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燕挥 《教师》2015,(4):26-27
朱熹文学思想研究近百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最早出版的研究专著是中国台湾张健的《朱熹的文学批评研究》,本书引证原著资料分析简明;钱穆著《朱子新学案》中亦有相关朱子文学研究的篇目;1994年吴长庚出版《朱熹文学思想论》一书,从许多方面对朱熹文学思想加以探讨;2000年莫砺锋出版《朱熹文学研究》一书,影响较大,同年李士金出版博士学位论文《朱熹文学思想述论》。阅读诸家研究,发现其  相似文献   

2.
历代对朱熹的解读和评价主要是从哲学思想的角度着眼的。朱熹关于《诗经》的“淫诗”说可以说是他理学思想与文学思想的和谐与矛盾的一个统一。从此观点中挖掘出他所具有的睿智的文学思想的一隅 ,来揭开其理学宗师的光圈对其文学家身份的遮蔽 ,以便更完整地认识朱熹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巨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家知道,有个时期人们比较普遍地认为,辩证法只有对立统一这一个基本规律,没有否定之否定规律。一九七四年出版的《哲学名词解释》一书,用“肯定和否定”这一范畴条目取代了否定之否定规律。打倒“四人帮”以后,绝大多数同志承认了否定之否定规律。但有些同志认为,这一规律既可以叫否定之否定规律,也可以叫肯定否定规律。近年出版的《辞海》也在“否定之否定规律”条目中说:“否定之否定规律”亦称“肯定否定规律”,而在“肯定否定规律”条目中说,即“否定之否定规律”。似乎两种称呼是一回事。真是这样吗?否。怎样称谓这个规律,并不仅仅是名词概念问题,而是涉及到对这一规律实质和特点的理解问题,涉及承不承认它是辩证法的普遍规律的原则问题。古语说:“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因此,有给这一规律正名的必要。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的朱熹文学研究大致分为三个主题:朱熹文学作品研究、朱熹注《诗经》之研究、朱熹文学批评研究。对于朱熹的文学作品,虽然各有褒贬,但总体而言,肯定的评价较多;朱熹注《诗经》之研究主要围绕着朱熹与《诗序》的关系展开,既肯定朱熹废《诗序》,又认为朱熹《诗集传》包含着对于《诗序》的因袭;在朱熹文学批评研究方面,多数学者认为,朱熹持道文统一说,使道学与文学由对立而至于统一。民国时期的朱熹文学研究所取得的学术成果,应当成为当今学术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韩愈是朱熹所推崇的"五君子"之一,朱熹在思想、文学等方面对韩愈多有接受。在思想方面,朱熹对韩愈的"道统观"、"心性论"、"师道"都做出不同程度的接受;在文学方面,朱熹对韩愈的接受则更多,特别对韩愈古文创作做出了充分肯定;对于韩愈的人品,朱熹是较多地予以否定和指责的。我们可以从朱熹对韩愈各方面的不同接受中认识到朱熹的双重身份与双重成就,即朱熹是一位具有理学家身份的文学家。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中国古代山水文学的发展过程的考察与研究,认为:中国古代的山水文学经过了由文学中的山水到山水文学,再回归于文学中的山水这一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同时,在此一过程中,作为山水文学之主要写述对象的山水,其功用也由比德嬗变为感情寓托,再进而成为烘托和映衬人物或情节之背景。通过这一纵向的描述与说明,揭示出一定的与文学、与文学思想发展有关的理论素质。  相似文献   

7.
论真德秀的诗歌理论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德秀是朱熹之后南宋著名的理学家,不仅被视为理学正宗,其诗歌理论批评也继承并发展了朱熹的理学诗学观点,是理学家文学思想的典型,也成为官方正统文学思想的代表,表现出鲜明的理学色彩。  相似文献   

