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谈谈品德课中的情感教学付玉萍品德课教学中,知和情是相互关联的。品德课首要的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使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通过明理,激发学生内在的道德动机。要培养他们对某种事物的情感就应该让他们了解有关知识,懂得有关的道理。知识越丰富、道理越深刻,...  相似文献   

2.
一、晓之以理,注意通俗化思想品德课要使学生得到最起码的是非观念,使他们对于真善美假恶丑有起码的辨别能力,这就必须晓之以理。从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来看,德育过程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行为,一般都是以道德认识为前提的,如果没有一定的认识基础,只能是没有理智的感情冲动和盲目行动。尤其是学生年龄小、经验少,认识能力低,更需要帮助他们懂得一定的道理,提高道德认识,培养道德观念。所以,讲清道理是上好思想品德课的重点。对一种思想品质、一项道德规范,不仅要使学生知道怎样做,而且还要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  相似文献   

3.
育人先育德,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德育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即从道德知识到道德情感,再到道德意志、道德行动。而习惯属于道德行动的范畴。如果一种教育只有认识而没有行为习惯,就是不完全的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因此。教师要抓住思品课这一主阵地对学生“炼之以志.导之以行”。思品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紧扣教材。“以人为本”。融会贯通。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导学生用所学到的道德理论、行为规范等标准正确指导自己的言行。使他们从小懂得做人的道理,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4.
"知"主要指人的道德认识,"行"主要指人的实际行动,"知行统一"就是道德认识和实际行动的统一。当前初中学生在思品课的学习中懂得了道理,却不能很好地把它转化为实际行动,知行不一,导致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差。如何才能帮助学生真正做到知行统一,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谈谈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5.
按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的要求 ,思想品德课(以下简称“思品课”)教学要在讲清道理的基础上 ,对学生提出适当的行为要求 ,引导他们做到言行一致。思品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把外在的教学要求内化为学生的道德品质。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 :“应该尽可能地培养有崇高的道德愿望和个人对道德理想的向往而产生的道德行为———这是少年教育的金科玉律。”那么 ,思想品课教学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积极参与道德实践、促进道德内化呢?一、明理先导———内化的基础“知”是先导 ,讲清道理、明辨是非 ,可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  相似文献   

6.
道德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出现的一种内心体验。对正确的、符合道德准则的行为会出现满意、愉快、心安理得等积极的内心体验。反之,对不正确、不符合道德准则的行为,便会产生内疚、愤怒、厌恶等消极的内心体验。道德情感是以道德认识为基础的,随着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也在不断发展。俗话说:知之深、爱之切。表明了道德情思的发展水平是与道德认识水平相联系的。 为了使学生提高对道德准则的认识,教师要举出大量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具体事例,向学生讲明道理,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这样去做,让他们坚信…  相似文献   

7.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使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首先要提高学生学习品德课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论立志     
一个人通过对道德认识和道德智慧的学习,知道为什么应该做一个有关德的人,为什么应该做一个君子、仁人乃至圣人,便会树立做一个有美德的人的道德目标,进而树立做一个君子、仁人乃至圣人的道德理想,这就叫做“立志”。所谓“志”,如陈淳所言,亦即志向、志愿,就是一个人恒久的、坚持不懈的行为所一直为了得到的物事或为了达到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一、将高度的实践性融入课本内容中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比较,有更贴近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贴近社会现实的特点。它不仅要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应该怎样去做,也就是做到知与行的统一。现  相似文献   

10.
李敏 《考试周刊》2010,(24):213-213
知行合一是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科学知识,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又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它是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来的。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具体而言,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而且要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上“善”。  相似文献   

11.
由于小学生思维带有一定的形象性、具体性,他们不可能一下子就理解一些抽象的道德概念,故而借用数学中的集合思想,可以使学生对于某一道德认识,由不知到知,由知之浅到知之深,由知其表象到知其本质,可以形象直观地说明其主要特征。这对于加深品德教学中的第一次感知,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是有着显著效果的。下面试举几例来阐明这个问题。《小浪花》一课是让一年级学生懂得个人离不开集体的道理。课的开始,先要让学生对“集体”有一个正确的概念,老师在教学时用了“小队、小组、学校和马路上一群人”4幅小图片让学生鉴别哪些是集体。学生回答了…  相似文献   

