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艳 《江苏教育》2015,(6):57-59
教学之初,追求有格课堂,讲求适度、信度、温度、深度、广度和效度;教学成长过程中,追求课堂品位,讲求深厚的文化底蕴、广阔的学术视野、娴熟的教学艺术、灵动的教学机智,让课堂有个性之美、点化之巧、审美和诗意的力量;教学成熟过程中,追求自然润泽的课堂,尊重、激发、成全、涵养、丰盈生命,让课堂依据自然规律,践行自然原则,不留痕迹地点化生命,润泽学生。  相似文献   

2.
李姝 《语文新圃》2009,(11):46-48
生命化教育,简单地说.就是“融化”生命的教育,把生命的本质、特征和需要体现在教育过程中,使教育尊重生命的需要,完善生命的发展,提升生命的意义。它是对教育的一种重新解读,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把生命作为教育之核心.教育就是点化和润泽生命,为生命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
课堂是流动的生命,语文课堂要体现的不仅有知识的授受、智慧的开启,而且应该有对学生身心的点化和人格的润泽。教师应依靠生命化语文教育来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生命体验,对生活的关注、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情感的珍视,最终实现师生的互动发展。本文从课文教学要用真情关注学生,营造和谐课堂氛围;深入挖掘教材,实施生命化语文教育;尊重学生个性,充分挖掘学生潜能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实施生命化语文教育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我国学者黄克剑先生把教育的使命归结为三个相贯通的层次:授受知识,开启智慧,点化或润泽生命。并指出,“知识若没有智慧烛照其中,即使再多,也只是外在的牵累;智慧若没有生命隐帅其间,那或可动人的智慧却也不过是飘忽不定的鬼火萤照。”可见,点化和润泽生命乃教育之核心,教育之根本。如何点化和润泽生命呢?  相似文献   

5.
新教育倡导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在以人为本的时代,教育期待生命的回归.本真的教育是以生命为原点,关爱生命,提升生命质量的教育,点化和润泽生命是教育的核心.幼儿教育是一个人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是基础教育的基础.通过健康教育保护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施安全教育关爱生命,利用教师之爱点化和润泽生命,实施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6.
新教育倡导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在以人为本的时代,教育期待生命的回归。本真的教育是以生命为原点,关爱生命,提升生命质量的教育,点化和润泽生命是教育的核心。幼儿教育是一个人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是基础教育的基础。通过健康教育保护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施安全教育关爱生命,利用教师之爱点化和润泽生命,实施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7.
学生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不是知识的容器,是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体。数学课堂不仅仅要体现知识的授受、智慧的开启,还有对学生身心的点化和人格的润泽。由师生所构建的数学课堂应该充满生命的灵性、智慧的火花、情感的流动和价值的体现。本文从注入情感,营造和谐的生命化课堂;体验数学生活化,构建生命化教学内容和尊重个性差异。倡导生命化学习方式等三方面探讨了生命化数学课堂构建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生命化教育是一种以生命治学问、以生命统摄教育、以生命成全每一个具体、健全的生命为宗旨的新的教育理念.1993年,著名哲学家黄克剑和教育学者张文质对话时,提出了教育的三个价值向度:授受知识、开启智慧、点化或润泽生命.2001年至今,教育实践具有了普遍性的波及力量,正反映了人们对生命化这一美好教育的期待.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知识的授受、智慧的开启,而且必须要对学生进行身心的点化和人格的润泽。现实教学中,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早已迫在眉睫。本文着重从语文教学中生命化教育的迫切性和现实性,以及现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而探讨在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中生命化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著名学者黄克剑教授说:"教育所要做的事可以放在三个相互贯通的层次去了解:即授受知识,开启智慧,点化或润泽生命。"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教育就是一种直面人的生命、改变人的生命质量的事业。我校将"生命教育"作为办学特色,其主题为"润泽生命,开发智慧",其基本理念为"让师生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我们将校训定位为:尊重、关爱、激励、开发、创造。  相似文献   

11.
黄克剑先生认为教育有三个维度:授受知识,开启智慧,润泽生命.“生命化教育”课题实验提出的目标就是“开启智慧、润泽生命、缔造名校、成就未来”.这是我们的一个价值取向.从实践层面而言,我强调的第一点是民间立场,民间立场就是用自己的生命来理解这个世界,用自己的生命去成全完整的生命.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而母语教育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母语学习贯穿于学生成长的整个过程中,依靠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而存在。语文教师只有真正的将教育回归到生命原点,将课堂还给学生,才能够实现对学生的教育点化和生命润泽。  相似文献   

13.
姚铁意 《考试周刊》2010,(35):47-48
哲学家黄克剑在《回归生命化的教育》中论述:教育有三件事情要做,授受知识、开启智慧,点化和润泽生命。他说:"知识"处在教育边缘,它的内在根据可以寻索到"智慧";而"智慧"的运作必须在一定的价值基础上,  相似文献   

14.
作为教师,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始终不能忘怀:教育指向一个个具体的人,教育的功能在于"传授知识,启迪智慧,点化生命,润泽生命",教育必须关注生命,超越世俗功利,完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人生,帮助他们实现生命价值。因此,我们的教学是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博士导师黄克剑教授有一句名言:"教育所要做的事可以放在三个相贯通的层次去理解,即授受知识,开启智慧,点化或润泽生命。"偶然的机会,听了我市一位青年教师李老师执教的《三个儿子》后,对这句话的理解更进了一层——我们的教育就是教师和学生在"生命在场"中"点化或润泽生命"。  相似文献   

16.
<正>生命化教育,就是在"融于"生命、"成全"生命的教育。它以生命为基点,把生命的本质、特征和需要体现在教育过程之中,使教育尊重生命的需要,完善生命的发展,提升生命的意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生命化教育,不仅必要而且必须。  相似文献   

17.
张艳 《江苏教育》2014,(3):75-75
生命化教育,简单地说.就是“融于”生命、“成全”生命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依据生命的特性,尊重生命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创造适合生命发展需要的教育。它以生命为基点,把生命的本质、特征和需要体现在教育过程之中。使教育尊重生命的需要,完善生命的发展。提升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生命化教育是在生命的视野中,对教育本质的一种重新理解和界定。生命化教育注重体现生命的本质特征和需要,及对儿童的理解、关爱、信任与成全,着眼于学生生命的长远发展,使教育尊重生命的需要,完善生命的发展,提升生命的意义。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生命化教育应突显生物学科的生命属性,着眼于学生生命的长远发展,关注和提升学生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1993年,著名哲学家黄克剑和教育学者张文质对话时,提出了教育的三个向度:授受知识、开启智慧、点化或润泽生命。从此一种以生命治学问,以生命统摄教育,以生命成全每一个具体、健全的生命为旨归的新的教育理念开始进入中国教育研究与实践领域。生命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培养学生珍惜、尊重、热爱生命的态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使学生善待生命、完善人格、健康成长。但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家庭和社会只重视对学生的应试教育、成才教育,而忽视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20.
生命化教育是“融于”生命、“成全”生命的教育。受“工具性价值”思维的影响,教育(包括幼儿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严重的遗忘与漠视生命的现象。生命化教育要求我们要关注儿童的生命,直面儿童生命的完整性与独特性,尊重每个生命,为每个生命潜能的充分发挥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