8.
朱熹研究过自然,并有所贡献,但也有过失误:赞同"龙行雨"和"蜥蜴吐雹"的错误说法。朱熹自然研究的失误,源自于他对《大学》"格物"的诠释。他的"格物"既要求研究自然事物,具有自然科学的内涵,又要求研究包括各种自然事物在内的所有事物,以获取关于整个自然界乃至所有世界的绝对真理,因而又与自然科学有所背离。因此,评价朱熹的自然研究,既要肯定朱熹对于自然的研究,以及朱熹在一些自然科学领域的重要贡献,同时又必须看到朱熹的自然研究存在着诸多缺陷,并因而出现一些失误。  相似文献   

9.
判断是对事物情况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形式.由于事物情况是复杂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是多种多样的.因而,人们对事物的断定,不仅是有所肯定或否定,而且肯定或否定的程度也有所不同.有的逻辑读物中把模态判断看做程度判断,把或然,必然看做判断的不同程度.我们这里所讲的程度判断,则是指在自然语言中带有程度副词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刁世存 《天中学刊》2004,19(6):15-21
人道主义思潮随着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兴起而出现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从“五四”时期对人道主义的宣扬,到20年代末期人道主义思潮在主流文论中开始失势,以至在其后的几十年中被当作革命思想的对立物受到批判和责难,再到80年代初,尤其是90年代以来人性、人道主义的价值被重新发现并在学术界形成广泛的共识,人性、人道主义经历了由肯定、否定到否定之否定的曲折历程。人道主义思潮在20世纪中国社会的历史轨迹,折射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曲折历程。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对朱熹《诗经》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废序解诗、还回了《诗经》尤其是《国风》之为文学的本来面目的一面。近年来,学界对朱熹《诗经》学所谓“发现了文学的最正确的真价”观点有所质疑,但对朱熹以何种方式摆脱了《诗》序,建构其《诗经》学的看法,仍存在不准确或不完整之处。而由于此种认识上的不准确、不完整,也就难于对朱熹《诗经》学的影响做出准确的认识和评价。总体来看,朱熹汲取了此前和同时代尤其是郑樵、吴棫的《诗经》研究,立足于其理学性情论的修养程式,以“思无邪”为理论基础和前提,统合并重新解释了《诗经》为乐歌、淫诗论及赋比兴等重要论述,建立其《诗经》学体系。朱熹《诗经》学打通了《诗经》与乐府就民歌和一般文人乐府创作的通路,这是朱熹《诗经》学与文学思想发生关联的基础。朱熹“思无邪”的诗教固然在观念上笼罩了民歌,但因“思无邪”对个人性情修养的特别强调,反而允许了民歌甚至所谓淫诗的存在。在这个几乎是悖论的逻辑之下,民歌赢得了发展的空间。而朱熹“叶韵”之学,因其证诸方言,故亦通于民歌。这种观念对元代乐府诗影响极大,其体现于杨维桢“铁崖体”乐府观念和创作尤为典型。  相似文献   

12.
1993年,山东文艺出版社推出了石兴泽先生独撰的首部老舍研究专著《老舍文学思想的生成与发展》,该书从文本分析出发,以现当代文学思潮及历史波澜为背景,在动态中全面而细致地阐述了老舍文学思想的演进轨迹及文化心理嬗变的复杂形态,从而奠定了他在老舍研究界的学术地位。在此后的十几年间,石兴泽先生笔耕不辍,先后有《老舍研究:六十五年沧桑路》、《人民艺术家——老舍》、《〈骆驼祥子〉解读》等专著陆续问世,宏观而细致地梳理了老舍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不断地为老舍开拓新的研究空间。2005年5月,石兴泽先生的老舍研究专著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在论著的整体框架中,作者将老舍研究置于整个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文化发展历程的宏大坐标中,对老舍文本的艺术内涵、形象类型解读、创作理论形态、作家思想意识结构(包括文艺思想建构及知识分子心态变构)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审视与阐释,并试图勾勒以上几个方面在二十世纪中国历史风云变幻中的形态变化及相互影响的复杂图景。从某种意义说,此书所做的种种描述与阐释的努力是时隔12年之后,对《老舍文学思想的生成与发展》论述思维的承继、呼应与开拓。因此,用“十年一剑”来形容,并非虚辞。  相似文献   

