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消费文化"是随着社会从以"生产"为中心进入以"消费"为中心后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从中国消费品发展现状对当代中国消费文化进行剖析可以发现:中国的消费文化出现了物质主义倾向。"物质主义"不仅是消费异化的一种体现,也是一种价值观。作为一种价值观,它直接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进而影响整个民族。  相似文献   

2.
消费文化以其自身的逻辑和价值旨趣型塑着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消费文化的本质是物质主义的、追求娱乐化的生活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解构了道德,自然成为威胁道德和道德教育的重要力量。道德教育应直面消费文化的冲击,引导学生理性认识消费、加强社会责任感教育和积极开展休闲教育。  相似文献   

3.
价值多元主义是以赛亚·伯林对于当代政治哲学的重要贡献之一。价值多元主义强调重要的政治价值不是一元,而是多元。价值一元论是以一个尺度来衡量所有的人类价值。价值多元主义则认为,所有人类价值并非可以以一个尺度来衡量。由于提出价值多元主义,伯林的消极自由概念就存在着一个是否与之相容的问题。如果我们把消极自由看成是一种至上的价值,就与价值多元主义存在着张力,如果仅仅把消极自由看成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基础性价值,那么,两者就是相容的。  相似文献   

4.
消费主义文化与环境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和生态事关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但在工业化已经成功的西方文化的诱导下,消费主义和物质主义成为支配人们日常思维的主导意识形态,社会和文化对物质消费的积极鼓励,造成了环境与生态意义上的不可持续性.因此,为了人类自身的可持续性应该倡导科学消费,以实现人类消费与自然生态承受能力的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5.
中国孝文化的历史沿革及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孝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孝文化是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作为一种文化体系,必然会对它所依托的物质社会产生影响。封建社会脱胎的孝文化,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在它的不断发展中,曾起过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在当代社会,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首先要在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之间找一个恰当的结合点,孝文化作为一种最基本的亲亲关系,应该可以在当代社会发挥它应有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物质主义是个体根据自身拥有的物质财产的数量和质量来界定自我概念及成功与否的一种价值观念,通常反映在对物质财富的看重程度上。自我决定理论认为,自主性、能力感和归属感这三种基本心理需要是否满足从根本上决定着幸福感能否产生。物质主义者在追求物质财富的过程中,更倾向于体验到较高的外控感,有意回避生活中的消极体验、消极事件;害怕他人消极评价,倾向于采用防御性自我呈现策略;对物质财物的看重程度远远超过对人际关系的重视程度,知觉到较低的社会支持,因而其自主性、能力感和归属感未能得到适度满足,由此体验到较低的幸福感。营造富有安全感的成长环境、关注经由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带来的真实幸福和培养感恩等将有助于抵制物质主义及其对幸福感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王泽应 《辽宁教育》2013,(8X):40-40
<正>节俭,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所推崇、践行的伦理美德,是中华伦理文化永葆生活朝气和忧思情怀的价值枢纽,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伦理品质。节俭是消费适宜、合度的中庸之德节俭与节约含义大致相同,总体上可归属"节制"的德目之下。节俭主要是指消费物质生活资料时的节制和简朴,含有在财物使用过程中精算、细水长流以及注重长远等因素。节俭作为一种消费伦理,主张一种合理消费、正当消费和适度消费。从对个人欲望的满足而言,节俭既不是禁欲主义,也不是纵欲主义,它所崇尚和奉行的是一种节欲主义。节欲主义主张有节制或合理地满足人们  相似文献   

8.
食品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资料,从生产、分配、流通到消费过程中,处处充斥着伦理道德的价值诉求。以人的绝对价值为起点,可以得出生命价值原则作为食品伦理的基本前提。通过食品之于生命的消极价值和积极价值,从而得出无害和健康分别作为食品伦理的消极原则和积极原则。而随着食品伦理基本原则的扩展,以及关注对象由单个个体向社会与人类整体的扩展,公正原则必然成为食品伦理的扩展原则。因此,这四个原则共同构成了食品伦理的基本原则体系,同时也是食品伦理的基本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9.
社会互依性理论主要是研究个体间在合作性和竞争性互依情境下的互动效率、互动心理过程、互动方式及互动结果。它分为无互依性、消极互依性和积极互依性三种类型。文章通过分析教师文化的类型和社会互依性理论类型的相关关系,透视教师文化中潜藏的消极互依性和无互依性,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以积极互依性为核心的教师合作文化。  相似文献   