12.
一、明理激情,感而有悟。俗话说:“知之深,爱之切。”要激发学生对某种事物的情感,就应该让他们了解有关知识,懂得有关道理,只有懂得的道理越深刻,思想感情的火花才能迸发得越多,达到情理交融。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就可以在激起学生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后,引导他们探讨小女孩惨死的真正原因,来明晓资本主义制度罪恶的道理,使他们的情感向理性的高度升华,同时让学生去深入读课文,去体会如果自己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当时会想起哪些,有怎样的体验。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就更能体会到小女孩的悲惨生活,从而激起对…  相似文献   

13.
<正>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把思想品德课分为明理课、激情课、导行课等。所谓明理课,就是侧重让学生明白道理,提高学生道德认识。这类课由于侧重于说理,如果把握不好,就会把"说理"变成"说教",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影响明理课的实效。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明理课的实效呢?笔者以为,应该运用以下十大技巧——技巧一:知理所谓知理,就是感知教材有关知识,让学生知道所要明的理  相似文献   

14.
谈化学教学中的品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德教育的过程是对学生在道德情感情、认识知、意志意、行为行的培养提高过程,下面谈谈自己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情、知、意、行”的品德教育。一、选准切入点,催化学生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推动学生对周围事物或行为采取追求或舍弃、赞成或反对、适应或改造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若能选准切入点,适时地拨动学生情感这根弦,会很好地促进学生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信念和意志,进而转化为道德行为习惯。上绪言课时,我用火柴在纸上饱和KNO3溶液写好字晾干并作好标记轻轻一点,即有火花出现并蔓延出“让我们走进奇妙的化学世界学求知、学做…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道德教育要关注情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教育要想培养出行道德之事的道德高尚之人,就必须促使学生由知到行的转变,而这个转变的核心就是情感的推动作用,这也就决定了道德教育也是一种情感教育。大学生作为年轻的群居的特殊群体,情感性特征尤为突出。因此,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更应该关注情感。  相似文献   

16.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小学生提高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正确指导学生的行动,使他们从小懂得做人的道理,养成  相似文献   

17.
中学德育的根本任务是引导学生学知与学做。相比较看,学知是学做的前提。引导学生学知,就是训练学生认知法则、了解规律,形成基本的道德认知力和道德判断力。为此,需要从学知己、学知人、学知事、学知识等方面入手,引导中学生了解世界、事物、人之间的关系、因果,培养中学生懂得做人“底线”,明确为人为事的行为“边界”,训练中学生“自为”与“善待”的伦理意识和行动力。  相似文献   

18.
小学思品教材,其思路和脉络大都阐述了以下四个方面:即“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其中,“是什么”是内容和认识要求;“为什么”是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明白道理;“做什么”是加深理解、进行辨析、巩固认识;“怎么做”是导行,帮助学生形成信念、习惯。根据思品教学知、情、行的规律,我们主要采取耳闻目睹、动口动手、辩论评价等做法,活化思品课堂,努力内化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促使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成信念和行动的动力,以求得思品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9.
在“减负”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思想品德课教学,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势。下面,结合思想品德课的具体教学环节及其特点,谈谈多媒体计算机的应用。   一、多媒体计算机在“明理”教学环节中的应用   所谓“明理”教学,指的是充分依据教材,联系学生实际,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将有关观点、道理阐明,让学生懂得该怎样做以及为什么这样做,使学生不论在感性认识方面还是理性认识方面均提高道德认识,并激发其情感。   在“明理”教学环节中,要让学生想学、乐学,除采取其他教学手段以外,主要应运用生动直观的现…  相似文献   

20.
明理·激情·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特点,也是关系到该课教学效果的关键问题,所以它受到广大思想品德课教师的关心和重视。一堂思想品德课明理、激情、导行处理得好,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概念,产生相应的道德情感、行为动机,而且会使学生明确如何遵照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下面就明理,激情、导行的含义、重要性及其注意事项谈谈个人的认识。 一、明理 所谓明理是指启发学生掌握一点浅显的政治常识、道德知识、道德概念,初步树立一些正确的道德观点,懂得一定的做人的道理,逐步提高道德认识。使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做,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明理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产生相应道德情感的思想基础,也是道德行为的先导。通过明理,激发学生内在的道德动机与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