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黄帝居轩辕丘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以上是说黄帝活动的地域范围很大,虽然曾“...  相似文献   

2.
石砚溯源     
石砚溯源吴梓林一般人认为,砚始于黄帝。东汉兰台今史李尤《墨研铭》载:“书契既造,砚墨乃陈,则是兹二物者,与文字同兴于黄帝之代也。”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卷三《砚谱》也载:“黄帝得玉一钮,治为墨海焉。其上篆文曰:‘帝鸿氏之砚’。”宋李之彦《砚谱》、宋唐彦...  相似文献   

3.
汉代人哭泣说彭卫扬雄《方言》卷一对汉代人形容哭泣的语汇有如下一段记录:“‘唏’、‘怛’,痛也。凡哀泣而不止曰,哀而不泣曰‘唏’。于方:则楚言哀曰‘唏’;燕之外鄙,朝鲜、洌水之间,少儿泣而不止曰;自关而西,秦晋之间,凡大人、小儿泣而不止,谓之,哭极音绝...  相似文献   

4.
顾关元 《寻根》2002,(5):108-109
车是我国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它的发明是古代的一件大事,对推动社会进步有重大意义。《说》日:“车,舆轮之总名也。”段注:“车,以人所居,故《考工记》日:‘舆人为车。’‘车,舍也,行所处若屋舍也。”传说,车最初为黄帝所造,少吴时用牛来牵引,至禹时才开始由奚仲改用马来牵引。《吕氏春秋》及《山海经》等古籍又有车是由夏代的奚仲父子发明之说,其实奚仲父子只是对原来的车作了一些改进。  相似文献   

5.
《论语.述而》云:“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自《史记·孔子世家》叙事发微至今,校斟注解乃至引伸议论之文字几乎汗牛充栋。之所以拈出单句引以为本文的绿起发端,是因为这些语符的后面隐藏着孔子音乐本体论的诸种疑端,是因为“孔子适齐”这一事态及其意义引伸中历来枝蔓旁生,也就给我们留下了某些学理爬梳的缝隙。  相似文献   

6.
说“打喷嚏”的风俗邢公畹“打喷嚏”也说作“嚏喷”。古代说作“嚏”,也说作“喷鼻”。《说文·口部》:“嚏,悟解气也,。从口声。《诗》曰:‘愿言则嚏’。”“都计切。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谓鼻有所触逆而喷气。《苍颉篇》:‘嚏,喷鼻也’。”我幼年,家住...  相似文献   

7.
说“婴”     
修订本《辞源·女部》“婴”字条的第一个义项是:“初生的女孩。《玉篇》引《仓颉篇》:‘男曰儿,女曰婴。’”也就是说《辞源》的编者认为“婴”的最早义项是“初生的女孩”,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此释义有误。古多称初生儿为嫛婗,《释名·释长幼》:“人始生曰婴儿??或曰嫛婗。”唐·张谔《三日岐王宅》诗:“玉女贵妃生,嫛婗始发声。”  相似文献   

8.
说"碗"     
李佳 《华夏文化》2011,(1):25-26
碗何以得名?我们查阅了以下几种字词典中的释义:《汉语大词典》:“一种口大底小的食器。一般是圆形的。”《辞源》:“圆形敞口的食器。本作‘梳’、‘盘’。”《汉语大字典》:“盛饮食的器具。”读罢这些说解,我们会想,难道是由于碗的口径呈圆形所以我们名之曰“碗”?  相似文献   

9.
巴字趣谈     
巴字趣谈赵进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巴字说:“巴,蛇也。或曰食象蛇。象形。”近代学者章炳麟在《文始》中肯定许慎的解释:“《山海经》曰:‘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则巴蛇为本义。”现代《汉语大字典》,因袭巴字的传统解释,将其第一义(本义)定为:“古代传...  相似文献   

10.
“口彩”略论曲彦斌口彩,亦作“口采”,即吉言、吉语、吉利话。清代梁绍壬《两般秋雨随笔》卷七有段议论口采的文字,言简意赅又有例证。梁氏记云。“口采,吉语也。宋高宗自建康避入浙东,至萧山,有拜于道左者。上问为谁?对曰:‘宗室赵不衰。’上大喜曰:‘符兆如此...  相似文献   

11.
罗伽禄 《寻根》2003,(2):120-121
从姑山位于江西南城县县城的东南面,地处赣抚平原。盱江苍苍,自南而北穿城而过,劈山而出,其西为麻姑山,其东为从姑山,为麻姑山之从山而得名。山脚下双江如带,其西为盱江,其东为黎滩河,夹山北流而去。徐霞客在《江右游记》中有记:“出建昌(今南城)东门,过太平桥南行,循溪五六里,折而西,一里,出从姑之南……北向登其岩,曰‘飞鳌峰’,岩前曰‘长春阁’,阁之东有堂曰‘鳌峰’。深处为罗先生讲学之所。”从姑山顶即飞鳌峰,青苔片片,藤蔓爬满石壁,有两石如柱并立,石柱从东看作欲飞状,古人为之起名“飞鳌峰”。石柱上凿痕…  相似文献   