10.
浅议网络媒介素养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的人类社会是一个被媒介包围的世界,媒介信息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广大受众无论在消费模式、生活品味、以至价值取向方面都深受传媒文化的影响,与任何一种文化工具相同,大众传媒同时产生积极与消极两方面效应,因此提高大众媒介素养的媒介教育这一议题,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就受到欧美各国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正>一种文化体系,唯有与生活在该种文化中的人的生活建立联系,才能成为"活"的文化。中国文化传承的历史十分悠久,可以说凡是在过去形成的物质和精神财富,都可称为传统文化,即使某些方面的内容显示出负面、消极的意义,也是该文化的组成部分。当然,对教育活动,尤其是基础教育活动来说,负面、消极的,乃至价值共识并不成熟的主题内容,都应避免出现。毕竟基础教育教学内容的形成,从来都是与所在时代的社会思  相似文献   

12.
在文化生成和推进文化建设过程中,亚文化是值得重视的社会现象。亚文化源于一定社会背景下人的个性化生存方式和多样化文化选择,它包括积极亚文化和消极亚文化。在人类文化的生成和发展过程中,亚文化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消极亚文化是文化选择中不可多得的反面教员,它从反面促使人们得到反省和启迪;积极亚文化预示社会进步的方向,体现人的思想解放、追求自由的价值取向,它既是对既定社会意识形态的挑战与超越,又是孕育新文化的土壤和驱动因素,值得高度重视、包容和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一)研究消费文化的重大意义 要说明研究消费文化的意义,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消费文化。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社会一切创造性活动及其成果的结晶,是社会文明的内在本质。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伯格和费德瑞柯在所著《人类行为》一书中指出:“所有人类是行为在一个文化关系中形成。文化包括价值观、知识以及对人们来说是适当的并乐于接受的物质技术”,“文化是价值、知识和物质客体的贮存器,是世世代代积累和保持下来的一个群体。”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西方"消费社会"研究述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消费社会”是20世纪西方社会与文化变迁的一个显性现象,也是6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文化研究的重要议题。该研究兴起的社会文化背景是:从福特主义生产方式向后福特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从大众消费向后现代消费的转向,给西方社会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也为理论家们思考当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关系提供了理论思维的素材。各个时期主要研究者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并作出了相应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5.
简析视觉文化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浩 《现代教育技术》2007,17(4):90-92,86
视觉文化的扩张对当代社会生活产生一系列的深刻影响.在此背景下,视觉文化对现代教育技术也产生了积极与消极的双重影响:在教育技术的物化形态--物质载体、符号载体、信息资源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但在教育技术的智能型态--社会环境、传播内容、教育价值等方面却产生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网络聊天活动中,网友们会使用四种礼貌策略,即积极礼貌策略、消极礼貌策略、非公开的礼貌策略和表情符号礼貌策略。研究表明,聊天双方在网络聊天室中最常用的是消极礼貌策略和积极礼貌策略,其次是非公开的礼貌策略和表情符号礼貌策略。  相似文献   

17.
企业文化是一定社会历史环境中企业及其职工在实践中形成的价值体系,是各种观念文化形态的总称,其核心是价值观.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企业文化各组成因素带来了一系列变化,带来了积极与消极的双重价值效应.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来弘扬积极效应,遏制消极效应,使企业价值观念上升为先进的群体意识,是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而具体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一场发生于欧美,并于七八十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本文通过对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主要流派及基本观点、社会历史根源以及其积极、消极的二重性等的读解,总结出了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价值内化、价值态度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泛娱乐主义作为当前与主流意识形态相悖的一种错误性社会思潮,它的形成、传播与受众的社会心理分不开。社会心理根源、社会心理基础和社会心理策略三者构成了泛娱乐主义批判的社会心理逻辑。顺着这一思路可以发现:本能欲望、报复性心理和焦虑心理、逃避心理是泛娱乐主义滋生的社会心理根源;受众的消遣心理、成瘾机制和猎奇心理、从众心理则构成了泛娱乐主义得以传播的社会心理基础;心理暗示、群体传染和不加推理、形象思维则构成了受众对泛娱乐主义认同的社会心理策略。消解泛娱乐主义的危害,可以采取相应的心理对策,从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形成健康的娱乐需要以及强化主流价值的话语权和传播力三个维度入手。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实证方法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化消费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网络是目前调查对象的主要文化消费品种,它对英语专业学生文化消费观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针对理性认知与实际行动不平衡、文化消费品用途偏离的问题,提出了引导学生走出文化消费误区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