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华工输入澳洲兴起于19世纪40—50年代。对此,史学界一般没有争议。但关于首批华工抵达澳洲的具体年代与日期,中外华人移民史学者却有不同观点。本文在考察了华工赴澳的国内外背景后,运用在澳大利亚从事中澳关系史研究时发现的新资料,对首批华工入澳的具体时间和不同观点进行了辨析与论证,从而得出了明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透过小说《扶桑》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意在探究女主人公扶桑的母性形象及其所承载的人性内涵。通过对扶桑及其所属族群行为特征的对比剖析,挖掘出“女性”在北美华人移民史中的象征性,并指出了东方文化的真正精魂所在。  相似文献   

3.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的排华浪潮愈演愈烈的形势下,马克·吐温是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来接触到中国及移民华工的。和他之前或者同时代的作家相比,作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的作家,吐温先生对中国及中国人的形象塑造有了较大的进步,对华工表现出同情和关注。但是受历史条件和主流文化的影响,在作品中还是一定程度上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中国及中国人。本文结合他的作品中的文本进行分析,探究作者对中国及移民华工的态度及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4.
严歌苓是一位在异域文化语境下热切关注新移民的生存境况的作家。在审视新移民这一弱势群体的坎坷境遇和多舛命运的过程中,严歌苓更倾向于边缘化女性类群的抒写。本文从严歌苓的小说《扶桑》中的女主人公扶桑的边缘人生出发,结合严歌苓的异域生活经历对扶桑这个女性形象进行诠释,由扶桑的生存境况,以及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所展现出来的女性特有的姿态,探索边缘女性内在的特质与心理,从而探求边缘处境下女性的出路。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华工的历史,是中美关系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国内外史学界对此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启发了人们的思考。但是,我感到还有一些问题需要作进一步地研讨。本文拟就美国的华工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如华工往美的主要原因、中国人最初到美国是否受欢迎、如何看待《蒲安臣条约》与《中美续修条约》、美国的华工遭歧视和排挤的原因、旅美华工与祖国、家乡的关系等问题概略地谈几点看法,以就教于国内外学术界。  相似文献   

6.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 ,外来移民对于美国经济的发展起了十分特殊的作用。华工、华侨和华裔美国人对美国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刘波 《历史学习》2001,(12):27-27
人教版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新教材在讲述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时,比之旧教材增添了“准许华工出国”一条。言下之意。清政府在这之前是不允许华工出国的。那么,历史的事实究竟如何呢?本对此略作阐述,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严歌苓的《扶桑》从官方历史的缝隙中寻根,对新移民的精神根基进行了重新探索。文本回归活着和生活本身,通过对扶桑女神形象的树立克服了海外华文文学中寻根的泛民族主义和哀伤情绪,展现了自然的生命活力。然而在如何面对东西方的冲突而生活时,文本却又陷入了西方话语模式。  相似文献   

9.
刘云飞 《文教资料》2005,(28):18-21
在一个标榜民主、平等、提倡人权的社会制度之下,华人社会这一群体凭藉自身一百多年来的努力,终于有望跻身于主流社会之内,美国华人的身影活跃在全世界人民的视线之下,华人对美国社会的贡献是一目了然、毋庸质疑的,但是令人感到惊异的是,华人并没有获得对等的公正待遇。本文拟从华人移民对美国的贡献,华人的生存现状以及华人局限于这种现状的原因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华人移民的贡献1.早期华工移民在美国历史上,华人是最先入境的亚洲移民群体,虽然华人迁徙美国的历史可追溯至18世纪末,但真正意义上的移民始于1848年之后。1848年加利福尼…  相似文献   

10.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外来移民对于美国经济的发展起了十分特殊的作用。华工、华侨和华裔美国人对美国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海外华文教育承载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语言文化的神圣使命,是向世界宣传和推广优秀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汉语教学志愿者有力推动了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通过泉州师范学院赴菲汉语教学志愿者的教学实践,论述了志愿者参与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与对话,担当历史与社会赋予的重任,成为文化与友谊的使者。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日益提高。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的互动也日趋频繁,他们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和文明对话的桥梁,成为提升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华侨华人在经贸、文化教育和政治等方面,促进了中国在东南亚软实力的提高。中国应开展软实力与华侨华人学相结合的研究,加强侨务和外交的合作,追求中国与华侨华人及其所在国多赢的局面,为中国崛起服务。  相似文献   

13.
“闽人三十六姓”,是明朝政府赐给琉球以发展该国与中国的朝贡贸易的移民。与同时期同属于中国朝贡体制下的东南亚国家的其他海外移民相比较,这支移民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比如他们是明朝的政治移民,人数不多,最初仅为“三十六姓”,且明代“三十六姓”在琉球的发展,曾一度出现凋零,以致于后来有万历“再赐”和琉球国王“补姓”之举。尽管如此,他们在琉球的特殊地位与深远影响却令人刮目相看。他们往往身居高位,有担任权倾朝野的国相,有担任举足轻重的法司官,相当多的人都获得爵位,担任紫金大夫、正议大夫等官职的人比比皆是,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中,他们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支移民的身分、构成、在居留国的地位与影响都具有特殊性和典型意义,是以往华人华侨史研究中所忽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海外华人文化模式体现了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趋势,其文化历史反复迂回的螺旋上升实践过程表征现实世界宽容与对话的重要性;主亚文化的内在关联与族群关系的不确定,不同文化心理层与族群交往的深度、广度,族群文化认同关键词的困扰与整体族群社会历史命运走向,外在批判性重构与内在创造性转化建构逻辑,都已成当前海外华人文化模式的重要论题。  相似文献   

15.
对话,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一种表现全新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为了更好理解和实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文章围绕语文教学对话的特征、语文教学对话的意义、语文教学对话的策略三个方面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1925年仰光出版的《华侨宝鉴》,反映了近代腾冲缅侨的工商号分布情况,腾侨主办的华侨学校及缅华腾侨的救国主张、组织的腾侨社团、捐资义举和名人传记等,是近代缅甸华侨情的"小百科全书",也是缅华腾侨侨情的近代历史记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是研究保山侨史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7.
1882年美国通过华侨华人历史上第一个排华法案后,美国华侨陷入认同危机。康梁保皇派适时在美国华侨社会中宣传其救国思想,其活动客观上推动了华侨认同的改变和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庚款留美教育是1909年由美国和晚清政府合力实施的留学教育,这一别具一格的公费留学教育在中国近代留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海外华侨、归国华侨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他们的生存与发展和祖国息息相关。特殊背景下归国华侨群体面临比一般华侨更复杂、更特殊的问题和困难,对其进行研究的意义也更为重大。以红河流域印尼和越南归侨为调查对象,通过对这两个群体在异国他乡、归国定居及现实处境三方面的比较,可窥见归侨特殊群体不同寻常的发展史和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20.
胡适是我国现代文化思想史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反对中国“惰性文化”,主张向世界先进文化学习,曾对中国现代文化的兴起和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另一方面,又由于他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世界观的影响,使他未能在文化革命的道路上走到底,这也是胡适本人的一个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