13.
目前对胡适文学思想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影响研究,一是肯定了胡适与西方思想文化的关系,二是对白话诗与西方诗歌资源的关系讨论较多,但在具体范围和具体论题还没有深入,比如,新材料的发现,白话文运动、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文学思想、白话诗、文学批评等与西方的关系等还未深入翔实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4.
《庄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文学与哲学共生不离的典范,《庄子》的文学思想和艺术创造皆与其哲学之“道”的内涵密切相关,其中的艺术形象皆是合于“道”、归属于“道”并体现着“道”的意象。《逍遥游》是《庄子》的开篇之作,在整个庄学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逍遥游》中的“鲲”、“鹏”形象是《庄子》哲学理念、文学思想的奠基性意象,它不仅是庄子浪漫主义文学的象征,也是庄子哲学思想“道”的表述。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通常对“鲲”、“鹏”形象的文学性的阐释和把握较多,  相似文献   

15.
在《诗经》研究史上,朱熹的《诗集传》有着很高的地位。在这部著作中,朱熹以思辩的精神,求实的态度,对前人《诗经》研究的遗产进行了总的清理,在名物、训诂、义理、文学等方面都有所发明,开拓了《诗经》研究的新领域。 在朱熹的著作中,除了《四书》外,《诗经》是他用力最深的一部书。他治《诗经》,始  相似文献   

16.
朱熹(1130—1200)是对中国历史化进程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之一,其哲学、政治、教育甚至经济思想均持续引起研究的极大兴趣。这中间唯一的例外是,朱熹的学美学思想的研究却一直处于低谷,偶有涉及也大都取贬斥的态度,然而,不仅设想对社会化有着广博关怀和极深造诣的朱熹遗落了学这一重要的化形态是违背常理的,而且,设想对当时社会化有着支配性影响的宋明懦学竟未能对学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也是难以置信的。实际上,只要我们略略一翻《朱子集》和《朱子语类》便不难发现,朱熹在其漫长的教学和述生涯中(夹着大约六年的短暂的仕途),不仅作了大量的学论述,而且既便与同时代的其它诗家相比,朱熹的学论述也丝毫显不出有漫不经心的迹象。  相似文献   

17.
三十年来大陆地区中国基督教区域史已不再是边缘化的历史,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相关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基督教区域史研究的内容也丰富多样,不仅仅局限于对基督教在各地区传播历史简单地探讨,对基督教在各地区的活动也有所研究,涉及到区域基督教教育、医疗、出版、慈善等事业。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三十年来大陆近代基督教区域史研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8.
从“五四”到“文革”、再到新时期“文化热”的过程,人道主义始终在其中或隐或显地扮演了重要角色。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人道主义思潮的涌起,对人道主义的宣扬,到20年代末期人道主义思潮在主流文论中开始失势,以至在其后的几十年特别是“文革”中被当作革命思想的对立物受到批判和责难,再到70年代末以来人性、人道主义的价值在“文化热”中被重新发现并在学术界形成广泛的共识,人道主义经历了由肯定、否定到否定之否定的曲折历程,留下了发人深省的经验教训。人道主义在文化运动中的历史命运折射了20世纪中国社会波澜壮阔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9.
在学术思想上,朱熹是个有争议的人物。对朱熹的争议,从他在世时起一直延续到当代。人们正是在学术争议中逐步接近朱熹。对朱熹的争议是纵横交错的。从纵的方面看,不同时代的人们,评价朱熹的基调互不相同,甚至由全盘肯定变成了全盘否定,或者由全盘否定变成了全盘肯定;同一时代的不同时段,  相似文献   

20.
近十年来出版的《诗经》注本、全本、选本,不下十余种。关于韵字注音,颇多歧异,不少人仍沿用朱熹叶音或陈第古本音方法,这是值得研究的。一朱熹是宋代著名的哲学家。他于1177年著成《诗集传》。为了“好吟哦讽诵易见道理”,朱熹传释诗三百篇时,对诗的押韵也很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