受煎熬,作文写完,如释重负.这种被动的写作,学生的兴趣何在?感情何在?那么,如何做才能改变这一作文教学困状,真正夯实小学习作教学呢?陶行知先生为我们指明了航向.学生作文是一个自我积累、自我感悟、自我探究、自我完善的发展过程,指导学生作文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让学生去发现生活、感受生活,用手中的笔去描绘生活,还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创新及修改习作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这个内因才能通过外因起作用,以达到不断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3.
学生为什么怕写作文呢?这跟他们的学习生活有关。考分的压力太大了,学生不是被关在教室,就是被关在家里。眼睛一睁,直到熄灯,接触的是作业作业作业,听到的是分数分数分数,他们犹如井底之蛙,生活枯燥,眼界狭窄,作文又哪来丰富生动的内容呢?《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作文的内容就越充实。教师要结合教学,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接触实际,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  相似文献   

14.
小语新大纲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这一部分中特别强调指出:要"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要求,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发展个性."由此,我们不由得对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进行反思:由于传统的作文教学理念根深蒂固,不少小学语文教师还是在呆板僵化的命题,统一的要求、标准的考试下"齐步走",重复着工业经济时代"教育产品"的大批量和标准件生产模式.这样的作文教学,压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扼杀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那么.作文教学如何进行"个性习作"指导培养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呢?  相似文献   

15.
初中生习作训练活动是一种情感性极强的活动,习作的内容应是习作者感情自然而真实的流露。如果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习作训练的过程中无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体验,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反而会让学生对写作产生惧怕心理,导致整个习作训练活动的失败。那么,如何在指导学生开展习作训练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充满激情地写作,提高写作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基础,指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激发其写作兴趣鲁迅先生曾说过:“摒粉饰,取藻绘,有真情。”我认为,鲁迅先生的话,一语道破了写作的真谛。在我们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学生之所以普遍地怕上作文课,绝大部分学生的习作之所以内容空洞,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忽视学生的生活,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依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要求学生去写一些与自己生活相去甚远,缺乏真实情感体验的作文。而学生一写起这样的文章,便感到无从写起,只是迫于教师的要求,不能不去编写一个个离奇的、缺乏生活气息的故事,其作文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长期下去,便会导致学生一遇到作文课就头痛,一写起作文就只能说假话的后果。我认为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作文训练的过程中,并非一定要让学生去写轰...  相似文献   

16.
修订版“大纲”明确指出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 ,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自由表达。”作文教学长期以来 ,形成的是一种空对空的局面 ,教师的指导空洞而无实际内容 ,学生的学习索然无味。每次作文课 ,学生都喊头疼。而且学生交上来的作文普遍存在着假话、空话、套话 ,内容千人一面。因而我在设计课堂教学中力求体现“学生为主 ,兴趣为主 ,生活为主 ,实践为主”的“四主”原则。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激发兴趣 ,作好铺垫。师 :同学们 ,你们当过记者 ,有过采访经历吗?生 :没有。…  相似文献   

17.
很无米之炊”,即使挖空心思写出来的习作,也是内容空洞,缺少灵性,怎么改变这种状况呢?在教学中我们作了这样的尝试:1.营造习作情境,走“作文生活化之路”。生活中处处有作文。老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语文实践活动,丰富生活积累,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我们曾设计了这样一次作文课  相似文献   

18.
徐正东 《文教资料》2005,(18):179-180
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习作兴趣是习作活动赖以产生、持续和强化的内在动力,学生一旦对习作产生了兴趣,就会把习作这种富于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当作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乐此不疲地投入到习作实践活动中去。1.学生习作最大的兴趣在于拥有材料。小学生习作兴趣如何激起?我的观点是:学生要拥有作文材料。试想,当教师的命题一公布,学生感到头脑空空无话可写时,他哪有兴趣听教师的“怎样写好”的指导?——即使听了,又如何煮“无米之炊”呢?有人认为,学生经历过的生活,接触过的事物,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惧怕习作,同时教师疲于批改作文。针对此类现象,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要如何改善呢?怎样使学生的习作水平得到提高呢?本文简要论述了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于表达,使学生具有实际的写作能力,写记实作文,一定要让学生说真话,吐真情,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习作教学必须让学生丰富生活,帮助学生开拓习作“源头”,写自己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事情,文章才会生动具体。怎样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习作,下面我谈几点粗浅体会。一、从内容入手,诱发写作兴趣兴趣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并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变化,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