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第五讲"当代社会思潮",要始终贯穿唯物史观的社会意识形态理论这条红线。要搞清楚社会思潮这个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形式,就要深刻理解一般的社会意识形态;要搞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必要性,就要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社会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功能,及其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具有的重要意义。评析社会思潮要始终坚持批评精神和科学态度;评析当代西方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等社会思潮,关键是要抓住其实质。  相似文献   

2.
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与方法、提升马克思主义传播效果、从党的历史中汲取坚定前行的智慧和力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用改革开放的成绩、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引领意识形态建设。  相似文献   

3.
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当代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首要前提就是要确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作为国家指导思想的地位因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念的涌入而日益受到挑战,其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功能和作用被削弱。要强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确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需在直面西方意识形态的挑战中争夺思想斗争的主阵地,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努力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战斗力、感召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意识形态建设也进入到以建构和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为主要特征的新时期。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仍然面临着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喧嚣尘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频遭诋毁、社会文化领域的思想混乱等挑战。市场经济趋利性的负面影响、西方"西化""分化"图谋、国内各种社会思潮交锋不断、网络时代信息掌控难度加大、宣传舆论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等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要在创新上下功夫,要通过设置科学的话语议题以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力,要坚持正确的话语导向以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感召力,要加大对外传播中国最美声音以彰显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魅力。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依然面临意识形态的多样化与复杂化的局面,话语权重构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习近平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工作,把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为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应对社会思想意识与价值的多元化格局,解决网络新媒体发展带来的意识形态安全等新问题,重构意识形态话语权是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心与指向。在新时代,习近平从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完善话语体系建设、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以及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等维度重构中国当代意识形态话语权这个重大而又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当代青年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青年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要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青年主流意识形态,在此过程中,要体现尊重与包容,并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7.
作为国家发展的灵魂和软实力的基石,我国意识形态正遭遇现代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来自全球化"语境"的外来思想、本土各种非主流思潮以及数字技术网络传播方式的挑战。凝练核心价值的意识形态研究,应特别关注国家发展与意识形态建设的关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引领作用、民族精神凝练创新精神培养、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实践与公民教育等问题;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相辅相成,构建"自主的"、"整合的"、"中道的"、"创新的"国家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聚焦当代中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严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升问题。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战略提升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要深化问题意识,凸显主流意识形态提问权;提高研判能力,彰显主流意识形态论断权;夯实理论阐释,强化主流意识形态解释权;树立"亮剑"思维,增强主流意识形态批判权。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升问题关涉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进程,对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提升主流价值自信、增强主流文化认同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公共德性探寻在私德与公德、引西与济国、救亡与启蒙的历史抉择中不乏思想举隅,体现在道德转型中的"公"吁求、道路选择中的公共德性追寻,以及价值探求中的公共德性追求等方面。但是,由于受历史局限,这些对公共德性的最初探讨并没有深入问题的实质形态和产生根源。公共德性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更有其深刻的理路依据。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基于人类文明的共同的先进成果上的意识形态,是最富有公共德性的意识形态。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探讨公共德性教育思想,可以为当代中国培育公共德性提供强大的思想支撑。  相似文献   

10.
宗教往往通过宗教仪式、宗教组织、宗教教义传播、宗教教育等控制策略和方法发挥自身的社会控制功能,进而对社会产生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宗教的社会控制其实是一种意识形态控制,其控制策略和方法对我国当前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我们应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辩证地批判和借鉴宗教意识形态控制的策略和方法,加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不断扩大和提高人民群众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度。  相似文献   

11.
一部中国共产党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史。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的不同历史时期,党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经过论战与传播、确立与维护、巩固与发展、强化与提升的发展历程,逐步形成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两个相结合”、坚守传播阵地等宝贵经验。进入新时代,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和研判意识形态领域具体形势的基础上,探索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未来路向,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增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说"中国话"、说"新话"、说"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话",使马克思主义掌握人民群众,成为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理论武器和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3.
意识形态理论的创新与构建,是当代中国社会得以稳定、良性的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执政党在当前阶段所面临的最为迫切的政治课题之一。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是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理论创新的重要基础,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只有践行以"实践的唯物史观"为核心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始终坚持唯物性、辩证性与实践性的基本原则,才能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中国社会剧烈变动与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基于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引领经济建设和社会变革、提升党员干部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的现实需要。中国共产党通过深入研究阐释、加强宣传普及、抓好系统教育等方式,有效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新中国的快速普及和传播。我们要把坚持党的领导、关心群众利益、注重分层推进、抓好载体建设作为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助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相似文献   

15.
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变迁既和社会历史发展紧密相连,也紧紧依托社会历史条件。社会历史的发展,会引导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沿着一条既定的道路前行。最典型的是马克思主义话语扎根中国后,从隐而显,由边缘向中心,逐步演化成为当代中国的主导话语。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需要将马克思主义话语更加紧密地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构建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核心意识形态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6.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中国共产党着眼于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巩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增强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而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具有思想体系的科学性、价值立场的人民性、理论品格的开创性等基本特征。新时代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需要充分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不断加强理论武装,夯实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思想基础;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提供意识形态建设的学理支撑;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营造良好的舆论生态。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发展态势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迫切需要增强吸引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增强意识形态吸引也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必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在推进主导意识形态创新发展中,在提高主导意识形态的包容性中,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18.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在全球化浪潮的不断发展和推动下,加深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而竞争与合作也给各国的意识形态带来挑战。当代中国正处于深化改革期,意识形态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以意识形态概念的溯源为出发点,梳理意识形态的历史流变。在此基础上,对当代中国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切入点,从功能的角度对当代中国面临的挑战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就本质而言,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意识形态教育是内在一致的。就历史发展而言,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意识形态教育的主导思想,因此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实际发挥着意识形态教育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与发展诉求。就现实教育而言,我们应以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引领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形成科学发展的生命观念、坚定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从而彰显意识形态教育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坚持理论创新"作为党的宝贵历史经验加以提炼和明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本身就是在坚持理论创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结合过程中创生的强大意识形态力量: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强化思想引领,构筑中国文化的时代精神、完成历史合题,开拓人类文明新形态、促进天下大同,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