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变故与社会腐败现实,造就禹之谟的反叛性格;湖湘实学精神促使禹之谟探求救国救民的途径和方法。从爱国步入政治生涯。经历改良失败而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中国同盟会成立前后,禹之谟充当湖南民主革命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勇于任事,思想激进,行为坚决,引发封建统治者的忌恨而最终被捕入狱。他在狱中坚贞不屈,表现出坚定的民主革命信念和可贵的献身精神。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时期,湖南革命人才辈出,著名革命活动家、湖南教育会会长、同盟会湖南分会会长禹之谟,就是其中的一个.禹之谟,原名志谟,字之谟,号稽亭,后以字行.1886年8月27日诞生于湖南省湘乡县青树坪侧石桥贻则堂(今属双峰县大泉乡).他性格豪爽侠义,做事勇猛果敢,是个热血沸腾的爱国主义者,具有典型的湖南志士的坚毅性格和创造精神.在禹之谟短暂的一生中,他沿着一条从爱国走向革命的道路,发扬蹈厉奋勇前进,终于成为湖南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和前驱.青少年时期的禹之谟目睹祖国的沦丧、民族的灾难,立志以救国救民为  相似文献   

3.
王礼培(1864—1943),字佩初,湘乡人。十岁时,随祖父寓居长沙,就读于思贤讲舍,较早就接受了船山思想的影响。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中乡试举人。早期曾同情“维新派”主张,戊戌变法失败后,与革命党人禹之谟交往,倾向革命。1905年出任湘乡新学学监,和禹之谟领导了湘乡历史上第一次学潮。禹之谟后被捕牺牲,王礼培流亡日本,加入了同盟会。辛亥后不入仕,从事古籍收藏、诗歌创作及理论研究。抗日战  相似文献   

4.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项目执行学校、湖南省教育厅直属重点中学,是湖南省实施素质教育的示范学校。学校历史己近百年,其前身是著名民主革命先驱禹之谟于1905年创办的惟一学堂,1912年更名为湖南省私立  相似文献   

5.
禹之谟是辛亥革命时期活跃在湖南一带的著名实业家,享有“湖湘伟人”的盛名。本文阐明了禹之谟“实业救国”和他参加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並为之牺牲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禹步有两种,一种是大禹之禹步,其特点是步不相过,这是最早的具有创始意义之禹步;另一种是俗巫多效禹步,但巫步并非禹步,其产生在大禹之禹步之后,巫步称为禹步法,简称禹步,其特点是步已相过,绝非大禹之禹步,仅具禹步之名而已。赵飞燕所善之踽步行异于大禹之禹步,亦异于俗巫东施效颦之步已相过之禹步或禹步法。邯郸学行之所学当为行走之能力,跕躧与跕屣同义,就是践鞋跟,跕屣、跕躧与禹步无关,与禹步法亦无关,与邯郸行或邯郸步亦无关。  相似文献   

7.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省级重点中学,其前身是民主革命先驱禹之谟于1905年创办的湖南私立广益中学。学校占地面积10.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9万平方米,环境优美,教学设施齐全,是教育部"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项目执行学校、湖南省实施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多年来,学校形成了"以人为本、兼容并蓄"的办学理念和"科研兴校、全面育人"的办学特色,培养了以无产阶级革命家李立三、国务院前总理朱镕基、艺术巨匠欧阳予倩及数位两院院士为代表的大批优秀毕业生。  相似文献   

8.
谟话(mo~(352))也称作“村话”,是海南岛西海岸昌化江下游两岸的居民所使用的属于壮侗语族的一种语言。笔者最近在对该语言进行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该语言的数词及数量词的组合的一些规律,既不同于汉语,也与同语族其他语言不完全相同,而有它独具的特点,这些特点值得语言学术界的注意。本文拟在简要介绍谟话的数量词的同时,对其组合规律作初步的分析与描述,揭示它的主要特点,为语言学术界进一步认识谟话,探讨谟话的支属提供一些不可忽略的词法方面的比较材料。  相似文献   

9.
通过伊拉斯谟其人及其对《论基督教君主的教育》一书的分析和总结,梳理了伊拉斯谟的教育、宗教、政治、法律、道德等教育思想,提出伊拉斯谟在十五、十六世纪之交,提出的培养君主的很多策略和方法,对现代教育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柳理 《湖南教育》2013,(4):22-25
(一)岳麓山缺了渔父之痛长沙岳麓山,民国的八宝山。埋骨于斯者,有陈天华、姚宏业,有刘道一、禹之谟,有蒋翊武、焦达峰,有武昌起义后湖南援鄂的众多无名烈士,甚至还有黄兴,有蔡锷。可惜,独独没有宋教仁。徜徉于麓山丛冢间,百年前的那股英气依然炽烈,从一根根年轻的骸骨中升腾,杂沓于山树山石之  相似文献   

