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长卷《清明上河图》被公认为稀世神品,千年来,它曾四次进入宫廷,四次从宫中被盗走而流落民间,历尽劫难。首先收藏此画的是北宋宫廷,宋徽宗赵佶(jí)视之为神品。据考证,该图前面应当还有一段,描写的是远郊的山,并且还有赵佶瘦金体的"清明上河图"五字签题和他收藏用的双龙小印。靖康之难(北宋靖康二年,金兵攻破北宋都城开封,掳(lǔ)走宋徽宗、钦宗和大臣及后宫3000人,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难")时,该画流落民间,为金朝监御府书画官  相似文献   

2.
北宋帝王喜好丹青者不乏其人,国初便将南唐、后蜀、吴越等国的书画掠至汴京,积极搜访民间名迹一并归至内府,鉴别真伪、评定品级、编撰著录、临摹保存;设置宫廷画院,广纳擅画之人,在宫廷品评标准的指引下,形成独具一格的"院体"风范,此时绘画内容广泛、技法精熟,刻画物象极尽精微,形式也多种多样.北宋士大夫好风雅,文人画兴起并逐步登上历史舞台,士大夫间以互相观摩品评书画、借阅赠送书画、善于绘画精于鉴赏为尚,书画鉴藏蔚然成风.  相似文献   

3.
<正>米芾(1051-1107),初名黻(fú),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yù)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其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  相似文献   

4.
传世名画     
##正##在明代,周昌言算不上是书画大家,不但其生卒年不详,其传世作品亦相当有限。这件《策杖访友图》,堪称为周氏的代表作。作者虽自题为"抚许道宁笔"(许道宁,北宋画家,约970年-1052年),但从整体技法风格上看还是脱胎于董源、巨然所擅  相似文献   

5.
《汉书·艺文志》道家类文献著录了《黄帝铭》6篇,但是没有注明细目,后世学者将"周庙《金人铭》"视为"黄帝《金人铭》",作为《黄帝铭》的遗篇之一,没有可靠的证据。而传世文献中经常提及的"金人铭",至少存在周庙《金人铭》、秦《金人铭》和《黄帝金人器铭》等三种,秦《金人铭》与《黄帝铭》无关,周庙《金人铭》见载于《说苑》《孔子家语》,《黄帝金人器铭》首次见载于《太平御览》所引《皇览》,主要内容为"五帝之戒",应当与周庙《金人铭》属于两种不同的文献。南宋以来所谓"黄帝《金人铭》"乃是将《黄帝金人器铭》中黄帝相关的部分与周庙《金人铭》连缀起来,将周庙《金人铭》转化成黄帝《金人铭》,或者径直视周庙《金人铭》为黄帝《金人铭》,进而归入《黄帝铭》,而这一转换、归类都缺乏可靠的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6.
北宋宫廷雅乐自太祖建隆至徽宗崇宁间就有六次比较大规模的改革。其中,宋仁宗时期的李照乐,宋神宗时期的刘几、杨杰乐,宋哲宗时期的范镇乐和宋徽宗时期的大晟乐,最为突出。从雅乐改革的始末可以看出,北宋宫廷雅乐改革的主导思想是"用乐以合《周礼》",这是受宋人轻《礼记》、《仪礼》而最重《周礼》理念的影响,同时又是这一理念的具体实践。北宋君臣对雅乐改革虽做出多次努力,但始终没有形成较为理想的雅乐,其原因包括士大夫本身不晓音律,又相互倾轧,复古主义的影响等。不过,北宋士大夫在改乐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执着以及做出的努力探索,成为宋代礼乐复兴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中国书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产物,作为北宋、南宋的跨代书画皇帝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是中国书画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枝奇葩.笔者不考证研究宋徽宗如何开创了"瘦金体",而是考证研究他所历经的靖康之变前后的"以书画取人",设立"翰林书画院"专司宫廷画,以及北宋、南宋画风的迥然不同,从中可以发现宋徽宗的"瘦金体"所展现的"审美取向"对南宋偏安"临安"以后的南宋画风影响深远.撇开政治的背景,仅仅从艺术的角度来说,宋徽宗赵佶是中国书画史上的奇才之一,他的"瘦金体"传世极少,但是对南宋的书画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
《当代学生》2011,(Z4):10-12
范宽(北宋四大画家之一)是以《溪山行旅图》名闻天下的,凡是研究中国画或喜欢山水画者,无有不知道这幅国之瑰宝的。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这是外双溪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不知道多少艺术家从这幅杰作中汲取到了灵感,也不知多少艺术家摹写过这幅传世的杰作。董其昌氏的《小中见大》册就有它的影子出现。王时敏氏也曾摹过一本,却被冠以《范宽行旅图》而在故宫书画目录出现。私下里不知道  相似文献   

