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0 毫秒
1.
习近平指出:"在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信仰就是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其相信或崇敬,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和榜样。信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信仰的民族犹如行尸走肉。共产主义信仰是人类最崇高的信仰,是人类历史最进步、最革命、最合理的科学学说。树立共产主义信仰非一朝一夕之功,它必须经过长期地、反复地培养和不断强化。如何树立共产主义信仰?文章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方法,对实际生活中如何树立共产主义信仰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前,做好共产主义信仰教育工作,必须着重从理论、历史和实践维度阐明共产主义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必然性,把握好共产主义信仰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认知、共产主义信仰与人类历史进程及规律,以及共产主义理想与现实这三方面关系。通过深化理论认知和对历史及现实的反思,增强人们对共产主义的认同感,从而培养和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巴黎手稿>建构并初步论证了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信仰体系.这种共产主义既是至善至美的信仰,又是人类由自发走向自觉的历史演进.共产主义是真正的人的诞生,是人类永恒的信仰实践.  相似文献   

4.
信仰教育与当代大学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信仰在信念体系中具有总体性、支配性、普遍性的地位和作用,统摄着人们的整个精神生活。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就是树立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的教育。在正确把握信仰内涵的基础上,只有坚定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科学性,理性分析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解体的原因,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科学认识当今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增强对大学生现实生活的关怀,才能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大学生是与时代同步成长、同步发展的一代,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任,坚定科学信仰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其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必然选择。强化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主要体现在夯实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础、引领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价值航向、激发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精神动力。高校要发挥思政课堂作用,营造校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氛围,开展红色教育活动,不断强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念。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肩负着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任,其信仰的正确性对祖国建设至关重要。大学生信仰的形成是一个动态互动的发展过程,家庭文化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父母的世界观、孝道理念及家庭氛围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信仰的选择与发展,分析原生态家庭文化是大学生解除信仰危机必须面临的一个环节。正视自身信仰与家庭信仰,本着怀疑精神树立自己的科学信仰,引导家庭信仰正向发展,是新时期赋予大学生的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7.
教师是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实效性的关键.教师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信仰,可以促进“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理”教员安心从事本职工作;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信仰,可以促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员乐意从事本职工 作;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信仰,可以促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员不断改进本职工作.  相似文献   

8.
信仰是人类内心中的价值体系,是人们灵魂的主宰和行动的指南。可是信仰在当代大学生中却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呈现出多元化、低级化甚至虚无化的特点,无法成为他们健康成长并作为国家民族未来建设者的信念支撑。本文通过对当代学生产生信仰问题因素的分析,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坚定的信仰,掌握三个知识体系,即真理的知识,善行的知识,以及自由限度的知识。  相似文献   

9.
雷锋是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的事迹和精神感召着一代代中国人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主义事业。雷锋火热的共产主义信仰锻造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这个火红的年代,表现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仰行为,表现为对党的领袖毛泽东的崇敬热爱之情,表现为热心学习毛泽东著作的日常活动。在雷锋的一生中,他坚持在本职工作上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好人好事,将爱党、爱社会主义和忠于人民相统一,彰显了他真诚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0.
信仰作为人的存在形式,源于人的精神本性的内在矛盾,在有限向无限、必然向自由、现实性向非现实性、物质性向精神性转化和超越的过程中,信仰应运而生。信仰有其自身的专属领域,对诸如如何对待生死、如何给人们提供一个关于世界本质的终极解答、如何给人类社会建构一个理想目标、如何使人类的本质达致绝对超越的自由等问题的解答,就属于信仰的范畴。从历史和现实来看,解决信仰问题有两条途径,这就是哲学和宗教。哲学力图从一个理性的逻辑来回应人们的终极关怀和终极追求,以便帮助人们解除因自由意识在无限性问题上所生发的种种疑惑和困扰。宗教则直接借助于对象化的无所不能的神从一个非理性的维度来回答人类所面临的一切问题和矛盾,以便为人们提供一条解决生命意义和灵魂救赎的道路。一个人信仰的形成是主体和客体、自我和社会交互作用与双向选择的结果,自我的正确选择和社会的合理引导是决定信仰构建的两个基本方面。  相似文献   