12.
张骞大夏所见邛竹杖即灵寿之木考──中西交通史上的一个疑案箫兵《史记·大宛列传》张骞说:“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曰:‘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10.3166)身毒就是印度。大夏,专家指认,原是梵文地名Bahilika,就...  相似文献   

13.
怀任齐随笔     
汪容甫《哀鹽船文》:“嗟貍首之殘形,聚誰何而同穴。”古直注曰:“《禮記·檀弓》:‘原壤其母死,夫子助之沐槨,原壤登木歌曰:貍首之斑然。’《正義》:‘貍首之斑然者,言斲槨木文采如貍之首。’”案:此注未是。《樂府詩集》卷五十八:“《琴操》曰:‘殘形操,曾子所作。曾子夢一貍,不見其首,而作此曲也。”’其字有作之字用者,皆處賓位,史籍多有。《魏  相似文献   

14.
附《论语》“学而”、“为政”章今读示例论语─—孔子对话录(共20篇,500章)[记]何谓《论语》,说法不一。据近人赵纪彬“论语新论导言”(见《中国哲学》第10辑,三联书店1983年出版,北京):“‘论’字有‘整理’、‘撰次’等义;‘语’字谓‘二人相等...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里,士为四民(士、农、工、商)之首,超然于社会其他各阶层之上,素为国人敬重,他们所从事的事业则有一种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孟子·尽心上》载:“王子垫问曰:‘士何事?’孟子下曰:‘尚志。'”用现在的话来表达,“尚志”就是崇尚节操,努力建造精神家园,具有改造社会、造福百姓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换言之,士在人群之中,乃是能志道、明道、行道之人。  相似文献   

16.
冯少波  王毓红 《寻根》2013,(5):11-17
中国的文字符号,没有哪个比“孝”字更牛。一个孝字就有一本专门的著作来论述,而且还是千古流传的经典,这就是十三经中的《孝经》。历代帝王为《孝经》作注的就有9位,为《孝经》释义的历代学者有数百家之多,《隋书·经籍志》所载《孝子传》就有6种,清人茆泮林稽古辑佚,编成《孝子传》9种。清朝咸丰年间,黄小坪编纂《百孝图说诗传》,收集行孝人物123人。中国历史上,行孝之人,年轻男子可以“举孝廉”,以孝获益者不计其数;已故女子可以挂牌匾、立牌坊,以孝赴死者不可胜数。孝字的重要性达到了这样的程度:人之为人也要用孝字来衡量,人的教育或教化的“‘教’字也是从‘孝’演变而来的。即‘孝’字加一表示使役的偏旁‘攵’,意思是‘使……孝’”(林语堂:《中国人》)。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里,士为四民(士、农、工、商)之首,超然于社会其他各阶层之上,素为国人敬重,他们所从事的事业则有一种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孟子·尽心上》载:“王子垫问曰:‘士何事?’孟子下曰:‘尚志。'”用现在的话来表达,“尚志”就是崇尚节操,努力建造精神家园,具有改造社会、造福百姓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换言之,士在人群之中,乃是能志道、明道、行道之人。  相似文献   

18.
曾德雄 《东方文化》2000,(5):120-121
邓晓芒教授在一篇章中,提出了一个概念:“要字句”。他说:“所谓‘要字句’,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我们要……’的句式,有时不一定包含‘我们’,常常连‘要’字也省掉了,但意思每个中国人都懂。”“《论语》是中国传统官样章中泛滥成灾的‘要字句’的始作俑。”“在‘要字句’中,‘为什么要’是不能问的,一问你就成了异端,……因此是一种权力话语。”“一介儒生,权力从何而来?来自道德上的制高点,而道德制高点又是基于自己情感上的自信,即相信自己的情感合乎自然情理(天道)。”(邓晓芒:《孔子与苏格拉底言说方式的比较》,《开放时代》2000年3月号。)  相似文献   

19.
健康人格的心理定势协调与和谐○祁英儒家文化主张“和为贵”,希望建立和谐、平定的人际关系。《论语·学而》说:“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这是儒家对和谐与协调的朴素概括。“和”,...  相似文献   

20.
黄帝祭典及其文化意蕴姚敏杰,何炳武一《史记》开宗明义:“黄帝崩,葬桥山。”肯定了黄帝的陵寝所在地为桥山之巅(今陕西省黄陵县)。黄帝仙逝后,一直受到人们的祭祀。据王国维校补《古本竹书纪年辑校》:“黄帝既仙去,其臣有左彻者,削木不黄帝之像,师诸侯朝奉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