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帝"不是指五个具体的人,而是不同时代的代名词,其中每一古帝都经历了若干世;"五帝"不是传说时代,而应该是一个历史时代。根据《春秋命历序》及其它古代文献研究,排出五帝时代框架为:黄帝代公元前4420~公元前2900年;颛顼代公元前2900~公元前2550年;帝喾(包括尧)代公元前2550~公元前2150年;帝舜代公元前2150~公元前2100年。少昊的年代重合于黄帝、颛顼的年代之中。同时可以将中国新石器时代众多的考古学文化分别归入前五帝时代(下限公元前4420年)和五帝时代两大段,后者又可分出黄帝时代(下限公元前2900年)与颛顼、帝喾、尧、舜时代(下限公元前2100年)。五帝时代与考古学文化年代对应,多是大体相当,无法严格要求;五帝文化与考古学文化的对应,也应该允许学者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
根据古籍记载研究,三皇及其顺序应该是伏羲、燧人、神农。伏羲是渔猎时代的代名词,燧人主要是由于钻木取火、击燧取火而得名。神农是早期农业的代名词。五帝当以《史记》所载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较为合理,它们都不是原名,而是代表部族、邦国的名称,把邦国名称人格化,成为世袭领袖的名称。五帝之名是人名、是世袭首领名、是部族、邦国名。也是一个时代之名。《纬书集成》中的《易纬稽览图》和《春秋命历序》把五帝视为若干世的时代名称.或者说是一个族团、一个邦国的名称,是比较合理的。五帝分别与中原新石器时代文化对应,可考虑:黄帝时代文化为庙底沟类型文化、大河村类型文化;颛顼时代文化为中原龙山文化早期、庙底沟二期文化;帝喾、尧舜时代文化为中原龙山文化中晚期。黄帝的年代当在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年代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3.
《辞海》和《辞源》引《易·乾》"九五,飞龙在天"释"九五"为"君位",似未探得其字义训诂的依据,两字应是源自华夏远古时代的"九部"、"九州"、"九井"、"九门"和"五帝"以及与五帝相应的"五方神庙",有其丰富的文化意蕴。"九部"、"九州"指空间和地面区域,"九井"乃祭祀神灵的九个圣水池,"九部"则是通向天界的九个门口;"五帝"乃是远古部落大联盟的五位首领,"五方神庙"则是与五帝相应的大统一原始宗教政权的结构模式。二字均有神圣而高档次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4.
《辞海》和《辞源》引《易·乾》“九五,飞龙在天”释“九五”为“君位”,似未探得其字义训诂的依据,两字应是源自华夏远古时代的“九部”、“九州”、“九井”、“九门”和“五帝”以及与五帝相应的“五方神庙”,有其丰富的文化意蕴。“九部”、“九州”指空间和地面区域,“九井”乃祭祀神灵的九个圣水池,“九部”则是通向天界的九个门口;“五帝”乃是远古部落大联盟的五位首领,“五方神庙”则是与五帝相应的大统一原始宗教政权的结构模式。二字均有神圣而高档次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5.
《集宁师专学报》2020,(4):13-16
《图腾分析路径下中国五帝文明研究》一书从文化人类学视角对《山海经》进行了新的解读,将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等多种文献贯穿起来,为中国文明起源和五帝时代历史发展提供了新的观点和独特的研究方法。其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推动中国文明起源和五帝时代历史研究的学术进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文化自信心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史记》开篇为《五帝本纪》。司马迁沿用了《五帝德》所记五帝说。另外,古文献中还记载有其他几种五帝说。考证不同五帝说的产生和发展源流,可以发现先秦时期产生的两种五帝说是其他说法的源头。但两说本身又具有不同的旨趣。司马迁沿用其中之一,是经过网罗诸多文献和广泛调查的结果,因而其五帝说的可靠性较强。  相似文献   

7.
红山文化先民已具备了成熟的易学思想,牛河梁遗址庙、坛、冢的布局是按着伏羲先天八卦的卦位和太极曲线分布的。女神庙的位置和建筑形制印证了《周易·系辞》中关于帝的记载,从而说明了牛河梁女神像是五帝的祖先,是中华民族的共祖、始祖。  相似文献   

8.
上古时期,中华大地上生活着多个不同的部族,也存在着无数传说中的始祖和部族英雄。夏商周三代的"天帝观"揭开了传说向历史转化的序幕,也为后代五帝系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春秋战国之际的五行文化与五方观念催生了以太暤、炎帝、黄帝、少暤和颛顼为核心的"人神合一"的五帝系统。西汉时期,司马迁的《史记》选择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等作为五帝,明确其"血缘关系",将他们从传说时代的部族始祖和英雄完全转变成人间圣王,最终完成了五帝系统的定型。  相似文献   