11.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个具有很强现实意义的重要问题。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原理、价值理念和思维方法的笃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坚守。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是对科学真理的信仰;马克思主义是高尚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是对崇高事业的追求;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方向保障,对个体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具有推动作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要增强实践意识,秉持科学态度,注重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12.
使人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解决我国当前所面临的各种困难非常有益。胡锦涛主席所提出的这一思想,是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理论的延伸,反映出党中央对人的内在精神力量的重视和更加务实的态度与作风。不过,人们之所以知道什么是耻,什么是荣,是由于信仰使然,一个没有信仰的人很难形成稳定的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植根于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中。但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共产主义的认识更加理性化,导致共产主义作为信仰的功能大大削弱,由此也使中国德育几乎成为无根的德育。这是德育实效性一直不高的重要原因。加强信仰教育是中国德育的迫切任务,但同时应注意防止信仰、道德对人的异化。  相似文献   

13.
信仰实质上是人类对自身存在的自识和反思能力,是面向其中的民族文化综合体系的投射和认同,并最终超越其存在的精神状态;信仰是一种能力或智慧,是民族文化独立健康发展的保证,也是价值取向的前提。因此,民族文化中信仰的缺失,意味着一种大智慧的缺乏。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信仰缺失是现今高校德育面临的首要问题,随着西方敌对势力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渗透和社会部分不良因素的迷惑,大学生精神生活匮乏现象日益严峻。如何坚定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仰,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5.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精神动力.树立信仰和了解历史,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二者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关联性.树立信仰和了解历史是崇高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我国各界领导人对崇高精神所涵盖的具体内容均作出了有益的探索.这些精神为我们凝心聚力、共筑“中国梦”提供了动力支持.  相似文献   

16.
使人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解决我国当前所面临的各种困难非常有益。胡锦涛主席所提出的这一思想,是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理论的延伸,反映出党中央对人的内在精神力量的重视和更加务实的态度与作风。不过,人们之所以知道什么是耻,什么是荣,是由于信仰使然,一个没有信仰的人很难形成稳定的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植根于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中。但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共产主义的认识更加理性化,导致共产主义作为信仰的功能大大削弱,由此也使中国德育几乎成为无根的德育。这是德育实效性一直不高的重要原因。加强信仰教育是中国德育的迫切任务,但同时应注意防止信仰、道德对人的异化。  相似文献   

17.
信仰是人类精神最深层的思想,是社会意识形态最核心的问题,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不容忽视的定位和导向问题。过去忽视思想道德建设加上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成人社会中出现了道德信仰危机。和谐社会视野下,成人社会中道德信仰教育要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的优秀遗产;道德信仰教育中要加强现代公民意识教育;信仰教育与人文关怀要统一;要充分发挥"心理疏导"的作用;政府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还要充分发挥"灌输"在信仰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人鬼和谐——人鬼对立——人类反鬼,这是鬼话故事随社会发展的轨迹。佤族的鬼魂信仰是最具原始文化的形态。佤族的原始信仰,实际上是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探讨。而今,由于受到社会与时代的影响,真正能够反映佤族历史文化的作品已经不多了,只有在传统的神话作品里面,我们还能够依稀看到真实的保留着佤族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故事,这些故事和民间的习俗结合起来,使之能够长久地传承下来,成为还原佤族历史发展的重要佐证。  相似文献   

19.
范稳的《大地雅歌》在宗教和现实交错、民族混居与多种文化相互冲撞与融合的氛围里,呈现了一个活佛和传教士的生死对话、一位藏族台湾老兵隔海西望的爱情,以及一段信仰拯救爱情、爱情改变命运的传奇,并借此探讨当代知识分子如何通过深刻的历史反思,努力探求怎样在中国的语境中实现文化兼容、信仰并存的伟大构建,以及如何以爱为出发点来解读当代人类共同关注的诸如爱情、信仰、战争、命运、人性、民族文化、生命尊严等精神命题,具有重要的当下意义  相似文献   

20.
如何看待和使用信仰概念是当前学术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认为,信仰是马克思主义学术系统中的重要概念,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不宜放弃这一概念的使用.信仰不只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方面的概念,更是一般哲学层面的概念;它不是一个具有贬义色彩的概念,而是一个中性的学术概念.信仰概念可以用来指称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或共产主义的信奉和追求.信仰、信念、理想、理想信念是同一序列的概念,其中信仰是上位概念,应摆正四者的关系,使之各安其位,相互配合,共同反映人类这一复杂的精神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