9.
形象性与意象性是书画同源或书画同体的精神实质.汉字的书写从实用功能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艺术表达,其书写性特征又与绘画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最终将中国传统文人绘画推上了重视笔墨趣味、不拘于形似超越形似的写意高峰.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说"工画者多善书",表达对当时宫廷画家缺乏激情、只求形似、毫无意韵的绘画样式的不满,提倡一种快意书写、将书法用笔的气势与力度融合于绘画之中的艺术风格,通过对吴道子艺术的赞美,赞赏一种书写性重要的文化意趣,也为后世的文人画家提供了从事绘画实践的理论基础,阐明了绘画与书法用笔辩证统一的关系与"合法性"基础,促进了唐代"水墨之变"局面的形成.随着用"笔"与用"墨"技巧的进一步融合,文人画笔墨范式与趣味基本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10.
教师艺苑     
《教师》2014,(7)
正刘鸿洲土家族,1943年生,湖南凤凰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书画研究院特聘画家,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美协名誉主席.吉首大学客座教授。作品获国家级铜奖三次,出版有《刘鸿洲写生集》《刘鸿洲中国画作品精选》《刘鸿洲画集》。  相似文献   

11.
苏轼文人集团是一个以苏轼为中心,"苏门六君子"及李公麟、米芾等书画艺术家为主体的文士集团,他们的艺术思想直接影响到北宋元祐以后的书画风气和艺术批评。其"士人画"的艺术思想,"以诗为画"的艺术追求甚至突破士人书画的界限影响到院体绘画,邓椿《画继》作为北宋重要的艺术批评资料,其艺术观点深受苏轼文人集团艺术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薛绍彭,字道祖,号翠微居士,长安人,生卒年不详。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官承事郎,监上清太平宫,后任秘阁修撰等职。其工书法,善诗词。宋高宗、虞集、赵孟、王世贞、张丑、刘熙载等对其评价极高,认为他独得"二王"法度,深入"山阴"堂奥。其传世书迹,有《云顶山诗帖》《左绵帖》《昨日帖》《通泉帖》等。《大年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薛绍彭的代表作之  相似文献   

13.
孙其峰,曾用名琪峰,别署双槐楼主、求同存异斋主,晚号归园艺者.1920年3月,生于山东省招远县石对头村.早年毕业于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师从徐悲鸿、黄宾虹、吴镜汀、汪慎生、寿石工等,擅花鸟、山水、书法、篆刻,兼治画史画论.出版专著,有《花鸟画谱》、《孙其峰书画选》、《孙其峰画集》、《孙其峰书画谱》等三十余种.  相似文献   

14.
<正>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诗词书画无一不精。他的散文豪放自如,他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名  相似文献   

15.
关于北宋王朝首都东京城池图,近数十年来有关学者作了些初步的绘制,最有代表性的,前有李长傅氏在他的《开封历史地理》一书中所附制的简图。之后在1977年9月份《文物》中,侯仁之、吴良镛二君的《天安门广场礼赞》一文中,所附制的《朱汴梁城平面示意图》、《宋汴梁城的宫廷广场示意图》(后文简称侯图。按:汴梁一  相似文献   

16.
正众所周知,阎立本的《步辇图》是唐代历史的图像化呈现。此图卷后有北宋章友直(字伯益)篆书题记,另有米芾等人观款。书幅上钤有金章宗完颜璟,明郭衢阶、吴新宇,清梁清标等人的收藏印章,经《宣和画谱》《清河书画舫》《珊瑚网》《式古堂书画汇考》《佩文齐书画谱》等书著录。画面展现了唐贞观十五年(641年)元月,松赞干布派遣大相禄东赞至长安献宝迎亲的场景。画面张弛有度,  相似文献   

17.
严力,1954年生于北京。"星星"派画家。1985年留学美国,1987年在纽约创立"一行诗社"出版诗刊《一行》,任主编。已出版的主要诗集有:《严力诗选》《这首诗可能还不错》  相似文献   

18.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宋代画家张择端的绝世佳作,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清明时节市井民生的生活场景。画面中一派繁花似锦,国泰民安,使得世人对北宋统治时期的"太平盛世"不容置疑,但本文依据画中细微之处进行讨论,尝试揭露"盛世"背后的真实社会面貌。  相似文献   

19.
现藏故宫博物院的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厘米,画面描绘了当时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清明时节汴河两岸的景物,生动地揭示了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动态和人民生活,是我国古代风俗画的杰作。据前人考证,此画是北宋末年的作品。靖康元年,金兵攻陷汴京,徽、钦二宗被掳,这幅名画也流入金国。画幅上,有金人张著、张公药、郦权等的题跋。其间,几经流传。据明末学者沈德符《野获编》载,奸相严嵩对《清明上河图》梦寐以求,后来,听说在故相王家,便派人去谋取。王家请当时画家黄彪临摹了一本去敷衍,结果被人告发,右都御史王抒因此得罪了严嵩,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被害。关于这件事,王襄的《广汇》上也有记载。  相似文献   

20.
辛弃疾(1140—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宋代著名爱国词人。在辛弃疾出生之前13年(1127年),金人攻陷了北宋首都汴京,掳徽、钦二宗,史称"靖康之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