9.
这里说的五帝时代,指的是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所记载的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生活的时代。这段历史是中国历史的源头,从汉代到今天一直备受人们重视。西汉司马迁的《五帝本纪》、西晋皇甫谧的《帝王世纪》、南宋罗泌的《路史》,是中国封建时代五帝时代研究的重要成果。20世纪初,中国史学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以顾颉刚为代表的"古史辨派"对中国封建时代的五帝研究进行了反思,提出了"层累的古史观",认为司马迁所记载的这段历史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是商周到秦汉时期的学者如积薪般累积起来的,是伪造的,不可靠的。"古史辨派"打破了人们对五帝时代历史的传统认识,在废墟的基础上中国学者开始了艰难的五帝史重建工作,至今已走过了百年的历程。在这一百年里,五帝史研究在历史学、考古学、神话学、环境科学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为科学的五帝史系统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主体是一个虚构的观念,人们通过有意识的构建,创造出属于精神范畴的价值系统。在《五帝本纪》中,司马迁通过对五帝意象的历史性叙述、空间性拓展和民族性融合的有意识描述,潜在地构建了中华民族的主体性传统,它表现为历史谱系重构中的民族主体、华夏民族统一中的国家主体和道德生命构建中的文化主体三个相互交织的主体关系。  相似文献   

11.
距今 1万年前 ,中国出现了传说的氏族首领 ,以“三皇”、“五帝”最为有名。尤其是“五帝”时期 ,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江北、江南的先民都尊奉他们为祖先 ,形成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和各种遗迹 ,湖南攸县的“尧帝宫”等遗迹亦是如此。它们作为当地人民尊奉祖先、弘扬民族文化的对象 ,是可以站得住脚的 ,也是符合传说时代历史实际的  相似文献   

12.
河洛文化是以洛阳为中心的古代黄河和洛水交汇地区的物质与精神文化的总和.以三皇、五帝以及他(她)们的氏族或部落创造的物质及精神文化,显示了史前河洛文化的辉煌.以及河洛在中国文明起源至形成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舜,亦称虞舜,有虞氏,姓姚,名重华,冀州人。《尚书·舜典》赞之曰:“德自舜明”;《史记·五帝本记》中称颂道:“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他是中国道德文化的始祖。如果说,黄帝文化是政体文化,炎帝文化是农耕文化,那么,舜帝文化则是道德文化。他们共同构成了蛮荒的远古文化三道亮丽的风景线,共同奠基了苍凉的远古文化三座巍峨的里程碑。(一)*任何文化的产生,总是与一定的经济、政治、社会等历史背景、历史条件、历史环境密不可分。大舜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历史背景、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下呢?我们认为:大舜生活在人类经过漫长…  相似文献   

14.
“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是司马迁对《史记》取材的概括。这一原则在《五帝本纪》的取材中表现为“择其言尤雅者”。《五帝本纪》典型地展现了这一原则的贯彻过程,同时,这个过程也表明了司马迁的学术态度。同时,这个过程也反映了《史记》取材的艰难。  相似文献   

15.
论五帝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帝时代的文献记载, 其历史的基本框架、社会大事以及社会性质是可信的;并已被建国以来的考古发现初步证实,约当考古学上的龙山文化时代;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时期。我们认为, 应当依据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称这个时期为五帝时代。五帝时代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基础, 孕育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诸多特点。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形成的特点是多元的、在中原首先形成并成为全国性的中心  相似文献   

16.
也谈编辑的定义与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的定义为什么会出现差异,主要原因是没有抓住编辑的本质去下定义。编辑的本质,是积累传播文化科学知识的中介。编辑的定义可表述为“由专门的机构、人员,对组织、征集的人类创造物化的文字、音像(绘画)等知识文献,按照社会的价值尺度进行加工整理,使之成为一定形式的规范化载体的精神文化生产活动。编辑学自古就有之,这是人类文化实践活动的必然产物。编辑起源于文字、语法形成之后,可追溯到五帝的黄帝时代。  相似文献   

17.
儒家礼文化主要是对五帝时代的社会礼文化的继承,儒家的礼乐文明使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步入了伦理社会。儒家礼文化的特点是“仁”、基础是“中庸之道”、主要内涵是“礼”和“乐”。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为他人考虑,是儒家礼文化的基本规范和标准,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的和谐是儒家礼文化的最高追求。  相似文献   

18.
《二十四孝》是中国传统孝文化的代表作之一,从中我们可以梳理出中国传统孝文化具有的十大特性:1、久远性。《二十四孝》记载了从尧舜时期到北宋后期这段历史的二十四位孝子事迹。其中第一孝便是虞舜“孝感动天”的故事,取材于《史记·五帝本纪》。虞舜是我国上古社会五帝之一,他生活的年代相当于原始社会的父系氏族公社晚期,可见我国孝文化起源具有久远性。2、普遍性。从《二十四孝》人物看,孝子生活的年代、地区、身份、地位、年龄各不相同,因此孝文化在中国具有普遍性。一是孝无年龄大小之分,老莱子七十戏彩娱亲,陆绩六岁怀橘孝母。二是…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史上的五帝时代是华夏文明的早期阶段,而颛顼帝喾时代是五帝时代的重要阶段。在颛顼帝喾时代,中原地区在农业、畜牧业、水利、陶瓷、纺织、冶金、建筑、石器制作、交通运输等行业及天文历法、地学、物理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科学技术成就,并呈现出同步性、融合性、先进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20.
巡狩作为部落联合体中最高首领对各部落的视察行为,在传说时代的五帝时期已经出现。从巡狩可以看出,五帝时期已经形成了最高权力中心,出现了种种超越血缘纽带的因素,以及反映了中国早期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巡狩是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重要标志,中国早期国家应囊括五帝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