11.
正据欧盟网站2014年9月22日报道,欧盟发布了《伊拉斯谟影响研究》(Erasmus Impact Study,EIS)调查报告。报告发现,伊拉斯谟项目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对学生的未来职业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伊拉斯谟项目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质量,提升高等教育机构的国际化水平。《伊拉斯谟影响研究》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分析伊拉斯谟学生流动性对个人技能提高、就业能力发展的影响;二是调查伊拉斯谟项目对教师  相似文献   

12.
作为柏拉图的一部小作品,《欧蒂德谟》内涵丰富,蕴含着理解作者的关键。柏拉图在对话中记叙了苏格拉底与克力同的谈话,在这场谈话中,苏格拉底为克力同转述了他与欧蒂德谟兄弟及两位少年的对话。本文尝试解读《欧蒂德谟》275d-276e部分,展示昨日对话中欧蒂德谟兄弟对智术师修辞的运用。在智术师修辞的强大威力面前,克莱尼阿斯无可回避,难以抵挡,对话中唯有苏格拉底能够与之抗衡。智术师修辞让哲人的登场具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大禹陵     
大禹,又称夏禹、戎(róng)禹,他是我国古代的治水英雄,以前的许多书籍都记载了禹的传说。河南登封的千城镇,古代称阳城,是禹的发祥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但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给人们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灾难。相传4000多年前,神州大地一片汪洋,白浪滔天。当时的部落联盟领袖舜(shùn)让禹的父亲鲧(gǔn)去治水。因为他用堵塞的办法,治水不当,造成了更大的水灾。禹奉舜之命,  相似文献   

14.
柳宗元离别诗《别舍弟宗一》是柳宗元生平遭际转折时期的重要作品,也是作者一反写诗时"清峭"传统,转为"忧愤"风格的转型作品。此诗在柳宗元整个诗歌作品中有着典范意义,它成了柳公生平遭际乃至诗歌探索转型时期的代表作品,对研究柳宗元的文学探索和心态活动等有典型作用,也对学界研究中唐诗歌有反哺折射之功效。  相似文献   

15.
柳宗元离别诗《别舍弟宗一》是柳宗元生平遭际转折时期的重要作品,也是作者一反写诗时“清峭”传统,转为“忧愤”风格的转型作品。此诗在柳宗元整个诗歌作品中有着典范意义,它成了柳公生平遭际乃至诗歌探索转型时期的代表作品,对研究柳宗元的文学探索和心态活动等有典型作用,也对学界研究中唐诗歌有反哺折射之功效。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伊拉斯谟项目"和"伊拉斯谟世界项目"的梳理,分析了欧盟从设立"伊拉斯谟项目"到启动"伊拉斯谟世界项目"欧盟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跨越式发展,总结出欧盟高等教育在项目设计和实施中所体现出的国际化发展的特点,包括目标的国际化发展、项目内容的国际化发展、视野的国际化发展、参与范围的国际化发展、影响的国际化发展等,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孟子的生平活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着重探讨了孟子为人处世之道,他的现实态度、社会主张、他的抱负和智慧,更主要的是他的人格。孟子典型的心理是以道统自居,为时代之“一人”。  相似文献   

18.
古文献中涉及大禹出生问题者,多达二十余处,而其说又颇有异同。其言"禹生石纽"十余处,其中六处不言石纽所在郡县;又六处皆言石纽在汶山郡广柔县,而释广柔所在竟有三、四说不同;另四处则不认为石纽在广柔而在他地,但其地又不可查考。是石纽所在虽有七、八说,但究在何地则莫可确指。究实论之,"禹生石纽"本系神话,其言怀孕、分娩以及怀娩地点等等,莫不都是怪诞的神话。且这些神话不是产生在人类的童年,而是产生在文明时代的西汉晚期,那时正值谶纬神学兴盛发达时期,神学家们对古代的"圣帝明王"从伏羲到刘邦、甚至包括孔丘,都莫编造一套感生神话,给他们戴上一副神圣的花环。"禹生石纽"只不过是众多感生神话中的一个而已。这等妖妄怪诞的谎言,显然都是不可信据、无法查证的。历史学的根本任务在于求真求是,所以严谨的历史学家长期都对此说不屑一顾。近年来三峡考古出土了一通东汉的"景云碑",碑文有句"术禹石纽汶川之会",这句话本来就是明确告诉人们,禹和石纽的关系是禹曾在石纽汶川召开过一次诸侯大会。但根据茂、理、汶的自然条件,在这里召开一次诸侯大会,可能也只是一种附会之谈而已。但是,竟有历史学家用搞旅游的手法,把这句碑文曲解为"禹生石纽",是不可以不辨。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舞剧《天鹅湖》,是芭蕾艺术史上最富盛名的一部杰作,使之成为芭蕾舞剧音乐的代名词。本文从柴可夫斯基的生平与《天鹅湖》的创作背景入手,分析芭蕾舞剧《天鹅湖》的音乐特点。  相似文献   

20.
何干之是中国现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理论家和中共党史专家,其生平活动和著述对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等诸多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就学术界对其思想和生平研究的概况进行历史的回顾,总结以往研究成果,以期推动该领域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